✹ 承变化之学,启感悟人生。欢迎大家走进沈阳工业大学《大学化学》SPOC!课前、课中及课后的“五大模块”将助力你的学习之旅!
课程性质:大学化学课程是化学的基石和高度浓缩,是化学与工程技术间的桥梁,是培养现代化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整体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为目标。
课程内容:气体、 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动力学基础、化学反应限度-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基础、物质结构基础以及配位化学基础等十章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课程总学时48,其中理论学时为40学时)
课程资源:课程内容重构和知识讲解力求变庞杂内容脉络化、变抽象内容形象化、变复杂问题简单化、变理论问题应用化。
✹ 课前导学模块:通过学习导航(9个视频) 、学习指南、知识梳理,明确学习内容及目标,厘清知识脉络、优化学习方法。
每一周学什么?怎么学?到哪学?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知识点之间如何关联的?……在开启每一周之前,快快打开导学任务单 ,为你指明前行的道路!学到的知识点有何更广泛的应用,其最新的研究进展情况如何,快快打开拓展资源任务单,一看便知!
✹课中思学模块:共计67知识点教学视频+17相关动画视频,视频侧重讲重点、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讲应用。注重将知识点与学科前沿相契合(拓展阅读),开拓学习者的化学视野,树立积极进取向上的人生观。
视频特色:每个教学视频在设计上,均采用了问题教学、系统讲授、实例分析相结合“问题铺垫”—“教师精讲解决问题”—“抛出问题”的问号-句号-问号的探究式、启发式的教学形式,构建学思结合的高阶课堂。
✹课后督学模块:作业、测验(随堂测验、单元测验)及期末考试。优选经典习题,自检自测,查缺补漏,促进重点、难点的消化吸收,促进核心知识点的掌握。
作业及测验讲评视频:以“辅导与训练并重、习题与分析结合”为原则,引导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严谨的解题思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化学素质。
✹课后拓展模块:
走近化学家:我们将带你走近10位中外的化学家,了解他们的生平,了解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如何通过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究事物变化的规律,助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科苑导读:通过10个专题的拓展学习及网络作业的完成,你会了解有哪些常用的化学网址、如何查询化学数据、如何检索科技文章、如何通过Coursera和edX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查询并学习你感兴趣的课程等。
化学技术:我们将带你了解10个先进的化学分析测试技术,化学工作者是如何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及化学相关领域进行微观探索,揭秘溯源。
✹课程交互模块(讨论、答疑区):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欢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在答疑区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回复你的问题。学习过程中要敢于质疑,要积极参与课程的讨论,在不断地交流和思想碰撞中,不仅会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一定会有额外的收获!
: 知识教学目标
1、为课程学习者传递具有通用价值的化学知识和实践体系。
2、引领学习者掌握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的化学的基本原理知识、科学规律,并能够积极参与探究和互动,夯实理论基础。
能力培养目标:
1、以提升实际应用技能为导向,设计模块化知识、单元化内容培养学习者在实践中用科学的化学思维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和提升学习者对所学知识和规律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和消化吸收的能力;培养围绕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拓展资料,自主学习能力。
3、使学生能系统完整的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习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及科学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创新实验能力。
素质培养目标:
1、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提高学习者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具有责任担当、贡献社会、环境保护等意识。
1、完成所有课程内容的视频学习。
2、成绩百分计,其中过程考核(60%)+期末考试(40%)
过程考考包括:
(1)完成作业及互评,占成绩30%;
(2)完成单元测验,占成绩20%;
(3)完成课程讨论,占成绩10%。
最终成绩=过程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知识
1、主要参考教材:
[1] 普通化学.姚思童,刘利,张进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2] 普通化学实验.(新形态教材).刘利,张进,姚思童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
2、其他参考教材:
[1] 普通化学(第七版).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 大学化学(第2版).钟福新,余彩莉,刘峥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3] 大学化学.胡常伟,周歌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