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经济地理学(夏海斌)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0年02月23日 ~ 2020年07月02日
学时安排: 2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11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整体结构上将经济地理学划分为“上篇:微观经济地理学”、“中篇:宏观经济地理学”和“下篇:经济活动全球化”等三个板块。
整体结构上将经济地理学划分为“上篇:微观经济地理学”、“中篇:宏观经济地理学”和“下篇:经济活动全球化”等三个板块。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经济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和地理类专业的必修课,与人类经济活动密切关联,是地理学“经世致用”的重要组成,也是发展变化最快的学科之一。经济地理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与理论外,更强调分析和解决经济地理问题能力的养成。因此,经济地理学的任务除了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学术观点的介绍外,还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好奇之心、全球视野、分析思路和实践能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经济地理学和运用本课程理论与方法为经济建设服务奠定必要的学科基础。

授课目标

目标1:了解经济地理的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学科基本内容、发展历程,认识和理解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学科特点、与相邻学科间关系及学科发展趋向。

目标2:理解并掌握有关经济活动区位的几个基本概念,理解各要投入要素与经济活动区位的关系,及市场、环境、交通与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关系。

目标3:了解古典农业区位及古典工业区位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其理论贡献及历史局限性,在此基础上,了解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及其发展对农业与工业经济活动布局的现实意义。

目标4:了解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其理论贡献及历史局限性,在此基础上,了解中心地理论及其发展对商业网点布局、城市布局及区域规划等经济活动的现实指导意义。

目标5:重点掌握区域经济结构和区域空间结构的演进规律,在此基础上,把握农村及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目标6:了解区域经济增长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经济地域综合体的基本内涵,并能评价其理论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理解经济区的基本类型及综合经济区划。

目标7:理解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区际联系,区域经济差异的内涵及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目标8:理解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各影响因素,尤其是技术进步对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影响。

目标9:要求理解在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进程中,新的国际分工及全球化与当地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把握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及挑战。

成绩 要求

平时测试成绩占30%,期中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30%。平时点名占10%。


课程大纲
第一章 绪论
课时目标:了解经济地理的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学科基本内容、发展历程,认识和理解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学科特点、与相邻学科间关系及学科发展趋向。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1) 前言---概略介绍教材的选取及该教材的结构体系;教学计划与教学安排以及基本的教学思想、考核方式。
(2) 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3) △20世纪后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1)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 学科体系
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1) 学科性质
(2) 与地理学学科的关系
(3) △与经济学学科的关系
(4) △与其它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学科间的关系
第四节 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 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意义
(2) △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的贡献
(3) △跨世纪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向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课时目标:理解并掌握有关经济活动区位的几个基本概念,理解各要投入要素与经济活动区位的关系,及市场、环境、交通与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关系,在此基础上,要求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会以系统的思维对经济活动区位因素进行客观和正确的分析
第一节 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
(1) △○区位与区位理论
(2) △○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
(3) 经济活动区位及其理论基础
第二节 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1) △○自然要素的整体影响
(2) △土地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3) △原材料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4) △能源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5) 资本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6) △○劳动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7) △○技术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第三节 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1) ○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2) 市场战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3) 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4) 其它市场条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第四节 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1) △○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2) 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3) 环境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4) △○可进入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第五节 交通及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 交通要素、交通网的分布与联系
(2) △交通运输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课时目标:了解古典农业区位及古典工业区位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其理论贡献及历史局限性,在此基础上,了解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及其发展对农业与工业经济活动布局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1) 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2) △○杜能农业区位认概要
(3) △○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及意义
(4) 理论与现实
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
(1)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2) △○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
(3) △○韦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及意义
(4) 理论与现实
第三节 其它工业区位理论
第四章 中心地理论
课时目标:了解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其理论贡献及历史局限性,在此基础上,了解中心地理论及其发展对商业网点布局、城市布局及区域规划等经济活动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一节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1) 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目的
(2) △○中心地理论的有关基本概念
(3) △○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
(4) 中心地理论的实证研究
(5)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廖什的中心地理论
第三节 中心地理论的发展
第四节 △○中心地理论的应用研究
第五章 区域的结构与组织
课时目标:重点掌握区域经济结构和区域空间结构的演进规律,在此基础上,把握农村及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第一节 区域经济结构
(1) 区域产业分类(△区域主导产业)
(2) 区域产业结构模式
(3)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4) △○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
第二节 区域空间结构
(1) 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
(2) △○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及演变
第二节 城市与区域关系
(1) 城市的一般特征
(2)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域约束
(3) △城市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第三节 农村工业化与农区发展
(1) 农村发展战略
(2) △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及农村城市化内涵及意义
第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课时目标:了解区域经济增长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经济地域综合体的基本内涵,并能评价其理论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理解经济区的基本类型及综合经济区划。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1) 区域经济增长因素
(2) △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第二节 经济地域综合体
(1) △○经济地域综合体基本内涵
(2) △经济地域综合体理论的现实有效性评价
第三节 经济区与经济区划
(1) △经济区
(2) △○综合经济区划
第七章 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
课时目标:理解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区际联系,区域经济差异的内涵及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
(1) △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
(2) △○梯度推移学说
(3) △中心外围论
(4) 区域相互依赖理论
第二节 区际联系
(1)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2) 区域分工理论
(3) 区域合作理论
第三节 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
(1) △区域经济差异基本内涵
(2) △经济经济差异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3) △○区域经济差异的可控性分析
(4)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八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
课时目标:重点理解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各影响因素,尤其是技术进步对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影响。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
(1)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2)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及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3) 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
(1) △技术进步
(2) 跨国公司的兴起与发展
(3) 国家的经济调节及干预
(4) 国际经济协调
第三节 △○经济活动全球化特点及地理意义
(1)世界贸易不断扩大、世界生产要素市场逐步建立
(2)经济全球化发展地域差异明显
(3)国际水平分工进上步发展、经济格局发展变化
(4)经济全球化呈现多极化趋势
第四节 经济活动全球化趋势
(1) 技术进步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具大推动力
(2) 国际间人员、文化的交流将为经济全球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3) 国际资源交流参与和争执,使经济全球化具有波状推进的特点
(4) 国家间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将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
第九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
课时目标:重点要求理解在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进程中,新的国际分工及全球化与当地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把握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及挑战。
第一节 新的国际分工
第二节 全球化与当地化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
(1)全球化与工业化
(2)全球化与区域化
(3)全球化与民族化
(4)全球化与均衡化
(5)发展中国家的对策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

使用教材:

李小建  主编,《经济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王铮 等,《理论经济地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5

 

 

主要参考书:

1. 曹延藩,张同铸,杨万钟等   经济地理学原理   科学出版社,1991

2. 胡兆量等   经济地理学导论    商务印书馆,1987

3. 杨治    产业经济学导论     中国人大出版社,1985

4. 刘再兴主编   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   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

5. 杨吾扬,梁进社   高等经济地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 陈栋生主编    区域经济学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7 杨万钟主编     经济地理学导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1992

8 李小建  公司地理论      科学出版社,1999

9 吴传钧,刘建一,甘国辉  现代经济地理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10 刘再兴等主编  中国区域经济:数量分析与对比研究   中国物价出版社,1993

11 陆大道   区位论及区域研究方法    科学出版社,1988

12 崔功豪主编  区域分析与规划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13 左大康主编   现代地理学辞典    商务印书馆,1990

14 孙尚清主编   论经济结构对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15 张培刚   发展经济学通论     湖南出版社,1991


源课程

该SPOC课程部分内容来自以上源课程,在源基础上老师进一步增加了新的课程内容

华东师范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夏海斌

夏海斌

讲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