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汉语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与有效途径的课程,是教学论和语言学相联结的学科,属于教育学的分枝学科,具有应用理论性质。课程包含对教育规律与法则的理论探讨,也包含对教学经验与技能积累层面的实践操作与训练。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关于语文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课程,归属教师教育课程,是本科师范生的专业必修课,具有应用理论性质。课程适合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本科学生学习,旨在培养其语文教学技能,提升其语文教学理论素养;也适合初入职语文教师学习,助力新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反思语文教学内容,重构语文教学理论框架。
这门课的主题是什么?
本课程的主题是语文教学。从语文教学内容(备课)、教学实施(上课)和教学效果(考试)三个模块展开教学,以语文课程目标串联教学内容,解决语文备课“教什么”的问题;以语文课堂活动串联教学过程,解决语文教学“怎么教”的问题;以语文试题串联教学效果,解决语文教学“怎么考”的问题。每一讲都有确定的语文教学知识点,同时关联师范生的微课教学训练任务,在翻转课堂中,以“小步子”完成“教语文”的课程目标。
学习这门课可以获得什么?特别是对自己有什么帮助和应用?
学完本课程以后,你将获得陈述性的语文教学知识体系和程序性的语文教学操作步骤,从语文备课、语文上课、语文考试与评价各方面获得语文教学能力提升。课程学习的线上资源对接语文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点,助力学习者通过语文教师资格考试;翻转课堂和“小步子”的微课教学训练内容,将助力学习者成长为骨干语文教师。两次本科生反思论坛活动,将促使学习者成长为研究型语文教师。
这门课有什么特色和亮点?
课程特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学习语文教学的理论知识,讲解语文教学的知识点,浏览语文教学案例、分享课程学习体会;线下教学开展问题讨论、微课训练、案例研讨、生成与更新语文教学资源。
线上引用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是西南大学魏小娜教授为首的教学团队开发的语文教学优质课程资源。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有效提升师范生的语文教学素养和语文教学技能。
课程亮点:“两条训练主线”和“两次反思论坛”。
两条训练主线:①编写教学目标。对接新课程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分步骤训练师范生编写教学目标的技能。以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结果描述教学目标,替换以教师教学内容描述教学目标的传统的语文教学目标编写方式。②实施语文教学。对接课堂教学结构的三个环节“启动、展开、结束”,以语文课堂教学基本流程为语文教学训练点,分解课文教学“整体感知、理解探究、应用迁移、评价鉴赏”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小步子”开展微课训练。
两次反思论坛:①语文课程反思论坛。对接语文课程论的教学内容展开反思,探讨语文教学“教什么”。主要反思语文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教材、课程资源、以及课程美育等问题。②语文教学反思论坛。对接语文教学论的教学内容展开反思,探讨语文教学“怎么教”。主要反思语文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文字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问题。“两次论坛”分别安排在第六周和第十四周,引导本科生以教育教学理论分析探讨语文教学规律和案例,提升本科生的语文教学研究能力。为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培养后备军。为一线语文教学培养研究型骨干语文教师。
知识目标:
①语文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相关知识;
②语文教材与教学资源相关知识;
③语文美育相关知识;
④语文教学原则相关知识;
⑤语文教学过程与方法相关知识;
⑥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文字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相关知识;
⑦语文考试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
①备课能力,编写合格的语文教案;
②上课能力,实施完整的语文教学过程;
③评价能力,设计有效的语文考试试卷。
素质目标:
①传承与创新语文教育理论
②开发与更新语文教学资源
③开拓与积累语文评价资源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语文教育心理学(唐旭,重庆师范大学)
语文教材名篇诵读(陈庆江,重庆师范大学)
本课程配套教材:
1.薛晓嫘.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2. 魏小娜.中学语文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
课外推荐资源: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薛晓嫘.新课程语文阅读学业成就评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章熊.思索·探索——章熊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第二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李海林,主编.语文教育研究大系(1978—2005)·理论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柳斌.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钱梦龙.导读的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蒋成瑀.语文课读解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钱理群.名作重读[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孙绍振.名作细读[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钱理群.鲁迅作品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推荐优秀网络视频:
1.赵伶俐.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精品课程,西南大学)
https://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5936.html
2. 谭帆.学科素养与语文教学实践(华东师范大学)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ECNU-1206888801?from=searchPage&outVendor=zw_mooc_pcssjg_
3.靳彤.语文教学设计基础.(四川师范大学)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SICNU-1205900816?from=searchPage&outVendor=zw_mooc_pcssjg_
4. 陈秀玲.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新课标热点专题(华中师范大学)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CCNU-1463145165?from=searchPage&outVendor=zw_mooc_pcssjg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