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中药药剂学
第8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1年08月29日 ~ 2022年01月06日
学时安排: 4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48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课程主要讲授中药常用液体、固体、半固体、气体剂型的临床应用特点、制备工艺与质量要求,介绍制剂新技术与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本课程与生产实际和临床用药密切相关,是联结中医与中药的纽带。通过课程学习,使学习者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含义、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要求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常用剂型的辅料,了解国内外药剂学进展概况,具有一定的剂型改进和解决中药制剂质量问题的能力。


成绩 要求

本课程的成绩分为以下3个部分:

1.单元测验(30%):每单元共10题,为客观题,最多三次提交,以高分为最后得分。

2.课程讨论(30%):课程讨论限定在讨论区【课堂交流区】板块,根据同学们在讨论区发表的有效帖子(含主贴和回帖)的数量给予评分,有效帖(发帖或回帖)3个及以上为满分。

3.课程考试(40%):期末将进行课程考试,题型为客观题。

总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85分及以上为优秀。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掌握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的含义,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熟悉剂型的分类方法,《中国药典》的使用方法。了解中药药剂学发展历史与方向,现代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1.1 中药药剂学的含义、性质与任务,常用术语的含义
1.2 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况
1.3 药物剂型的分类
1.4 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1.5 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
制药卫生
课时目标:掌握常用灭菌方法的特点与应用。熟悉预防制剂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措施,常用防腐剂的性质与应用。了解制药环境卫生的要求和管理,无菌操作法的应用。
2.1 制药卫生的重要性及基本要求
2.2 空气净化技术
2.3 常用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法
2.4 常用防腐剂的性质及应用
粉碎、筛析、混合
课时目标:掌握中药常用的粉碎、筛析、混合方法的特点与应用。熟悉相关方法的基本原理、粉体特性及其在制剂中的应用。了解相关机械设备的应用。
3.1 中药粉碎的目的与方法
3.2 药粉筛析目的与方法
3.3 药粉混合的目的与方法
3.4 粉体特性及其在药剂中的应用
浸提、分离、精制、浓缩与干燥
课时目标:掌握药物常用的浸提、分离、精制、浓缩、干燥方法的特点与应用。熟悉相关方法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了解相关机械设备的应用。
4.1 中药成分与疗效的关系
4.2 中药浸提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常用浸提方法及其应用
4.3 常用固-液分离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4.4 中药浸提液常用精制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4.5 影响药液浓缩效率的因素,常用浓缩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4.6 干燥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常用干燥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浸出制剂
课时目标:掌握汤剂、合剂、糖浆剂、煎膏剂、药酒、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的含义、制备方法和操作关键。熟悉上述剂型的特点、质量要求。了解上述剂型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
5.1 浸出制剂的特点及分类
5.2 汤剂的含义、特点、制法、质量要求
5.3 中药合剂的含义、特点、制法、质量要求
5.4 糖浆剂的含义、特点、制法、质量要求
5.5 煎膏剂的含义、特点、制法、质量要求
5.6 药酒、酊剂的含义、特点、制法、质量要求
5.7 流浸膏剂、浸膏剂的含义、特点、制法、质量要求
液体药剂
课时目标: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与应用,液体制剂的分类,各类液体制剂的特点与制法。熟悉液体制剂中常用的溶剂和附加剂,液体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稳定化措施。了解各类液体制剂的质量评定。
6.1 液体制剂的含义、特点、分类
6.2 表面活性剂的含义、分类、基本性质及其在药剂中的应用
6.3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6.4 溶液剂、芳香水剂、露剂等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含义、特点与制法
6.5 高分子溶液和溶胶剂的含义、性质与制法,影响胶体溶液稳定性的因素
6.6 乳剂形成的理论,常用乳化剂及其选用,乳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乳剂的制法
6.7 混悬液型液体制剂的含义、特点、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稳定剂,混悬液的制法
注射剂
课时目标:掌握注射剂的含义,热原的性质及检查方法,中药注射剂的制法。熟悉注射剂的分类与特点、热原的污染途径与除去方法、注射剂常用溶剂及附加剂的种类与应用,注射剂的质量要求。了解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混悬液及乳浊液的制备要点。
7.1 注射剂的含义、特点、分类、给药途径
7.2 热原的含义、基本性质、污染途径、去除方法及检查方法
7.3 注射剂中溶剂(注射用水、注射用油及其他非水溶剂)的质量要求及应用
7.4 注射剂中其他附加剂的种类、使用注意事项
7.5 中药注射剂制备
7.6 输液的含义、特点、种类、制法、质量要求
7.7 注射用无菌粉末的特点、制法,混悬液型和乳浊液型注射剂的特点、质量要求
7.8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外用膏剂
课时目标:掌握各类外用膏剂的含义与基质组成,软膏剂、乳膏剂、黑膏药、橡胶贴膏剂的制法。熟悉外用膏剂的应用特点,药物经皮吸收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凝胶剂、凝胶贴膏剂的制法。了解贴剂的制法,外用膏剂的质量要求。
8.1 外用膏剂的含义、特点与分类,药物经皮吸收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8.2 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的含义、基质及其特点、制法、质量要求
8.3 橡胶贴膏剂、凝胶贴膏剂、贴剂的含义、特点、基质、制法、质量要求
8.4 黑膏药的含义、特点、基质、制法、质量要求
栓剂
课时目标:掌握栓剂的含义、制法。熟悉栓剂的特点,影响药物直肠吸收的因素,栓剂常用的基质,置换价的应用,栓剂的质量要求。了解栓剂包装贮藏要求。
9.1 栓剂的含义、作用特点
9.2 栓剂基质的种类、性质与应用
9.3 热熔法制备栓剂,置换价的含义及其应用
0.4 栓剂的质量要求
胶剂
课时目标:掌握胶剂的含义与制法。熟悉胶剂的分类,原辅料的选择。了解胶剂的质量要求。
10.1 胶剂的含义、分类
10.2 胶剂中原辅料的选择
10.3 胶剂的制备
10.4 胶剂的质量要求
散剂
课时目标:掌握散剂的含义、制法。熟悉散剂的特点、分类、质量要求。
11.1 散剂的含义、特点、分类
11.2 散剂的制法
11.3 散剂的质量要求
丸剂
课时目标:掌握各类丸剂的含义与制法。熟悉各类丸剂的特点及质量要求。了解丸剂包衣种类与方法。
12.1 丸剂的含义、特点、分类
12.2 水丸的含义、特点、制法
12.3 蜜丸与水蜜丸的含义、特点、制法
12.4 浓缩丸的含义、特点、制法
12.5 糊丸与蜡丸的含义、特点、制法
12.6 滴丸的含义、特点、制法
12.7 丸剂包衣的目的、种类与方法
12.8 丸剂的质量要求
颗粒剂
课时目标:掌握颗粒剂的含义、制法。熟悉颗粒剂的特点、类型、质量要求。
13.1 颗粒剂的含义、特点、分类
13.2 制粒目的与方法
13.3 各类颗粒剂的制法
13.4 颗粒剂的质量要求
胶囊剂
课时目标:掌握胶囊剂的含义、制法。熟悉胶囊剂的特点、分类、质量要求。
14.1 胶囊剂的含义、特点、分类
14.2 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的制法
14.3 胶囊剂的质量要求
片剂
课时目标:掌握片剂的含义,片剂常用辅料的种类与应用,中药片剂的制法。熟悉片剂的种类,片剂包衣的目的、种类与方法,片剂的质量要求。了解压片机的构造与使用,压片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15.1 片剂的含义、特点、种类与应用
15.2 片剂常用辅料的作用及常用品种
15.3 片剂的制备工艺及设备
15.4 片剂包衣的目的、种类、包衣方法
15.5 片剂的质量要求
气雾剂、喷雾剂、粉雾剂
课时目标:掌握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的含义,气雾剂的组成。熟悉药物经肺吸收的机理及影响因素,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的特点,气雾剂的制法和质量要求。了解喷雾剂与粉雾剂的制法。
16.1 药物经肺吸收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16.2 气雾剂的含义、特点、分类、组成、制法、质量要求
16.3 喷雾剂与粉雾剂的含义、特点与制法
药物制剂新技术
课时目标:掌握β-环糊精包合物、微囊、微球、固体分散体、脂质体、纳米粒的含义。熟悉β-环糊精包合、微囊、微球、固体分散、脂质体制备、纳米粒制备等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β-环糊精包合物、固体分散体、微囊、微球、脂质体的常用制法及质量评价。了解纳米粒的制法及质量评价。
17.1 环糊精包合技术的含义及应用,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法及质量评价
17.2 固体分散技术的含义与应用,固体分散体的常用载体及特性,固体分散体的制法及质量评定
17.3 微囊与微球的含义与应用,微囊与微球的制法与质量评价
17.4 脂质体的含义与应用,脂质体的制法与质量评价
17.5 纳米粒的含义、种类与应用,纳米粒的制法与质量评价
新型给药系统
课时目标:掌握缓释制剂、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的含义、作用特点。熟悉缓释制剂、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的类型与制法。了解缓释制剂、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的设计与质量评价。
18.1 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的含义、特点、释药原理、制法、质量评价
18.2 靶向制剂的含义、特点、靶向分布的原理及评价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课时目标:掌握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的方法。熟悉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常用的稳定化措施。了解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的意义,包装材料对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影响。
19.1 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的意义、范畴
19.2 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措施
19.3 中药制剂稳定性考察方法
19.4 包装材料对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影响
生物药剂学概论
课时目标:掌握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生物利用度、溶出度的含义。熟悉影响制剂疗效的因素,溶出度测定意义与方法,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意义。了解中药制剂生物利用度的评价方法。
20.1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含义、研究内容
20.2 生物因素、药物因素及剂型因素对药效的影响
20.3 生物利用度、溶出度的含义,溶出度测定的意义与方法,中药制剂生物利用度的评价方法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

1)电子资源: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国家药典委员会https://www.chp.org.cn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https://www.cde.org.cn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https://www.nmpa.gov.cn/

2)参考书目:

  《药剂学》 (全国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规划教材),方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工业药剂学》(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专业规划教材),周建平、唐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中药药剂学》(制药工程专业教指委推荐教材),狄留庆、刘汉清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中药制药工艺技术解析》,徐莲英、侯世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南京中医药大学
2 位授课老师
谢辉

谢辉

副教授

史长灿

史长灿

讲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