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姐学长聊专业”系列之——新闻专业

嘉宾观点

观点 “新闻系”是传说中的万精油?

【中M君】:新闻系学生的日常是怎么样的?在你看来,新闻系同学有啥共性吗?


【杨锋】:作为男生,想象一下,每天和一大群美女在一起上课,是什么样的感觉?哈哈哈哈!新闻系的男生,差不多几乎每天都能享受这种帝王般的待遇哦。


虽然是玩笑,但现实生活中,新闻系男女比例,确实相当悬殊。我记得,我读本科时,班上29人,6男23女;研究生班上35人,5男30女。


当然,这只是新闻系学生的部分日常而已。就学业来说,新闻系学生比起理工农医类学生,那是轻松太多了。理工农医类的学生,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去实验室的路上,或者就是在图书馆、实验室、寝室、食堂这四个地点之间折返,每天上课听得头大,下课还要苦哈哈地写作业。


但新闻系学生就相对轻松啦,上课听老师讲讲民主自由客观独立,听听过去新闻人的故事,了解了解西方新闻发展历史及现状,看看当前中国新闻发展情况。常常的,老师还能请业界名人来课堂上做做客,给你近距离接触美女主播、明星支持人、名记者的机会。


在我看来,新闻系同学最大的共性,就是脑子灵活,基本上啥都懂一些。所以嘛,“新闻系”又有万精油之称。

更多>

观点 编天津爆炸的稿子,让我哭得稀里哗啦

【中M君】:学长之前在新京报工作过,有什么难忘的事情可以分享嘛?


【杨锋】:难忘的事儿炒鸡多……讲讲去年天津爆炸当晚的事儿吧。

天津爆炸是晚上11点过发生的,那会我已经睡了。睡梦中,接到了部门主编打来的电话,他只说了一句话:“起来,有大事,快。”我到现在还存着这通电话,时间是凌晨0:27分,通话时长8秒。


这样的电话,对记者的日常来说,是稀松平常的。所以,接到电话后我并没有特别在意,只是觉得主编的语气确实很沉重。当时我还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大事,直到打开手机微信群,才发现已经炸锅了……然后,有小伙伴直接出发去了现场,我被留在后方做连线及统筹……


凌晨2点左右,小伙伴们已经陆续进入了爆炸现场,但由于天黑看不太清楚,只能大概描述现场情况,并用微信不断向后方传来消息。凌晨4点左右,东方既白,一位小伙伴拍下了6000多辆汽车被烧毁的那张经典照片,并称之为“汽车坟墓”,这是第一次深深震撼到我的场景。


没过多久,又有一位小伙伴发来了一段语音,当时,听完他的语音我就哭了。(前方高能预警)他说,他进入到了爆炸中心点,在爆炸中心点附近停着几辆消防车,消防车已被烧了部分,边上有几具被烧焦的消防员尸体。在消防车车厢里,消防员的对讲机还在哇啦哇啦传来声音……


听完,我就抑制不住,哭得稀里哗啦,边掉眼泪边组稿子……

更多>

观点 之所以选择新闻系,是因为骨子里有做记者的梦想

【中M君】:做记者辣么辛苦,当初为什么要选择新闻系?


【杨锋】:因为新闻系美女多啊。(掩面大笑3分钟)


哈哈,开个玩笑。严肃的说,当年之所以选择新闻系,因为骨子里有一个做记者的梦想。记得小学时,常常要写“我长大了要做什么”之类的作文,我一直写的都是想做个记者。当时觉得,哇,做记者真好啊,可以扛着摄像机满世界跑,还能在电视上露脸,多风光啊,多长脸啊,否则怎么对得起爸妈给了我这么英俊的脸庞啊。


其实吧,做记者也并没有那么辛苦。如果你觉得辛苦,那是因为你的老板工资给少了……

更多>

观点 新闻系同学毕业只能做记者?错了~

【中M君】:新闻专业好就业吗?学长的小伙伴都去了什么单位呢?


【杨锋】:在回答新闻专业是否好就业之前,有必要先解释一下:不要狭隘的认为,新闻专业毕业就是做新闻,这就too young too simple啦。


就不背教科书了,简单粗暴的从广义上来说,“新闻”可以理解为“信息”和“传播”。所以,只要存在社会交往,就一定会有信息传播和流通。因此,不是只有媒体才生产“新闻”。企业要宣传推广产品,需要发布信息;同理,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等等,都需要新闻专业人才,对应的职位有公关、运营、策划、营销等。


科普完毕后,再来看我本科和研究生班的就业情况,就不会觉得惊讶了。(因为记忆关系,数据可能略有出入)本科班29人,7人出国,5人读研,工作的17人中,只有4位去了媒体(3个去了报社,1个去了新浪),其余的除了少数几个考了公务员,基本都去了企事业单位,如中国银行、娃哈哈等等;


研究生班35人,仅5人去媒体工作。这5人中,1人去电视台,1人去杂志,3人去了报社。除去个别读博及考公务员,绝大多数人都去了企事业单位,如网易、南方航空、东方航空等等。

更多>

观点 如果你读了这些书心潮澎湃,那么恭喜你,你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中M君】:请给新闻系新生推荐一些书吧~


【杨锋】:
南方周末出版的《后台》第一辑到第三辑

之所以推荐这套书,是因为很多在校生,对于记者、对于新闻这行,都是抽象的、一知半解的。我自己当年也一样,只看到了记者这一行最光鲜靓丽的一面。看这一套书,能看到新闻生产背后的故事,能看到一篇报道背后,记者都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


何伟 《寻路中国》

作者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这本书讲述了他驾车漫游中国大陆的经历,这也是一本真实记录了这个国家小人物如何成为历史的一部分的书。


柴静《看见》

这本书作者是知名记者和主持人柴静,是我们所熟悉的,书中所讲述的,也是我们曾熟悉的新闻事件,因此,这本书可以作为入门读物,来判断你对新闻这一行是否真的喜爱。如果你读了心潮澎湃,那么恭喜你,你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更多>

观点 抓紧时间实习,实习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中M君】:最后,给新闻专业的同学一些建议吧!


【杨锋】:实习!抓紧时间实习!抓紧一切时间实习!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说句实话,学校里教的,和真正的新闻实操,还是不一样的。说高大上一点,就是道和术的区别。当然,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学校里学的没有用……


如果有时间,抓紧实习吧。实习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通过实习,排除自己不喜欢什么,找到自己究竟喜欢什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