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方向)、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文水资源)、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给水排水工程、环境科学)等。
学 分:2.5 总 学 时:40
总 学 时:40
先修课程:
开课单位: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
本课程系土木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方向)、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文水资源)、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给水排水工程、环境科学)等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它研究图解空间几何问题、图示空间几何形体以及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制图标准的基本规定,投影法的基本概念,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基本体的投影及其表面交线,轴测投影,组合体的三面投影图,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等。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贯彻、执行国家标准的意识,培养学生图解基本空间几何问题和用二维平面图形表达三维空间形体的能力、创造性构型设计能力、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为后续专业制图及CAD课程及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理论严谨,实践性强,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对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增强工程意识和锻炼独立工作能力有重要作用。
三、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网络教学平台引入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堂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教学模式。
本课程主要学习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绘图方法,突出特点是知识与技能密切结合。通过从点、线、面到基本体、组合体投影、轴测投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创造性构型设计能力。通过工程形体表达方法的学习,使学生能根据不同工程形体的结构特点选用适当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应放在基本体、组合体的投影及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上。通过翻转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本课程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小组汇报、线上讨论、作业训练等,培养学生严格遵守国家制图标准的意识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另外,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不但学习专业知识,强化工程意识,还要逐步提高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四、考核方式与学习成绩评定
本课程采用教学平台线上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考核方式采用平时50%(其中:学习笔记10%+视频时长10%+线上讨论10%+随堂测试10%+课题汇报10%+课后作业50%)+期末考试(闭卷考试)的方式50%。
五、教学团队简介
本课程教学团队中的教师都是在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领域耕耘多年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把握课程的本质内容和学科的发展动态,因材施教,教学效果受到各级督导和学生的好评。团队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积累了一批教学研究成果,主持过多项省、校级教改课题,主编、参编教材多部。所有教师都多次获得各级、各类教学奖项。
魏 海,1964年3月出生,本科学历,副教授,中国图学学会土木工程图学分会委员。扬州大学优秀教学质量一等奖、扬州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奖获得者。主要从事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栾 蓉,1964年9月出生,本科学历,副教授。扬州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奖获得者。扬州大学微课大赛一等奖,扬州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得者(排名第一)。主要从事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计算机绘图、建筑物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王 红,1970年2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副教授。教育部“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工科组三等奖获得者,扬州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要完成人,扬州大学优秀网络课程奖获得者。主要从事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运筹学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窦春涛,1972年1月出生,硕士学位,讲师。第二届“高教杯”全国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图学与机械课程示范教学与创新教学法观摩竞赛一等奖、扬州大学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主要从事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孙 霞,1974年2月出生,硕士学位,讲师。扬州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人,扬州大学首届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扬州大学优秀网络课程奖获得者。主要从事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Ⅰ、掌握国家制图标准的相关规定;
Ⅱ、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Ⅲ、掌握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Ⅳ、培养图解基本空间几何问题和用二维平面图形表达三维空间形体的能力;
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考核方式与学习成绩评定
教学平台线上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考核方式采用平时50%(其中:学习笔记10%+视频时长10%+线上讨论10%+随堂测试10%+课题汇报10%+课后作业50%)+期末考试(闭卷考试)的方式50%。
成绩组成 | 翻转教学模式 | |
平时成绩 | 视频学习 | 0.05 |
学习笔记 | 0.05 | |
线上讨论 | 0.05 | |
随堂测试 | 0.05 | |
课堂汇报 | 0.05 | |
课后作业 | 0.25 | |
期末考试 | 0.5 |
平时学习评价细则:
(1)学习笔记占10%;根据学习资料自己总结提炼的(9-10分);根据教材删减的(7-8分);完全照抄的(7分)以下。
(2)线上学习时长占10%;超过视频时长的(5-10分);低于视频时长的(5分)以下。
(3)发帖进行问题讨论占10%;能够提出问题的得基本分(5分),能主动回答他人问题的根据回答情况加分(0-5分)。
(4)随堂测试占10%。
(5)小组汇报占10%;汇报成员根据汇报情况打分(0-5分),整理资料参与制作PPT成员(0-5)分。
(6)完成作业占50%。注:作业晚交(90%);过截止日期(80%);晚交一周(0分)。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系水利、土木、环境工程等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它研究图解空间几何问题、图示空间几何形体以及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制图标准的基本规定,投影法的基本概念,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基本体的投影及其表面交线,轴测投影,组合体的三面投影图,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等。本课程理论严谨,实践性强,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对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增强工程意识和锻炼独立工作能力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如下表:
序号 | 单元名称 | 子单元名称 | 学时 | ||
第一单元 | 制图的基本知识 | 制图的基本规定 | 1.8 | 2 | |
制图工具 | 0.2 | ||||
几何作图 | 自学 | ||||
绘图步骤及方法 | 自学 | ||||
第二单元 |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 投影法、物体的三视图 | 0.5 | 8 | |
点的投影 | 0.5 | ||||
直线的投影 |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 | 1 | |||
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和倾角 | 1 | ||||
直线上的点 | 0.5 | ||||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 1 | ||||
平面的投影 | 各种位置平面 | 1 | |||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 1 | ||||
平面上的最大斜度线 | 1.5 | ||||
第三单元 | 线面、面面的相对位置 | 平行 | (自学) | ||
相交 | |||||
垂直 | |||||
综合 | |||||
第四单元 | 投影变换 | 换面法的基本知识 | (自学) | ||
一次换面 | |||||
二次换面 | |||||
第五单元 | 基本体和截交线 | 平面立体 | 平面体的投影 | 1 | 10 |
平面体的截交线 | 2 | ||||
曲面立体 | 曲面体的投影 | 3 | |||
曲面体的截交线 | 4 | ||||
第六单元 | 相贯线 | 相贯线 | 平平相贯 | 自学 | 2 |
平曲相贯 | 自学 | ||||
曲曲相贯 | 2 | ||||
第七单元 | 组合体的投影 | 组合体的概述 | 1 | 8 | |
组合体画法 | 1 | ||||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 2 | ||||
组合体的阅读 | 4 | ||||
第八单元 | 轴测图 | 轴测图概述 | 2 | 4 | |
正等测图 | 1 | ||||
斜轴测图 | 1 | ||||
第九单元 | 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 投影法及视图的配置 | 1.5 | 6 | |
剖视图基本知识(一) | 1 | ||||
剖视图剖切种类(二) | 1.5 | ||||
断面图 | 2 | ||||
简化画法 | 自学 | ||||
合计 |
|
| 40 |
三、教学内容和章节安排:
1.绪论
教学要求:了解本课程的地位、性质、任务、发展方向以及学习方法和考核要求等。
教学内容:
(1)®本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2)本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3)®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4)本学科的发展简史和发展概况
(5)®本课程的考核要求
2.制图的基本知识
教学要求:掌握制图标准的基本规定及绘图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常用制图工具及其使用方法,掌握典型的几何作图方法,理解绘制平面图形的一般步骤,培养工程意识和严格遵守国家标准的意识,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教学内容:
(1)制图标准的基本规定
图纸幅面和格式、®图线、字体、比例、²尺寸标注、常用材料图例等
(2)常用制图工具
图板和丁字尺、三角尺、圆规和分规、铅笔、其他工具
(3)几何作图
等分线段、作正多边形、圆弧连接
(4)绘图步骤和方法
平面图形分析、绘图的步骤、草图的画法
3.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教学要求: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及分类;理解平行投影的基本性质;掌握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掌握两点的相对位置及重影点可见性的判别,掌握直线上点的投影特性,掌握两直线的平行、相交、交叉的投影特点,掌握平面上的点和线的求法。
教学内容:
(1)投影法
投影的形成和分类、平行投影的基本性质工程上常用的四种投影图
(2)物体的三视图
三视图的形成、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3)点的投影
®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两点的相对位置和重影点
(4)直线的投影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和倾角、直线上的点、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5)平面的投影
平面的表示法、®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平面上的点和直线、平面上的投影面平行线、¯平面上的最大斜度线
4.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
教学要求:掌握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各种相对位置(平行、相交、垂直)的投影特性及作图方法,培养学生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平行问题
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
(2)相交问题
®特殊位置相交问题、¯一般位置相交问题
(3)垂直问题
²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
(4)¯综合问题
解题的一般步骤、解题方法
5.投影变换
教学要求:理解投影变换的目的和作图原理,掌握用换面法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方法。
教学内容:
(1)概述
投影变换的目的、常用变换方法
(2)换面法
®点的投影变换、®直线的投影变换、®平面的投影变换
(3)换面法应用举例
¯用换面法解决综合应用问题
6.基本体的投影
教学要求:掌握平面立体的投影特性及其表面上点和线的求法;掌握回转体投影特性及其表面上点和线的求法;培养学生用二维平面图形表达三维空间形体的初步能力。
教学内容:
(1)平面立体
棱柱的投影、棱锥的投影、®平面立体表面取点、线
(2)®回转体
圆柱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线,圆锥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线,¯球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线
7.截交线和相贯线
教学要求:理解截交线和相贯线的概念、性质;掌握截平面为特殊位置平面时截交线的求法,掌握常见相贯线的作图方法。
教学内容:
(1)®截交线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曲面立体的截交线
(2)¯相贯线
两平面体相贯、平面体和曲面体相贯、®两曲面体相贯
8.组合体的投影
教学要求:了解组合体的组成方式;理解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掌握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掌握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在画图、读图以及尺寸标注方面的应用;培养空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强化学生构型设计意识和能力,初步具备完整表达(视图的绘制、阅读和尺寸标注)形体的能力。
教学内容:
(1)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和形体分析法
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形体分析法
(2)®组合体投影图的画法
视图分析、画图步骤
(3)组合体的尺寸注法
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基本几何体的尺寸标注、¯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4)组合体视图的阅读
阅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知识及注意事项、®形体分析法、²线面分析法、构型设计
9.轴测投影
教学要求:了解轴测投影的形成及分类;理解轴测投影的特性及轴间角、轴向伸缩系数的概念;掌握正等测图的画法;了解斜二测及斜等测图的画法;培养绘制轴测草图的能力。
教学内容:
(1)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
轴测投影的形成、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轴测投影的分类、轴测投影的特性
(2)正等测图
正等测的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正等测图的画法
(3)斜轴测图
斜二测图、斜等测图
10.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投影法和视图配置;理解剖视图、断面图的概念及区别;掌握工程形体剖视图和断面图的选用及画法;了解简化画法;培养复杂工程形体的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投影法和视图配置
直接正投影法、镜像投影法、展开投影法法
(2)剖视图
剖视图的基本概念、®常用剖切方法、剖视图的尺寸标注
(3)断面图
断面图的基本概念 、®移出断面、重合断面
(4)简化画法
对称图形的简化画法、相同结构要素的简化画法、折断省略画法、连接画法
注:符号“®”为重点内容,“¯”为难点内容,“²”为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内容。
选用教材:
[1]魏海等.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M].第一版.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5.
[2]王红等.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习题集[M]. 第一版.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5.
[3]殷佩生等.画法几何及水利工程制图[M].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必读书目:
[1]SL73.1-2013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基础制图[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2] SL73.2-2013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工建筑图[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3]GB/T 50001-2017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4]卢传贤.土木工程制图[M].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5]朱育万等.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M].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6]李勇.技术制图国家标准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选读书目:
[1]GB/T 14689-2008 技术制图 图纸幅面和格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GB/T 14691-1993 技术制图 字体[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3.
[3]GB/T 17450-1998 技术制图 图线[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
[4]GB/T 17451-1998 技术制图 图样画法 视图[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
[5]GB/T 17452-1998 技术制图 图样画法 剖视图和断面图[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
[6]GB/T 50103-2010 总图制图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7]GB/T 50104-2010 建筑制图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8]何铭新等.建筑工程制图[M].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9]刘金瑄等.工程制图(英汉对照)[M].第一版.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
[10]James D.Bethune. Engineering Graphics with AutoCAD 2017[M].1st Edition. San Francisco:Peachpit Press, 2016.
1.Q : 如何了解学习任务?A : 根据课程通知进行学习和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2.Q : 如何上传学习笔记?A : 可手抄学习笔记,拍成图片上传。
3.Q : 随堂测试怎么做?A : 随堂测试根据课程通知再相应的单元进行,可以做三次,取最高分。建议课前/课后至少完成一次。
4.Q : 如何交课后作业?A : 课后作业采用手工绘图,扫描后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