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素描》课程2004年获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首届精品课程”、2008年获江苏省教育厅“精品课程”、2008年获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2009年获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获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材《设计素描》,2013年获教育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012年获徐州市人民政府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论文《高职院校素描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获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优秀论文一等奖。
《设计素描》课程是我校建筑大类、艺术设计类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结合建筑、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把主要教学任务确立为--造就学生设计素描造型的艺术处理、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艺术涵养、强调人文的特征,拓宽艺术视野、造就博大的艺术胸怀。设计素描教学通过以写生为主的技能训练,使学生能以科学的观察方法,着力体会设计素描的情感品格,熟悉艺术的审美法则,建立和谐的设计素描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造型表达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通过归纳、概括、结合专业方向的设计素描训练,确立学生设计素描表现的定位思维,与专业岗位密切结合,突出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考评方式:
成果形式:学生完成的作品 。
评价方式:按五级记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考察标准:以过程考察为主。学生的绘画和构成作品,有时甚至是一片小纸头、各种单色和彩色小稿等,只要是能反映学生创作的一切,都在考察之列,这样就可以比较完整的说明美术作品创作的连续过程,而不是各自独立的一个断面。
平常纪律:(迟到、早退、事假、病假、旷课)
平常成绩:(每次的课堂作业、课外作业、课堂探讨表现、提问、课程小结)
成绩比重:(平常成绩60%,考察成绩40%)
课程内容:
1-理论篇(8学时)
(1) 设计素描概述
(2) 中西方传统造型观念比较
(3) 设计素描的形式美感
(4) 设计素描的观察
(5) 建立系统的设计素描学习方法论
重点难点:(1)重点是中西造型观念比较分析。
(2)难点是结合实例去认识中西绘画造型的特点。
推荐书目:(1)《中西绘画比较》张强著 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5年。
(2)《世界经典速写赏析》(1)(2)梦婵编 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8年版。
2-实训篇(30学时)
(1) 设计素描线条的情感体验
(2) 人工形态写生-画架
(3) 人工形态写生-陶器
(4) 自然形态写生-广玉兰树叶
(5) 建筑风景构图与透视
(6) 写生—质感表现
重点难点:(1)重点是让同学们对素描工具、材料特点的重新再认识。
(2)难点是根据不同的对象运用不同的手法和材料去表现。
推荐书目:(1)《艺术的含义》奥班恩著 孙浩良译 学林出版社 1985年版。
(2)《素描基础》黑尔著 朱岩译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年版。
3-创意篇:(10学时)
(1)创意素描发散性思维-主观设计性意识训练
(2)创意素描图像语言-绘画技艺训练
(3)创意素描的材质特性表现
(4)创意素描的材质功能改变的训练
(5)设计素描形体异变训练
重点难点:(1)超越、突破传统的创造意识和发散性思维。
(2)如何使用新材料、新手法,联系设计性,实现新的素描形式的表达。
推荐书目:(1)《素描》刘虹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当代素描教程》丁一林 胡明哲著、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3)《艺术与错觉》贡布里希著 浙江摄影出版社
(4)《触摸现实》王华祥著 河北美术出版社
(5)《新概念静物素描》任兰新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4-课外篇:(8学时)
(1)自然风景的元素提取与组构训练
(2)自然风景的写生
(3)人工形态写生-大楼
重点难点:(1)重点是让学生在写生过程中,着重体会物体的空间存在形式和结构素描的基本要领,逐步掌握用线在平面上表现物体结构、体积和空间的基本方法。
(2)难点是在众多相似的对象中提炼出它们最基本的视觉形式元素符号,去重新组合画面。
推荐书目:(1)《观察思考》唐鼎华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年版。
(2)《从素描走向设计》许江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