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公安群众工作是为非治安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安基础选修课。该课程直接与公安联考考试大纲相对接,为学生提供公安联考中“公安群众工作能力”这一考点所需要的相应知识。本课程包括四个章节:宣传教育群众、协调沟通群众、组织动员群众及服务群众。
公安群众工作是为非治安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安基础选修课。该课程直接与公安联考考试大纲相对接,为学生提供公安联考中“公安群众工作能力”这一考点所需要的相应知识。本课程包括四个章节:宣传教育群众、协调沟通群众、组织动员群众及服务群众。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对于非治安学专业的同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对公安群众工作的理论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掌握。不仅如此,本课程的知识体系设置与公安联考的考试大纲直接对接,根据考试大纲制定知识体系。并在讲解理论知识体系后,结合往年真题进行运用分析,使学生同时掌握联考做题相关技巧等。
授课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公安群众工作的内涵;学生可以列举公安群众工作的内容、社区民警的群众工作职责、开展工作的方法及手段等。
(二) 能力培养目标
学生能够贯彻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以及本地区、本单位工作特点,确定及创新群众工作的任务及方法;学生并能够根据公安群众工作的要求,评价群众工作的内容及方法,并能对其进行设计及优化。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使学生能够认同并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于民”的公安工作及社区警务群众工作理念。
成绩 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课程大纲
公安群众工作概述
课时目标:[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公安群众工作的概念、公安群众工作的特点及要求等;确立群众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教学方法建议] 讲授法、案例法及问题情境法等。[本章的重点] 公安群众工作的要求。[本章的难点] 党的群众路线与公安群众工作的关系。
1.1公安群众工作的概念
1.1.1党的群众路线
1.1.2公安工作践行群众路线的意义
1.1.3公安群众工作的概念。
1.2公安群众工作的特点及要求
1.2.1公安群众工作的特点
1.2.2做好公安群众工作的基本要求。
宣传教育群众
课时目标:[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宣传群众的基本内容、途径和方法,以及所面临的新形势,能根据新时期宣传群众的特点,灵活运用信息化、多媒体手段,丰富和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教学方法建议] 讲授法、案例法及问题情境法等。[本章的重点] 宣传群众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本章的难点] 新形势下宣传群众的思路和方法。
2.1宣传群众的概述
2.1.1宣传教育群众的定义
2.1.2宣传教育群众的内容
2.2 宣传群众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2.2.1宣传教育群众的形
2.2.2宣传教育群众的方法
2.2.3宣传教育群众需要注意的问题
沟通协调群众
课时目标:[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沟通协调群众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以及所面临的新形势,能根据新时期沟通协调群众的特点,灵活运用信息化、多媒体手段,丰富和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教学方法建议] 讲授法、案例法及问题情境法等。[本章的重点] 沟通群众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之走访群众。[本章的难点] 调解民间纠纷的基本原则
3.1走访群众
3.1.1走访群众的目的与任务
3.1.2走访群众的流程与方
3.1.3走访群众应重点注意的几个问题
3.2调解民间纠纷
3.2.1调解民间纠纷的工作性
3.2.2调解民间纠纷的基本原
3.2.3调解民间纠纷的基本方法
组织动员群众
课时目标:[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组织群众的基本内容、途径和方法,以及所面临的新形势,能根据新时期组织群众的特点,灵活运用信息化、多媒体手段,丰富和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教学方法建议] 讲授法、案例法及问题情境法等。[本章的重点] 群防群治的性质及公安机关在其中的作用[本章的难点] 基层防控组织的性质及其与公安机关的关系
4.1组织动员群众概述
4.1.1组织动员群众的含
4.1.2组织动员群众的方法
4.2建立和完善基层防控组织
4.2.1基层防控组织的类型及性质
4.2.2基层防控组织的职责权限
4.2.3基层防控组织与公安机关之间的关系
4.3深入开展警民共建
4.3.1社区安全防范工作
4.3.2组织警民共建帮教工作
服务群众
课时目标: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服务群众的基本内容、途径和方法,以及所面临的新形势,能根据新时期服务群众的特点,灵活运用信息化、多媒体手段,丰富和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教学方法建议] 讲授法、案例法及问题情境法等。[本章的重点] 服务群众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本章的难点] 服务群众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5.1服务群众的基本内容
5.1.1社区报警、求助服务
5.1.2社会咨询服务
5.1.3社区便民服务
5.2服务群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2.1以服务为导向
5.2.2构建伙伴关系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一)教材(或建议教材)
1.公安部政治部.公安群众工作[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5;
(二)参考书目
1.陈德祥等.公安派出所群众工作[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3;
2.陈铁布,何初贵.公安群众工作基本功(新版)[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3;
3.高潮.公安派出所公共关系手册[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4.公安部人事训练局.新时期基层公安民警群众工作法[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5.王辉忠.公安民警“三会四懂”群众工作能力实训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
6.郑江涛等,新时期公安群众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7.周志刚.用真情换真心——公安群众工作实践感悟[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
8.张先福,谷福生,刘明洁.公安派出所窗口服务与执法执勤工作规范[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7;
9.张兆端.新时期公安工作关键词[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三)其他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
1.黎慈.社会转型期公安群众工作机制创新问题研究[J].公安研究,2012(8);
2.刘文芳.新媒体时代公安群众工作改革创新研究[J].电子政务,2013(02);
3.李静.群众路线在新时期公安工作中的体现[J].求实,2010(03);
4.张雅洁.“互联网+”格局下的公安群众工作[J].公安教育,2017(03)
5.陈军生.新时期公安群众工作的新构想——互动式警务的构建[J].公安研究,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