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舆情是互联网时代高速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化时代,公安工作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与方向。公安舆情治理不仅关乎公安队伍的社会形象,更会影响公安执法公信力。警校学生作为一支预备役力量,在学生时代牢固树立舆情意识,具备一定舆情危机感、使命感,能帮助其尽快进入职业状态,积极投入公安工作。
《公安舆情政策研究》是治安学专业的限选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了解公安舆情的基本理论,掌握舆情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公安舆情的理论内涵、公安舆情产生原因、引导的原则与方法、公安舆情的治理现状及发展创新。
本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帮助学生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1、知识教学目标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公安舆情治理知识结构,掌握公安舆情政策的基本内容、发展状态、治理的方法等,能适应进一步学习的要求。
2、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公安舆情的独立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快适应公安工作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
围绕本课程开展的课程思政教育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德育元素,进行家国情怀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四句话、十六个字”的精髓剖析。在实现公安舆情政策研究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学生德育方面的提升。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通过公安舆情政策的基础理论介绍,帮助学生认识舆情工作的发展趋势、可能面临的问题、治理的方法及创新。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公安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不同类型公安舆情的分析方法,培养独立的舆情分析能力,具有将所学原理、方法灵活用于公安舆情治理工作和其它各项公安工作实践的能力。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期末测验
成绩评定:作业1(20分)+作业2(20分)+平时表现(10分)+期末考试(50分)。即作业1和2分别占总分的20%,平时表现占10%,期末成绩占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