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突发事件处置警务
第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2年08月30日 ~ 2023年02月01日
学时安排: 1-12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332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突发事件处置警务》课程主要学习公安机关突发事处置警务工作及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理论和先进理念,理解突发事件处置警务的基本原理、法律依据和方法策略,熟知工作程序和要求,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知识分析和解决公安机关处置突发事件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科学对待突发事件处置任务。使学生具备运用突发事件处置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正确理解、分析、阐述相关专业内容,形成科学的突发事件处置理念和思维方法,并运用于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具备运用专业技能科学处置突发事件的基本能力理解公安队伍在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理解突发事件处置警务对突发事件应对整体工作的关键意义树立公安民警在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中的责任感、使命感,培养安全意识、风险意识,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作风。围绕本课程开展的课程思政教育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德育元素,进行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警铸剑,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目标促进学生思想意识素质、思维能力素质和实践能力素质全面提升。


成绩 要求

(一)考核方式:考试。

(二)成绩评定方式:平时成绩+考试成绩。



课程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N0202***

课程名称:突发事件处置警务

英文名称Emergency Handling of Police Affairs

课程类型:必修

课程性质:学科和专业方向课

适用专业:治安学

适用对象:全日制本科

40

   分:2.5

开课单位:治安学院

开课时间:第五学期

先修课程:公安学概论,治安学导论

并修课程:治安秩序管理

后续课程:公共安全管理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理解突发事件处置的先进理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突发事件处置警务的基本原理、法律依据和方法策略,熟知工作程序和要求,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知识分析和解决公安机关处置突发事件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科学对待突发事件处置任务。

(二) 能力培养目标

能够运用突发事件处置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正确理解、分析、阐述相关专业内容,形成科学的突发事件处置理念和思维方法,并运用于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具备运用专业技能科学处置突发事件的基本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理解公安队伍在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理解突发事件处置警务对突发事件应对整体工作的关键意义,树立公安民警在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中的责任感、使命感,培养安全意识、风险意识,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作风。

 

三、教学时数分配建议表

章次

名   称

教学时数

其    中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课堂实验

课堂实训

1

2

3

4

5

6

突发事件处置警务概述

突发事件处置准备

突发事件处置原理

突发事件分类处置

突发事件处置中的信息与证据

突发事件处置评估

 

7

8

2

18

3

2

 

 

7

5

2

9

3

2

 

 

 

 

3

 

9

合    计

40

28

 

12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方法

第一章   突发事件处置警务概述

[教学基本要求] 准确理解突发事件的概念、特征;理解突发事件的分类、分期和分级;理解突发事件应对体系;掌握突发事件处置警务的概念、性质、法律依据,明确公安机关突发事件处置职责。

[教学方法建议] 课堂讲授为主,学生预习和课后拓展学习为辅。

[本章的重点] 突发事件的概念,突发事件的特征,突发事件的分类、分期和分级,突发事件处置警务的法律依据,公安机关突发事件处置职责。

[本章的难点] 突发事件的特征,突发事件处置警务的法律依据,公安机关突发事件处置职责。

[课程思政]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理解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原则。结合新冠疫情、汶川地震等突发事件应对案例,体现我国在理论、道路、制度、文化上的优势,增强“四个自信”。明确把握《国家安全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其修改意见)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内涵。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的概念,突发事件的特征,突发事件的分类、分期和分级。

第二节 突发事件应对体系

突发事件应对,突发事件应对的职能,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突发事件应对组织体制,突发事件应对法律体系,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公安机关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第三节 突发事件处置警务

突发事件处置警务的概念,突发事件处置警务的性质,突发事件处置警务的法律依据,公安机关突发事件处置职责。

 

第二章 突发事件处置准备

[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风险评估、预案演练、监测预警和保障工作对于突发事件处置的重要意义;掌握风险评估、预案编制、监测预警和保障工作的要求、原则和方法;明确自我防护的重要性;提高防护意识,掌握防护方法,了解防护装备。

[教学方法建议]课堂讲授为主,学生预习和课后拓展学习为辅。

[本章的重点] 风险评估的要求,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预案制定的要求,预案演练的原则,预案演练的方法。

[本章的难点]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预案制定的要求,预案演练的原则,预案演练的方法。

[课程思政] 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充分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特色和优势,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思想。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重要论述中完善预案体系的要求。深入理解和把握“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的内涵及在公安应急处置保障工作中的具体意涵。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概念,风险评估的要求,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处置预案编制与演练

突发事件预案演练的概念,预案演练的意义,预案编制的要求,预案演练的原则,预案演练的方法。

第三节 监测预警

监测预警的概念,监测预警的要求、方法和手段。

第四节 保障工作

保障工作的意义,队伍保障,物资保障,科技保障。

第五节 自我防护

自我防护的意义,防护意识,防护技能,防护装备。

 

第三章 突发事件处置原理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突发事件处置的目标、原则和策略;理解安全与秩序的关系;理解秩序形成的原理,秩序在突发事件中的脆弱性;理解安全的内涵,安全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紧急性。掌握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维护秩序和保障安全的方法;掌握现场救援的方法;了解现场疏散的工作要求。

[教学方法建议] 课堂讲授,实训教学。

[本章的重点] 突发事件处置的目标,突发事件处置的原则,突发事件处置的策略,安全与秩序的关系,秩序维护的手段,安全保障的手段,现场救援。

[本章的难点] 突发事件处置的策略,安全与秩序的关系,秩序维护的手段,安全保障的手段,现场救援。

[课程思政] 理解人民警察在应急处突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理解应急处置中各项治安强制措施的法律规定。强调人民警察队伍作为应急处置核心力量之一,所承担的使命与责任。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突发事件处置基本原理

突发事件处置的目标,突发事件处置的原则,突发事件处置的策略,安全与秩序的关系。

第二节 秩序维护的原理

秩序的形成原理,突发事件中秩序的脆弱性,秩序维护的手段,群体行为与秩序的关系。

第三节 安全保障的原理

安全的内涵,突发事件中安全问题的紧急性,安全保障的手段,现场救援,现场疏散。

第四章 突发事件的分类处置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各类突发事件的概念和类型,掌握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原则、处置流程和处置方法。

[教学方法建议] 课堂讲授,实训教学,案例教学。

[本章的重点] 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原则、处置流程和处置方法。

[本章的难点] 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原则、处置流程和处置方法。

[课程思政] 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警察队伍授旗仪式上重要训词精神。深刻领会“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要求。充分理解人民警察在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中的重要角色和职责使命。结合新冠疫情处置以及各类突发事件处置中人民警察的英雄事迹和平凡付出,弘扬不畏牺牲、甘于奉献、为民服务的精神。明确《人民警察法》中对公安机关职责的规定。重温入警誓言。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可疑爆炸装置处置

爆炸装置的概念和类型,爆炸装置的检测识别,爆炸装置的处置原则,爆炸装置的处置流程与方法。

第二节 核生化事件的处置

核生化事件的概念和类型,核生化危害的作用机理,核生化危害的识别,核生化事件的处置流程及方法。

第三节 极端个人暴力事件的处置

极端个人暴力事件的概念和类型,极端个人暴力事件的处置方法。

第四节 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处置

群体性治安事件的概念,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处置方法。

第五节 暴乱骚乱的处置

暴乱骚乱的概念,暴乱骚乱的处置方法。

第六节 拥挤踩踏事件的处置

拥挤踩踏事件的发生原理,拥挤踩踏事件的处置方法。

第七节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处置

危险品化学事故的种类,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处置方法。

 

第五章 突发事件处置中的信息与证据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突发事件的概念,以及信息搜集、报送和发布工作的要求;掌握突发事件处置中证据工作的要求,掌握证据方法,了解证据工具。

[教学方法建议] 课堂讲授为主。

[本章的重点] 突发事件处置中的信息搜集,突发事件出之中的信息报送,突发事件处置中的信息发布,证据收集方法,证据收集工具。

[本章的难点] 突发事件处置中的信息搜集,突发事件出之中的信息报送,突发事件处置中的信息发布,证据收集方法。

[课程思政] 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情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理解公安舆情工作当前的主要方法和经验。明确公安基层民警在突发事件处置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信息报告的重要意义和要求,体现人民警察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重要职责。强调依法行政基本原则,提高突发事件处置中的证据意识证据收集方法证据收集工具的介绍中,体现科技兴警的重要性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突发事件处置中的信息管理

突发事件信息的概念,突发事件处置中的信息搜集,突发事件处置中的信息报送,突发事件处置中的信息发布。

第二节 突发事件处置中的证据工作

突发事件处置中的证据,证据意识,证据收集方法,证据收集工具。

 

第六章 突发事件处置评估

[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突发事件处置评估的概念和意义;掌握突发事件处置处置评估方法和评估指标体系。

[教学方法建议] 讲授法为主。

[本章的重点] 突发事件处置处置评估方法,突发事件处置评估指标体系。

[本章的难点] 突发事件处置处置评估方法,突发事件处置评估指标体系。

[课程思政] 结合新冠疫情处置工作及《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修改,树立突发事件处置评估的正确理念,强调“复盘”“评估”对应急处置工作发展进步的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突发事件处置评估

突发事件处置评估的概念,突发事件处置评估的意义。

第二节 突发事件处置评估方法

突发事件处置处置评估方法,突发事件处置评估指标体系。

 

五、课堂实训安排

 

实训一:应急预案的编制

[学    时]

3学时

[实训目的]

组织学生针对特定情境,进行应急预案的编制。在实训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培养学生“情景”式应急准备与规划能力。

[实训要求]

1.分组实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2.经实地考察制定预案;

3.预案体现实训给定情境的特殊需求,体现可操作性,避免空洞;

4.严格遵守上课纪律。

[实训内容与步骤]

学生小组针对学生宿舍D楼火灾应急疏散情境,通过实地考察、制定具有可行性的预案,体现应急管理预案制定的“情境”式理念。

环节

内  容

时 间

1.教案、PPT、视频准备;

2.实训及演示器材准备。

课 前

 

 

 

 

 

 

 

【实训安排、示范】

1.整队,清点人数;

2.讲解实训安排、强调预案制定工作要点;

3.回答学生提问。

15分钟

讲解

 

【实训分组及准备】

1. 学生分组,确定组长;

2. 学生自行分工,明确任务、标准;

 

5分钟

教师巡回指导

 

 

 

 

【分组实训】

1.学生分组讨论;

2.学生现场考察;

3.学生编制预案;

4.学生撰写实训报告。

 

 

80分钟

教师现场对学生实训情况进行打分,进行指导、解决疑难问题、根据需要调整方案。

 

【总结评议】

教师对实训过程和发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对实训报告及预案进行初步点评。

20分钟

 

1. 教师根据现场打分和实训报告(含应急预案),对学生实训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2.教师对上课过程进行总结。

课 后

[考核方式]

1.按百分制计分;

2.分数构成:实训操作过程得分(20%,结构化打分表见实训教材)+实训报告(80%,含应急预案)

 

实训二:突发事件现场危险识别(可疑爆炸装置)

[学    时]

3学时

[实训目的]

组织学生通过使用仪器识别突发事件现场的可疑爆炸装置,培养学生具备现场危险源的识别意识和能力,掌握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

[实训要求]

1.分组实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2.严格遵守实训室仪器使用规定和操作流程;

3.严格遵守上课纪律。

[实训内容与步骤]

学生学习危险识别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多个可疑包裹,通过观察和使用仪器,判断内藏爆炸物的包裹。

所用设备:电子听音器,炸药探测器等。

环节

内  容

时 间

1.教案、PPT、视频准备;

2.实训及演示器材准备。

课 前

 

 

 

 

 

 

 

 

【实训安排、示范】

1.整队,清点人数;

2.讲解实训安排、介绍实训设备;

3.回答学生提问。

15分钟

讲解

 

【实训分组及准备】

1.学生分组,确定组长;

2.学生自行分工,明确任务、标准;

 

5分钟

教师巡回指导

 

 

 

 

【分组实训】

1.学生现场操作

2.学生现场讨论分析

3.学生撰写实训报告。

 

 

80分钟

教师现场对学生实训情况打分,进行指导、解决疑难问题、根据需要调整方案。

 

【总结评议】

教师对实训过程和发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对实训报告进行初步点评。

20分钟

 

1.教师根据现场打分和实训报告对学生实训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2.教师对上课过程进行总结。

课 后

[考核方式]

1.按百分制计分;

2.分数构成:实训操作过程得分(60%,结构化打分表见实训教材)+实训报告(40%)

 

实训三:突发事件现场可疑爆炸装置分析

[学    时]

3学时

[实训目的]

组织学生利用仪器,屏蔽现场通讯信号,对可疑爆炸物的结构和爆炸原理进行分析、判断,培养学生对可疑爆炸物的分析判断和初步处置能力。

[实训要求]

1.分组实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2.严格遵守实训室仪器使用规定和操作流程;

3.严格遵守上课纪律。

[实训内容与步骤]

由教师展示无线信号屏蔽仪和便携式X光成像系统的使用方法,学生练习操作。学生小组利用便携式X光成像系统对可疑爆炸物进行拍照,并根据照片进行分析可疑爆炸物的结构和原理。

使用设备:无线信号屏蔽仪,便携式X光成像系统等。

环节

内  容

时 间

1.教案、PPT、视频准备;

2.实训及演示器材准备。

课 前

 

 

 

 

 

 

 

 

【实训安排、示范】

1.整队,清点人数;

2.讲解实训安排、介绍实训设备;

3.回答学生提问。

20分钟

讲解

 

【实训分组及准备】

1.学生分组,确定组长;

2.学生自行分工,明确任务、标准;

 

5分钟

教师巡回指导

 

 

 

 

【分组实训】

1.学生现场操作

2.学生现场讨论分析

3.学生撰写实训报告。

 

 

80分钟

教师现场对学生实训情况打分,进行指导、解决疑难问题、根据需要调整方案。

 

【总结评议】

教师对实训过程和发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对实训报告进行初步点评。

15分钟

 

1.教师根据现场打分和实训报告对学生实训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2.教师对上课过程进行总结。

课 后

[考核方式]

1.按百分制计分;

2.分数构成:实训操作过程得分(40%,结构化打分表见实训教材)+实训报告(60%)

 

实训四:突发事件现场急救(心肺复苏)

[学    时]

3学时

[实训目的]

组织学生利用心肺复苏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训练,培养学生现场急救能力。              

[实训要求]

1.学生分组联系,单独现场考核;

2.严格遵守实训室仪器使用规定和操作流程;

3.严格遵守上课纪律。

[实训内容与步骤]

教师演示急救方法。学生分组练习,独立操作,利用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训练急救技能并现场考核。

环节

内  容

时 间

1.教案、PPT、视频准备;

2.实训及演示器材准备。

课 前

 

 

 

 

 

 

 

 

【实训安排、示范】

1.整队,清点人数;

2.讲解实训安排、介绍实训设备;

3.回答学生提问。

20分钟

讲解

 

【实训分组练习】

1.学生分组;

2.学生练习心肺复苏;

 

40分钟

教师现场进行指导、解决疑难问题、根据需要调整方案。

 

 

 

 

【现场考核、撰写报告】

1.学生现场考核

2.学生撰写实训报告。

 

 

40分钟

教师现场对学生实训情况打分。

 

【总结评议】

教师对实训过程和发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对实训报告进行初步点评。

20分钟

 

1.教师根据现场打分和实训报告对学生实训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2.教师对上课过程进行总结。

课 后

[考核方式]

1.按百分制计分;

2.分数构成:实训操作过程得分(80%,结构化打分表见实训教材)+实训报告(20%)

六、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治安专业必修课程,内容是对突发事件处置警务的系统介绍,与其他课程的区分体现在业务范围上,与“治安案件查处”、“公共安全管理”及“治安秩序管理”等课程涉及到一些共同的法律法规。

七、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

(二)成绩评定方式:平时成绩+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实训成绩+日常表现。

1.实训成绩:按照百分制评分,取平均成绩。

2.日常表现:主要根据学生的出勤、课堂纪律和课堂互动情况酌情加减分。

八、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教材(或建议教材)

石琨、石向群、王君君.突发事件处置警务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9.

(二)参考书目

滕五晓.应急管理能力评估——基于案例分析的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展开全部
南京警察学院
3 位授课老师
石琨

石琨

讲师

彭徐剑

彭徐剑

副教授

王君君

王君君

讲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