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计算机硬件基础
第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3年09月04日 ~ 2024年01月07日
学时安排: 3-5学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44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是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从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设。在徐煜明教授、成宝芝教授等课程团队教师的不断开拓和创新下,本课程累积授课人数达到1500余名以上,取得了优异的成果。课程的核心部分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计算机电路基础两个课件均获校级优秀课件一等奖,《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教材被定为“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类专业规划教材,在全省推广。2022年本课程获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校级一流课程。课程团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用大量针对性强的鲜活案例,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和专业能力。着重突出电子技术在计算机行业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课程思政、产教融合、工程专业认证等理念,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和优化教学方法。
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是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从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设。在徐煜明教授、成宝芝教授等课程团队教师的不断开拓和创新下,本课程累积授课人数达到1500余名以上,取得了优异的成果。课程的核心部分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计算机电路基础两个课件均获校级优秀课件一等奖,《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教材被定为“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类专业规划教材,在全省推广。2022年本课程获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校级一流课程。课程团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用大量针对性强的鲜活案例,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和专业能力。着重突出电子技术在计算机行业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课程思政、产教融合、工程专业认证等理念,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和优化教学方法。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计算机硬件基础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建设以产教融合、立德树人和OBE理念为引领以学生学习目标达成为中心,重构课程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注重课程目标达成和持续改进。无缝嵌入课程思政内容,将理想信念教育与专业课教学有机融合着力使学生具备计算机相关行业企业需要的计算机硬件技术知识、能力和素质。具体如下:

知识目标:学生掌握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计算机硬件基本原理、分析方法、测试、建模、计算和行业标准

能力目标:能够对计算机硬件中涉及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构成的关键环节进行识别和判断,培养实践、创新、工程估算和分析能力,能够提出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素质目标: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培养学生追求卓越和刻苦务实的工程师作风,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组在“OBE”理念和新工科建设的引领下,依托于我校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要求,不断凝练课程特色、与时俱进构建形成以学为中心、学习成果为导向、课程体系持续改进的课程特色,创新完善课程内容、课程建设路径和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知识理解、技能掌握、实践应用和创新思维能力。

1.课程特色

1)践行大应用观的课程教学新理念新范式。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计算机硬件基础这类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构建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课程内容项目化、教学模式结构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核心知识素养提升一体化等课程建设范式。从产业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等应用角度践行课程教学过程和设计。

2)彰显全过程一体化教学的作用。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基于课程资源导向的课程“五位一体”的“教与学”。形成“线上+线下”、“课内+课外”、“企业+学校”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线的计算机硬件技术教学新体系,构建符合新工科建设和行业企业需要的计算机电子工程师培养模式。

    2.课程创新

1)构建课程思政+职业技能+模块单元的课程内容新体系。课程思政充分挖掘了工匠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蕴含的与本课程有关的内容;职业技能充分考虑行业企业真实需求,从基本电路设计技能、电路分析和读图技能、基本电路开发技能、基本电路制作技能4个角度培养学生能力;模块单元基于课程内容相关性,从6个全新模块设计出发,使学生易于掌握知识内容和进行学习。

2以学为中心,重塑课堂教学,全程引入BOPPPS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结构化、目标化和持续改进,从课程导入(B学习目标(O前测(P参与式互动学习(P后测(P总结(S)六个环节,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学生学习有效性。

3)以OBE理念为引导,重建课程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做到课程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相统一,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相统一,毕业要求指标点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统一,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需求相统一。最终使得课程考核评价和持续改进与行业企业需求和标准达到统一。

授课目标

序号

课程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观测点

毕业要求

1

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中电路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功能电路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其分析方法,阅读和应用能力,能为人工智能工程问题提供电子电路设计、数据分析和开发等方面提供支撑。

指标点 2-3:在进行系统设计与开发、应用时,能够识别问题,选择适当,方法描述问题,建立系统模型。

 

毕业要求2:掌握包括计算思维在内的适应解决人工智能工程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学科素养和工程意识,能够识别和表达复杂计算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中的问题,并能通过文献研究等途径进行分析,获得有效结论。

2

目标2让学生掌握工程近似法、等效电路法、理想模型法等常用分析方法,能应用组合逻辑部件和时序逻辑部件的工作原理,分析和解决在人工智能相关工程中信号检测与处理领域中小规模数字电路设计相关的工程问题。能解决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复杂工程中信号处理电子电路设计相关的工程问题。

指标点 5-1:掌握常用开发环境及开发工具的性能、适应范围以及对开发、分析的适应性,并能正确应用。

 

毕业要求5能够针对复杂人工智能系统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开发环境和相关工具,对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3

目标3通过实验教学环节进行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安装调试模拟、数字电路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能够设计简单的逻辑电路及其组成的电子电路系统,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中涉及信号处理电路制定研究方案打下基础。

指标点11-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分析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毕业要求11具有项目管理能力,能够在复杂人工智能系统的工程实践中应用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4

目标4通过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中包含的项目开发内容和实践环节,对于完成复杂人工智能系统时,考虑成本、质量、效率等目标。

指标点11-2:能够在复杂人工智能系统的工程开发中考虑成本、质量、效率等目标。


显示全部
成绩 要求

(一)课程考核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大作业、课内实验和期末考试,期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二)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课内实验×20%+期末考试×50%具体内容和比例如下表所示。

     平时成绩 = 作业平均成绩*50% + 大作业平均成绩*50%

考核环节

成绩比例

考核内容与评价细则

支撑目标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平时成绩

 

30%

每章节对应有思考题和习题,考核学生对每节课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度。对每次作业完成情况做记录并百分制打分。

7.5%

7.5%

 

 

利用大作业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能否理论联系实践进行应用

5%

5%

 

5%

课内实验

20% 

完成5个实验,主要考核学生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的能力。每个实验按百分制分别给出预习、操作和实验报告的成绩,平均后得到该实验的成绩。

 

 

15%

5%

期末试卷

50% 

题型

考核内容及相应试题

 

填空题

主要考核计算机硬件基础。数制和编码等问题

5%

 

 

 

化简题

主要考核基本的逻辑电路化简问题及卡诺图

2.5%

2.5%

 

 

计算

主要考核电子电路识别、分析和计算

5%

5%

2.5%

 

综合

考核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和脉冲波形的原理、设计及计算等

5%

5%

2.5%

 

应用题

考核时序逻辑电路、时序信号波形的计算、分析和应用

5%

5%

 

5%

   

100%

 

35%

30%

20%

15%


课程大纲

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Computer Hardware Fundamentals Course

一、课程概况

课程编号:0300011

   分:4.0

   时:64(其中:讲课学时54,实验学时10,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适用专业:人工智能专业

   材:徐煜明.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12

课程归口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团队:成宝芝、刘冬、李春光等

课程的性质任务:本课程是人工智能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紧密围绕计算机数字系统核心知识,注重基本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注意反映电子技术的新发展。它的任务是:①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②掌握放大电路的原理及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③掌握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重点放在“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为“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嵌入式系统”等课程打下坚实基础。也为以后继续深入学习电子技术相关领域的知识打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观测点的支撑

序号

课程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观测点

毕业要求

1

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中电路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功能电路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其分析方法,阅读和应用能力,能为人工智能工程问题提供电子电路设计、数据分析和开发等方面提供支撑。

指标点 2-3:在进行系统设计与开发、应用时,能够识别问题,选择适当,方法描述问题,建立系统模型。

 

毕业要求2:掌握包括计算思维在内的适应解决人工智能工程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学科素养和工程意识,能够识别和表达复杂计算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中的问题,并能通过文献研究等途径进行分析,获得有效结论。

2

目标2让学生掌握工程近似法、等效电路法、理想模型法等常用分析方法,能应用组合逻辑部件和时序逻辑部件的工作原理,分析和解决在人工智能相关工程中信号检测与处理领域中小规模数字电路设计相关的工程问题。能解决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复杂工程中信号处理电子电路设计相关的工程问题。

指标点 5-1:掌握常用开发环境及开发工具的性能、适应范围以及对开发、分析的适应性,并能正确应用。

 

毕业要求5能够针对复杂人工智能系统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开发环境和相关工具,对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3

目标3通过实验教学环节进行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安装调试模拟、数字电路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能够设计简单的逻辑电路及其组成的电子电路系统,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中涉及信号处理电路制定研究方案打下基础。

指标点11-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分析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毕业要求11具有项目管理能力,能够在复杂人工智能系统的工程实践中应用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4

目标4通过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中包含的项目开发内容和实践环节,对于完成复杂人工智能系统时,考虑成本、质量、效率等目标。

指标点11-2:能够在复杂人工智能系统的工程开发中考虑成本、质量、效率等目标。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

思政元素

预期学习成果

教学学时

教学方式

支撑课程目标

1

数字系统与信息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系统的特点掌握数制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数制运算及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常用的二进制编码方法及特点。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数制及其变换,二进制编码

了解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历程和数字系统发展史,对比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差距,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爱国情怀。

解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系统的特点熟练掌握数制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数制运算及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理解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掌握常用的二进制编码方法及特点。

 

4

讲授/讨论/实例教学等

目标1

2

电路分析基础电路与电路模型的概念,电流、电压、电位、功率、电能的概念及关系、单位、方向。电流源与电压源的概念。基尔霍夫(KCLKVL)定律、支路电路法、节点电位分析法、叠加原理、诺顿定理、戴维南定理。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电流源与电压源的概念和应用,基尔霍夫定律、电流分析法难点是戴维南定理

通过电路模型标准,电流源、电压源实现规则,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律和戴维南等定理使用原则,培养学生养成严谨专注、求真务实的态度,引导学生树立精益求精、遵德守法的意识。

理解电路与电路模型的概念,电流、电压、电位、功率、电能的概念及关系、单位、方向。理解电流源与电压源的概念,掌握两者之间的等效变换。熟练掌握基尔霍夫(KCLKVL)定律、支路电路法、节点电位分析法、叠加原理、诺顿定理、戴维南定理,并会分析计算电路。

4

讲授/实验/讨论/

目标1

目标2

3

放大电路基础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主要参数;重点掌握其等效电路及应用(单向导电性)。稳压二极管三极管的结构类型、输入输出特性曲线、晶体管的主要参数和温度对参数的影响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与放大作用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静态工作点及其重要性。静态工作点和计算方法工作点的稳定性问题,稳定工作点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微变等效电路法,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集成电路的结构及特点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如:比例电路、加法电路、减法电路、积分微分电路)、非线性应用(如:比较电路、滞回比较电路)。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三极管电路原理及基本放大电路分析与应用,难点是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通过二极管、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培养学生为国奉献、敢于担当的精神,引导他们热爱工作岗位、遵守职业规则。运算放大器的应用规则,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精神。

了解半导体的基本知识掌握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主要参数;重点掌握其等效电路及应用(单向导电性)。了解稳压二极管掌握三极管的结构类型、输入输出特性曲线、晶体管的主要参数和温度对参数的影响掌握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与放大作用掌握放大电路 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理解静态工作点及其重要性。掌握静态工作点的分析和计算方法理解工作点的稳定性问题,能够分析稳定工作点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用微变等效电路法,计算和分析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了解集成电路的结构及特点掌握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如:比例电路、加法电路、减法电路、积分微分电路)、非线性应用(如:比较电路、滞回比较电路)。

12

讲授/实验/讨论/

目标1

目标2

4

逻辑代数与逻辑门电路逻辑代数中的基本逻辑运算逻辑代数基本定律(定理)、三个重要规则逻辑函数的描述方式,逻辑函数的表达形式,以及相互之间转换代数法和卡诺图法化简逻辑函数集成逻辑门电路:TTL逻辑门和MOS逻辑门逻辑与、或、非概念,TTL集成逻辑与非门的工作原理、外特性与门、或门、非门以及异或门、与或非门电路的构成、逻辑符号及有关概念集电极开路门和三态门的工作原理及有关概念。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逻辑函数概念、基本电路和应用难点是集电极开路门和三态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数模/模数转换器相当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有遵守规则、方向正确才能发挥正面作用,引申出勇于创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集体和创新意识。

掌握逻辑代数中的基本逻辑运算掌握逻辑代数基本定律(定理)、三个重要规则掌握逻辑函数的描述方式,逻辑函数的表达形式,以及相互之间转换熟练掌握用代数法和卡诺图法化简逻辑函数理解集成逻辑门电路:TTL逻辑门和MOS逻辑门理解逻辑与、或、非概念,掌握TTL集成逻辑与非门的工作原理、外特性掌握与门、或门、非门以及异或门、与或非门电路的构成、逻辑符号及有关概念掌握集电极开路门和三态门的工作原理及有关概念。

8

讲授/讨论/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5

组合逻辑电路组合电路的基本概念组合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常用的中规模集成组合部件:编码器、译码器、显示电路、多路选择器、加法器、比较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中规模集成电路组件设计组合电路的方法组合逻辑电路中可能存在的竞争冒险现象及其识别和消除方法。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中规模集成电路组件设计组合电路的方法。难点是指组合逻辑电路中可能存在的竞争冒险现象及其识别和消除方法。

通过逻辑代数与逻辑门电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一个的努力和奉献,引申出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敢于担当的精神。

理解组合电路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组合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握常用的中规模集成组合部件:编码器、译码器、显示电路、多路选择器、加法器、比较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掌握用中规模集成电路组件设计组合电路的方法解组合逻辑电路中可能存在的竞争冒险现象及其识别和消除方法。

12

讲授/实验/讨论/

目标1

目标2

6

时序逻辑电路触发器基本性质、工作原理、逻辑功能、主要结构及其特点RSDJKT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其描述方法常用中规模集成触发器组件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时序电路的特点时序电路逻辑功能的描述方法同步时序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异步时序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常用计数器、移位寄存器中规模集成电路组件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中规模集成电路组件设计时序电路的方法。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逻辑功能及其描述方法,中规模集成触发器组件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同步时序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难点是中规模集成电路组件设计时序电路。

组合逻辑电路是各个逻辑门电路构成的,组合出需要的功能,引申出团队协作、勇于创新的重要性。通过功能优化,培养学生严谨专注、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

理解触发器基本性质、工作原理、逻辑功能、主要结构及其特点熟练掌握RSDJKT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其描述方法了解常用中规模集成触发器组件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理解时序电路的特点掌握时序电路逻辑功能的描述方法熟练掌握同步时序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了解异步时序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了解常用计数器、移位寄存器中规模集成电路组件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掌握用中规模集成电路组件设计时序电路的方法。

 

12

讲授/实验/讨论/

目标1

目标2

7

时序信号与脉冲波形和模数/数模转换器计算机时序信号的概念、特点及作用脉冲波形的特性参数单稳态触发器工作原理施密特触发器工作原理脉冲振荡器工作原理555定时器原理及其典型应用。数模转换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指标模数转换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指标。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单稳态触发器工作原理施密特触发器工作原理脉冲振荡器工作原理555定时器原理及其典型应用。

根据各类触发器不同功能,但万变不离其宗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精益求精意识,引导学生对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刻理解。

了解计算机时序信号的概念、特点及作用了解脉冲波形的特性参数了解单稳态触发器工作原理掌握施密特触发器工作原理了解脉冲振荡器工作原理了解555定时器原理及其典型应用。了解数模转换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指标了解模数转换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指标。

 

12

讲授/实验/讨论/

目标1

目标2

目标4

四、课内实验(实践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及内容

学生预期学习成果

学时

支撑的课程目标

类型

备注

 

1

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

1. 进一步加深理解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基本性能和特点。

2. 了解运算放大器组成比例运算、差动放大、加法运算等工作原理及运算功能。

3. 应用线性组件(集成运放),实现上述各种电路组成及测试方法。

2

目标3

目标4

验证

必做

2

基本逻辑门

1.熟悉各种基本逻辑门功能及其应用。

2.了解 TTL 门电路与 CMOS 门电路的区别。

2

目标3

目标4

验证

必做

3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2.熟悉用 MSI(中规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

3.学会用组合逻辑电路来实现实际逻辑问题。

2

目标3

目标4

设计性

必做

4

触发器

1.熟悉 R-S触发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

2.了解D触发器组成,工作原理。

3.用J-K触发器转换成其他型式的触发器。

2

目标3

目标4

设计性

必做

5

555定时器

1.熟悉 555 定时器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

2.掌握定时元件 RC 对振荡周期和脉冲宽度的影响及选择方法。

2

目标3

目标4

综合性

必做

五、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实施互动研究型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课前积极预习相关知识,课上主动参与讨论,课后按时完成相关作业。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配合例题的讲解及适当的思考题,保证讲课进度的同时,注意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课堂的气氛。

(二)课程实施与保障

主要教学环节

质量要求

1

备课

1.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内容,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

2.熟悉教材各章节,借助专业书籍资料,并依据教学大纲编写授课计划进度表

3.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构思授课思路、技巧,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2

讲授

1.要点准确推理正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熟练地解答和讲解例题。

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讨论式教学、多媒体示范教学等),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4.表达方式应能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力求形象生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保持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3

作业布置与批改

学生必须完成规定数量的作业作业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不缺交,不抄袭

2.书写规范清晰

3.解题方法和步骤正确。

教师批改讲评作业要求如下:

1.学生的作业要按时批改,并及时进行讲评

2.教师批改讲评作业要认真、细致,按百分制评定成绩并写明日期

3.学生作业的平均成绩作为本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课外答疑

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改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课外答疑方式、时间、地点要跟学生商量共同确定,灵活安排。

5

成绩考核

本课程考核的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监考由学院统一安排。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总评成绩为不及格:

1.缺交作业次数达1/3以上者

2.缺课次数达本学期总授课学时的1/3以上者

3.实验考核不及格。

  六、课程考核

(一)课程考核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大作业、课内实验和期末考试,期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二)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课内实验×20%+期末考试×50%具体内容和比例如下表所示。

     平时成绩 = 作业平均成绩*50% + 大作业平均成绩*50%

考核环节

成绩比例

考核内容与评价细则

支撑目标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平时成绩

 

30%

每章节对应有思考题和习题,考核学生对每节课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度。对每次作业完成情况做记录并百分制打分。

7.5%

7.5%

 

 

利用大作业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能否理论联系实践进行应用

5%

5%

 

5%

课内实验

20% 

完成5个实验,主要考核学生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的能力。每个实验按百分制分别给出预习、操作和实验报告的成绩,平均后得到该实验的成绩。

 

 

15%

5%

期末试卷

50% 

题型

考核内容及相应试题

 

填空题

主要考核计算机硬件基础。数制和编码等问题

5%

 

 

 

化简题

主要考核基本的逻辑电路化简问题及卡诺图

2.5%

2.5%

 

 

计算

主要考核电子电路识别、分析和计算

5%

5%

2.5%

 

综合

考核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和脉冲波形的原理、设计及计算等

5%

5%

2.5%

 

应用题

考核时序逻辑电路、时序信号波形的计算、分析和应用

5%

5%

 

5%

   

100%

 

35%

30%

20%

15%

 

备注: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如下:

    有关说明

(一)持续改进

本课程根据学生作业、课堂测试、课堂讨论、调研报告、实验环节、期末考核情况和学生、教学督导等的反馈,及时对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并在下一轮课程教学中整改完善,确保相应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

(二)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

 

1. 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6.

2.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和数字部分)(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11.

3. 邱关源罗先觉.电路(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5.

4. 胡翔骏. 电路分析(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2.

5. 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12.

6. 白中英朱正东.数字逻辑(第七版·立体化教材),科学出版社,

2020.7.

7. 周素茵章云李光辉.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10.

 

                                                    执笔人:成宝芝

                                                    审定人:成宝芝

                                                    审批人:何中胜

                                               

               批准时间:20228


附录:实验过程考核评分标准

实验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

环节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60

目标3通过实验教学环节进行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安装调试模拟、数字电路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能够设计简单的逻辑电路及其组成的电子电路系统,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中涉及信号处理电路制定研究方案打下基础。

目标4通过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中包含的项目开发内容和实践环节,对于完成复杂人工智能系统时,考虑成本、质量、效率等目标。

预习

实验前完成预习并独立认真完成预习报告报告中能明确本次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内容步骤以及注意的事项,实验方案设计正确。

实验前完成预习认真完成预习报告报告中能较为明确本次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内容步骤以及注意的事项,实验方案设计大体正确。

实验前完成预习并完成预习报告报告中基本明确本次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内容步骤以及注意的事项,实验方案设计基本正确。

实验前完成预习并完成预习报告报告中基本明确本次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内容步骤以及注意的事项,实验方案设计存在一定问题。

实验前没有进行预习,没有完成预习报告报告中未能明确本次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内容步骤以及注意的事项,实验方案设计存在较大问题。

操作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操作步骤规范、准确无误,数据记录完全正确。能够独自发现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需要教师提示,独立完成实验。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操作步骤规范、准确,数据记录正确。在老师帮助下能够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教师偶尔提示下完成实验。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操作步骤基本达到规范要求,数据记录基本正确。在老师帮助下基本能够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教师略多提示下完成实验。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操作步骤基本上达到规范要求,数据记录基本正确。在老师多次帮助下基本能够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教师多次提示下完成实验。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操作步骤不规范,数据记录不正确。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实验。

报告

报告格式规范,条理清晰,图表规范;数据处理正确,并有详细的实验结果与分析,结论有效。

报告格式规范,条理比较清晰,图表比较规范;数据处理正确,并有比较详细的实验结果与分析,结论有效。

报告格式较规范,但条理性一般;图表比较规范;数据处理基本正确,并有一定的实验结果与分析,结论基本有效。

报告格式基本规范,但没有条理性;图表规范性较差;缺乏对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结论较有效。

报告格式不规范,条理混乱,错误较多;缺乏对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或者存在较多内容雷同现象,结论无效。

 


展开全部
常州工学院
1 位授课老师
成宝芝

成宝芝

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