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姐学长聊专业”系列之——历史专业

嘉宾观点

观点 历史学专业的日常,没你想象的那么枯燥

【中M君】: 学姐~学历史会不会很枯燥呀?是不是要每天都泡图书馆+看很多很多的大部头?


【黄韵之】:嗯。。关于枯燥这个问题,一来看个人兴趣,二来看学习的强度。


就我本人来说,因为家庭熏陶的关系(老妈厦大历史系出身,老爹福建省文科高考状元,我是我家的学渣)从小对历史颇有兴趣,选择学历史也是因为真的喜欢,所以大多数时候并未感觉到枯燥。但是,如果考试之前要一天看完一本砖头,而且这样的日子要持续若干个星期,是谁都会觉得枯燥吧。


历史学同学的日常嘛,大部分时间还是很愉快的,所谓不愉快也就是考试前,当然这个问题每个专业都一样。一二年级课会多一些,主要是通史类课程,三年级开始逐渐有比较多的专业选修课,四年级就是少量的课加上写论文了。听课时经常几个小时就跨越了千年,老师们都博学多才,能说会道,讲述的东西包罗万象,然而内容和课本是没太大关系的。由于世间万物都有其历史,所以历史系里还真是啥都有人研究,政治史,艺术史,文化史,城市史,口述史,民俗史,女权史……听着是不是有点发晕。不过要庆幸的是,这样基本谁都能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了。我们历史系还有一个特色,老师们时不时会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八卦,有时是为了调剂气氛,有时也确实因为八卦事件对历史造成了影响,大家私下看书时发现了八卦也是会相互交流的,然后像狗仔队一样偷着乐。


图书馆是个很美妙的地方,当然我说的美妙主要指我母校华东师大的图书馆:冬暖夏凉,各种类型的座椅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大大的落地窗加上一排排利落的书架,是不是很高大上的感觉?图书馆里的氛围会让人对知识既敬畏又亲近,所以即便没有人硬性要求我们每天都要泡图书馆,大家却自觉自愿地热衷于此道。图书馆几乎每一层楼都有历史系的学生,随便逛一圈都是熟面孔,所以图书馆可说是历史系同学的另一个家了。在历史系学习的四年,我读过的最薄的书好像是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大部分书一般都是500页上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符不符合你们心目中的大部头呢?至于看书,要做到每本书都逐字逐句,认认真真地扣过去,当然是很艰巨的任务。所以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是相当重要的。我个人的理解,读书时多思考一下究竟是什么影响了历史的进程,无论是某个人、某件事、某种群体性问题,抓住这个关键点来阅读,也许会让看书事半功倍。

更多>

观点 历史系新生必看书单

【中M君】:请学姐给历史系新生推荐一些书吧~


【黄韵之】:本着不能吓走新生的原则,推荐几本通俗易懂的书籍吧。


通史——《全球通史》[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

没错,虽然各个地方都在推荐这本书,但我还是不能免俗的要继续推荐。这本书以一种全球史观介绍了全球的历史发展轨迹,属于鸿篇巨制的大部头,但遣词造句都很平易近人,一点都不难懂,对于大一新生或者是对历史学有兴趣的人来说,都是不错的入门书籍。虽然有些细节的错误,但不愧为一版再版在全球广为流传的书籍。


朝代史——《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宏大历史的叙事,往往是由一个个小的细节组成,这也就是为什么通史类课程会安排在大一大二,而高年级同学就开始按照自己的兴趣对某一段历史进行深入研究了。黄仁宇老师在书中首度阐述了“大历史”的观念,用平实的语言以小窥大,从社会的各个细胞剖析大明王朝的衰变。这本书是他的代表作,却没有十足的学究气,而其研究历史的切入点也值得后辈们学习。


口述史/回忆录——《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易社强

西南联大是中国近代史上绕不开的话题,而研究知识分子的历史,更加是重中之重。这本书结合口述史、回忆录以及各类史料,从西南联大的萌芽到终结都有细致介绍,史料扎实,分析精湛,淋漓尽致地描摹了联大教师的风采,详细生动地再现了联大在昆明时期的生活,400多页却不觉得厚。

更多>

观点 读博还是工作,这是一个问题

【中M君】: 学姐当时为什么选择了读博而不是工作呢?博士的生活与预期的差距大吗?


【黄韵之】:其实在我读本科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要继续深造啦。还是由于家庭原因,我一直觉得读书是最幸福的事,也是对自己最好的长远投资。


在我学历史一段时间之后,我开始发现这个学科的研究材料和方法已经趋于固化,主要还是针对大量的文献资料和一部分田野调查来阐述自己看法。这时候我开始萌生了转专业的念头,我希望能从别的学科那里获得灵感和突破,然后再回过头来看历史,也许会有新进展。但当时的我,考虑新专业的方向还是文科专业,而看来看去发现除了文史哲,我似乎也很难找到符合我思路的新专业。这时正好我后来的导师发表了曹操课题的成果,让我知道了还有这样一个注重文理交叉的新专业,现代人类学的存在。这个专业几乎符合了我对新专业的全部理想,又有新的思路和方法供我学习,又与我从前所学的专业相关。所以,尽管知道自己理科基础薄弱,也清楚隔行如隔山的道理,我还是尝试着去和我的导师联系,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录取资格。因为专业跨度非常大,所以读博时确实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适应。理科的做事方式和思路,为人处世的技巧都与文科差异很大。我也从每天对着文字,变成了每天对着数据。但我认为这是对我自己非常好的历练,毕竟人生处处充满了意外,我们毕生要学习的就是如何在各种情况下都能调整自我,来适应变化的环境。

更多>

观点 人类学专业到底学什么鬼?

【中M君】:学姐学姐~人类学究竟在研究什么?仿佛是一个很生僻的专业呢~


【黄韵之】:其实人类学(Anthropology)就是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主要关注的问题是人类的起源、发展、进化、种族差异、社会形态、语言文化的特征。人类学是一个文理交叉的学科:文化人类学,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模式、形态,文化差异,行为习惯等,是偏向文科的人类学;生物人类学,主要从人类体质特征、遗传结构等方面来研究人类的起源、迁徙、发展,是偏向理科的人类学。


而我所在的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立足于当前高度发展的生物技术,来解决很多人类历史上无法依靠文献记载来解决的问题。比如前些年有一个曹操身世揭秘的课题,就是我所在的实验室所做的项目。根据文献记载,无法判别曹操的身世说法哪一个可信,但用生物上的鉴别方法,可以获得最确凿的证据,从而解开这样的历史谜题,是不是还挺有趣的呢?


我所做的现代人类学,是希望能打破文理科之间的桎梏,融合两者的长处,用微观的方法(DNA分子层面),研究宏观的人类历史问题,以期让人类寻找正确的方向,走向更好的未来。

更多>

观点 历史专业虽然冷门,但就业不错

【中M君】:学姐觉得历史专业好就业吗?学姐的小伙伴都去了什么单位呢?


【黄韵之】:虽然历史学是一个冷门专业,即使在文科生中报考的学生也少之又少,像我们那一届在上海也就招了4个学生,但是就业还不错。因为我们是师范学校,本科同学中,师范班的同学几乎全部都去做了历史老师,很多都是在当地的重点高中;我们基地班的同学,有一半同学通过保送和考研等途径,选择继续深造,剩下的同学中,有做老师的,当公务员的,去报社做记者的,也有一些去大型企业工作的,毕业的时候大家差不多都找到了工作。

更多>

观点 对历史系同学们的建议

【中M君】:最后能请学姐给历史系的同学们一些建议吧~


【黄韵之】:好的,至少我是这样来要求自己的:

1)泡一天图书馆到闭馆为止

2)去档案馆整理一次档案资料

3)翻译一次外国文献史料

4)去古籍部钻研一次古代典籍

5)去博物馆做一次志愿讲解员

6)锻!炼!身!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