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在理性的基础上,所有的判断都是统计学。经济学十大原理之第一原理即为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统计学关注探究如何将数据、统计方法和领域知识相结合洞察事物的不确定性或规律性,以及如何据此在最小损失下进行最优决策。统计学有着数学的美感,充满了哲学的智慧,并且透露出思辨的洞察力,你可以把它看做一种工具或者武器,有了它,你可以事半功倍的直击事物的本质规律,特别是大数据时代,拥有了统计学思维,你甚至有可能直接得出世界顶级学者经过多年研究才能得到的结论。
在理性的基础上,所有的判断都是统计学。经济学十大原理之第一原理即为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统计学关注探究如何将数据、统计方法和领域知识相结合洞察事物的不确定性或规律性,以及如何据此在最小损失下进行最优决策。统计学有着数学的美感,充满了哲学的智慧,并且透露出思辨的洞察力,你可以把它看做一种工具或者武器,有了它,你可以事半功倍的直击事物的本质规律,特别是大数据时代,拥有了统计学思维,你甚至有可能直接得出世界顶级学者经过多年研究才能得到的结论。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统计学是是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客观现象数据,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规律的方法论科学。统计学的方法性和工具性为经管类问题分析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方法支撑。本课程基于“大统计”的思想,内容包括四个模块:一是描述统计理论与方法,包括与统计相关的基本概念、数据及其来源、数据分布及其特征值、动态数据分析、指数编制与分析等;二是推断统计理论与方法,包括统计量与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等;三是相关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四是经济统计指标及其应用。
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1)通过课堂授课,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思想,系统掌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探索数据基本特征的描述方法,掌握利用样本数据探索总体数量特征的推断方法等知识。(2)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统计思维能力,实现运用统计方法对经济管理问题进行科学价值判断和独立分析能力,具有解决复杂经济管理问题的综合能力。(3)通过案例教学,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成就数据,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的特色与亮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统计学,力求实现统计思想和计算机软件的密切结合;注重方法应用与不同专业的匹配,重点突出统计方法应用的适用性、探究性及创新性。
成绩 要求
本课程评分标准包括课堂表现、各章作业、随堂考试、阶段考试和期末考试等环节,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随堂考试、阶段考试等)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最终综合成绩按规定的权重加权平均计分。
课程大纲
总论
课时目标:本章主要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以及统计学的课程性质、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1.1 统计与统计学
1.2 统计学的基本要素
1.3 统计数据
统计数据的搜集
课时目标:本章主要介绍统计数据的搜集方法、调查方案和调查工具的设计方法。
2.1 统计数据的来源
2.2 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2.3 调查问卷设计
2.4 统计数据质量评价
数据的频数分布
课时目标:本章主要介绍统计数据的整理方法、统计数据频数分布及其表示方法。
3.1 数据的预处理与统计分组
3.2 定性数据的频数分布
3.3 定量数据的频数分布
3.4 探索性数据分析:茎叶图和箱线图
数据分布特征的度量
课时目标:本章主要介绍数据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的含义及其测度值的计算与应用。
4.1 数据集中趋势的度量
4.2 数据离散程度的度量
4.3 0-1变量分布特征的度量
4.4 数据分布形态的度量
时间序列数据分析
课时目标:本章主要介绍时间序列的基本概念、时间序列数据的描述性分析和构成因素分析方法。
5.1 时间序列概述
5.2 时间序列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5.3 时间序列数据的趋势分析
5.4 时间序列数据的季节变动分析
5.5 时间序列数据的循环变动分析
统计指数分析
课时目标:本章主要介绍复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综合变动分析方法。
6.1 统计指数概述
6.2 总指数的编制
6.3 静态指数的编制
6.4 指数因素分析
6.5 综合评价指数
统计推断理论
课时目标:本章主要介绍总体与总体分布、样本与样本分布等相关统计推断基础理论。
7.1 统计推断基本问题
7.2 统计量
7.3 抽样分布
7.4 统计推断的效果评价:抽样误差
参数估计
课时目标:本章主要介绍参数估计中的基本概念和总体均值、总体比例等参数估计方法。
8.1 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
8.2 单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估计
8.3 两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估计
8.4 样本容量的确定
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
课时目标:本章主要介绍单总体参数、两总体参数和多总体参数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9.1 假设检验的基本问题
9.2 单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
9.3 两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
9.4 方差分析
相关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
课时目标:本章主要介绍处理变量间相互关系的相关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与应用。
10.1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基本问题
10.2 一元线性相关分析
10.3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0.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主要经济统计指标
课时目标:本章主要介绍我国国民经济统计主要总量指标和分析指标、企业经济统计产出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
11.1 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
11.2 国民经济统计主要指标
11.3 企业经济统计主要指标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1]戴维·M·莱文,蒂莫西·C·克雷比尔,马克·L·贝纶森等. 商务统计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黄良文. 统计学[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贾俊平. 统计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向蓉美,王青华,马丹. 统计学[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5]袁卫,刘超. 统计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6]曾五一,肖红叶.统计学导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7]詹姆·麦克拉夫,乔治·本森,特里·辛西奇. 商务与经济统计学[M]. 第12 版. 易丹辉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8]张小斐. 统计学[M]. 第2 版.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