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学校专有课程
政治经济学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开课时间未定
学时安排: 待定
提前报名参加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开课信息 已有 38 人参加
立即参加
spContent=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基础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的关系及其运行机制,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规范地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从而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宽厚的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基础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的关系及其运行机制,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规范地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从而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宽厚的理论基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西北大学经济学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建校初期就设立商科,1937年改为经济系. 经济学学科90年代初被列为陕西省重点学科,是西北大学“211工程”“九五”、“十五”期间重点支持建设的学科之一。政治经济学是我院的优势学科,1998年依托本学科建立了西北大学“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为全国13个基地之一。2007年政治经济学获批国家重点学科,2010年政治经济学系列课程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和我院的重点建设课程。自我校经济系1977年恢复招生,77级和78级学生进校后,政治经济学一直是经济系学生的必修课和核心课程。1985年经济管理学院成立后,政治经济学作为院各专业的基础课,授课时数为160学时。

建国后,我们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体系基本上沿用前苏联的体系。20世纪70年代末,资本主义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也对理论本身提出挑战。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也做出了重大调整。我们最先采用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徐禾教授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1984年以后开始采用谷书堂教授主编的《政治经济学》(北方本),在非政治经济学专业采用蒋学模教授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80年代开始,我们积极开展教材建设,由何炼成教授作为副主编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北方本),先后获第二届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92)、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997);同时,我们在经济学系本科生中开设《资本论》专题讲座,作为政治经济学教学的进一步深化。进入90年代以后,我们编写了《资本论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后改名为《〈资本论〉教学与研究》),作为学生学习《资本论》的辅导教材。党的十四大以后,编写了《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一书作为辅导教材;党的十五大以后,又编写了《邓小平经济理论专题研究》作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

20世纪90年代末,结合世界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以及国家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发展战略的研究,我们编写了《中国发展经济学》一书作为社会主义部分教材,后改编为《中国发展经济学概论》,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出版,2003年初国家教育部确定为研究生教材。2010年“现代经济理论与西部经济发展”获批省级特色学科。

进入21世纪,在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方面,我们在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编写出《现代政治经济学》、《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价值学说史》等方面较为系统的参考教材。白永秀教授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全国十三个理论经济学国家人才培养基地教材《政治经济学》(北方本)的编写。白永秀教授主编的《现代政治经济学》教材于2008年出版后,在学术界已引起较大反响。同时重视课程教学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教学研究文章,出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新中国经济学60年》、《西方经济学说史》、《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20位经济学家思想述评》、《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90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研究》等延伸型教材,通过教材建设与教学研究大大提高了《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质量。

 

 

成绩 要求

视频占60%,参与讨论占40%。

课程大纲

 

0 导论

 

*  教学学时与教学方法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主要介绍政治经济学的目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政治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分支或经济学课程的区别,了解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整个理论体系。

学习要求:一是要求学生明确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二是对政治经济学的特点要有所理解,从整体上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体系及演变。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现代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教学难点: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0.1《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0.2《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0.3《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篇  生产方式与基本经济制度

1 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

*  教学学时与教学方法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本讲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生产方式理论与经济制度理论,主要学习生产方式、经济制度的内涵、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以及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的演变。

学习要求:一是要求学生掌握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的内涵,二是了解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的演变历程。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生产方式以及经济制度的内涵

教学难点: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的演变

 

1.1生产方式理论

1.2经济制度理论

 

2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

 

*  教学学时与教学方法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本讲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的一般理论,具体包括资本主义的含义及其起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变、当代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特征,运用相关理论分析现实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的相关问题。

学习要求:一是要求学生掌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变,二是清楚资本主义垄断的形成过程与基本经济特征。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特征。

教学难点:资本主义垄断的形成过程。

 

 2.1资本主义的含义及其起源

  2.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变

  2.3当代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特征

 

 3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

 

*  教学学时与教学方法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本讲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的理论,具体包括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要求:一是要求学生掌握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的特点,二是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的特点。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

 

  3.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3.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

   3.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4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篇  生产理论

4 生产的一般理论

*  教学学时与教学方法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本讲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生产的一般理论,具体包括生产过程与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中的劳动、资本、技术、生产的基本组织以及再生产理论,做好相关基础理论的理解与应用问题。

学习要求:一是要求学生掌握生产过程中不同生产要素的作用,二是掌握再生产理论。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生产要素与生产组织。

教学难点:再生产理论。

 

4.1生产要素与生产过程

4.2生产要素中的劳动、资本、技术

4.3生产的组织:企业理论

4.4再生产理论

 

5 资本主义的生产

 

*  教学学时与教学方法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本讲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资本主义的生产理论,具体包括资本主义生产的条件、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的再生产以及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学习要求:一是要求学生掌握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生产特征,二是通过学习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生成。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

教学难点:资本主义再生产

 

 

   5.1资本主义生产的条件:货币转化为资本

   5.2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生产

   5.3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

   5.4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5.5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6 社会主义的生产

 

*  教学学时与教学方法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本讲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社会主义生产的一般理论,具体包括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社会主义的生产组织、社会主义的协调发展,了解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与实现形式,掌握如何提高社会生产效率。

学习要求:一是要求学生社会主义生产的要素、效益与组织形式,二是了解社会主义的协调发展,分析社会主义的二元经济结构。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生产的要素效益。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再生产。

 

  6.1社会主义生产过程

   6.2社会主义生产组织

6.3社会主义生产的协调发展

   第三篇  交换理论

7 交换的一般理论

 

*  教学学时与教学方法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主要介绍交换的一般理论,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为什么要进行交换、交换的内容是什么、交换的内容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交换过程如何进行、交换的规律。

学习要求:一是要求学生掌握交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二是理解交换的运行与基本规律。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交换产生的条件、商品的价值量、价值形式与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形式。

 

7.1交换产生的条件:分工与交换的互动发展

7.2交换的一般内容:商品

7.3货币与交换

7.4交换的完全形式:市场及市场体系

7.5交换过程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

 

8 资本主义的交换

 

*  教学学时与教学方法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本讲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资本主义的交换理论,具体包括:资本主义的商品交换、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价值规律、资本主义商品交换中的竞争机制以及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交换理论。

学习要求:一是要求学生掌握资本主义的商品交换、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价值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商品交换中的竞争机制,二是生产资本的周转与循环过程。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交换。

    8.1资本主义的商品交换

     8.2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8.3资本主义商品交换中的竞争机制

     8.4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交换

9 社会主义的交换

 

*  教学学时与教学方法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主要介绍社会主义条件下交换的一般理论,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本质和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系及完善。

学习要求:一是要求学生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内容,二是理解社会主义交换的运行与基本规律。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状。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

 

  9.1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3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9.4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完善

   第四篇  分配理论

 10 分配的一般理论

*  教学学时与教学方法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主要介绍分配的一般理论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分配原则,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国民收入分配以及个人收入分配的定义、分配的理论依据、分配的形式、分配的评价准则以及个人收入分配的再调节途径。

学习要求:一是要求学生掌握分配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二是结合现实中多种分配方式进行分析讨论。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国民收入分配与个人收入分配的依据。

教学难点: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10.1国民收入分配及其内容

10.2个人收入分配及其内容

10.3个人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

 10.4个人收入再分配及其调节  

     11资本主义的收入分配

 

*  教学学时与教学方法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本讲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资本主义收入分配的一般理论,具体包括资本主义制度下收入分配的性质与特征、资本主义制度下收入分配的形式、资本主义制度下收入分配的调节、运用相关理论分析现实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结构的相关问题。

学习要求:一是要求学生掌握资本主义分配下工资的形式与本质,二是通过资本主义收入分配的形式的掌握了解资本主义利润的实现方式。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资本主义收入分配的形势与调节。

教学难点: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

 

11.1资本主义收入分配的性质与特征

11.2资本主义制度下收入分配的形式

11.3资本主义制度下收入分配的调节

 

12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分配

 

*  教学学时与教学方法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主要介绍当代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具体包括分配的依据与原则、形式与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中国当前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以及当前社会分配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收入分配的再调节途径。

学习要求:一是要求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二是结合现实中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当前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

教学难点: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如何结合。

 

1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的性质与特征

1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的形式

12.3社会主义再分配及其调节

   第五篇 消费理论

13 消费的一般理论

 

*  教学学时与教学方法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本讲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消费的一般理论,具体包括消费环节与社会再生其他环节的关系、消费的决定因素、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的变化趋势。

学习要求:一是要求学生掌握消费与社会再生其他环节的关系,二是消费的决定因素。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

 

13.1消费及其与社会再生产其它环节的关系

13.2消费的决定因素

13.3消费结构

           13.4消费方式

           13.5消费的变化趋势

 

      14 资本主义消费

 

*  教学学时与教学方法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主要介绍消费的一般理论,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资本主义消费的性质与特点是什么,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同阶层的消费分别是什么以及最终资本主义社会的福利制度是怎样的,它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

学习要求:一是要求学生掌握资本主义消费的主要内容,二是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形式与形成发展。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资本主义消费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形式与形成发展。

 

14.1资本主义消费的性质与特点

14.2资本主义消费的主要内容

14.3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

 

      15 社会主义消费

 

*  教学学时与教学方法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社会主义消费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消费结构、社会主义消费方式、社会主义消费模式。

学习要求:一是要求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二是消费的决定因素。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与本质特征。

 

15.1社会主义消费的作用与特点

15.2社会主义消费结构

15.3社会主义消费方式

15.4社会主义消费模式

第六篇 宏观经济理论

16 宏观经济的一般理论

 

*  教学学时与教学方法

 教学学时6学时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本讲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宏观经济的一般理论,具体包括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宏观经济的平衡、宏观经济的结构、宏观经济的调控,运用相关理论分析现实宏观经济问题。

学习要求:一是要求学生掌握长期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短期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二是掌握短期宏观经济平衡。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以及短期宏观经济平衡。

教学难点:短期宏观经济的决定。

 

16.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6.2宏观经济的平衡

16.3宏观经济的结构

16.4宏观经济的调节

     

17 资本主义宏观经济

 

*  教学学时与教学方法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主要介绍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的一般理论,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资本主义的经济是怎样增长与发展,它的运行机制是什么,是怎样调控的。

学习要求:一是要求学生掌握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机制,二是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控。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机制。

教学难点: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控。

 

17.1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7.2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的运行

17.3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的调节

 

18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

 

*  教学学时与教学方法

 教学学时4学时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本讲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宏观经济的一般理论,具体包括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宏观经济的平衡、宏观经济的结构、宏观经济的调控,运用相关理论分析现实宏观经济问题。

学习要求:一是要求学生掌握长期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短期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二是掌握短期宏观经济平衡。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以及短期宏观经济平衡。

教学难点:短期宏观经济的决定。

 

18.1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8.2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

18.3社会主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七篇  经济全球化

     19 经济全球化的一般理论

*  教学学时与教学方法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本讲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经济全球化的一般理论,具体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本质、经济全球化的形成过程、经济全球化的效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运用相关理论分析现实全球化相关问题。

学习要求:一是要求学生掌握全球化的本质及其效应关系,二是通过国别比较以及纵向演变理解全球化的未来趋势。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全球化的本质及效应。

教学难点:全球化的未来趋势。

 

19.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19.2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发展

19.3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般特征

19.4经济全球化的效应

19.5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0 资本主义的经济全球化

 

*  教学学时与教学方法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主要介绍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一般理论,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特征是什么,形式有哪些,以及经济全球化中的当代资本主义是怎样的。

学习要求:一是要求学生掌握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特征,二是理解经济全球化中的当代资本主义的内涵。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经济全球化中的当代资本主义

 

20.1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20.2 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20.3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形式

20.4经济全球化中的当代资本主义

 

     21 社会主义的经济全球化

 

*  教学学时与教学方法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本讲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经济全球化的一般理论,具体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全球化本质、社会主义经济全球化历程、社会主义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成就、社会主义经济全球化的问题及趋势,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当前中国全球化相关问题。

学习要求:一是要求学生掌握社会主义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其效应关系,二是通过国别比较以及纵向演变理解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现状与问题。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现状与问题。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经济全球化本质。

 

21.1社会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21.2社会主义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21.3社会主义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形式

21.4经济全球化中的社会主义经济开放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现代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常见问题

西北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何爱平

何爱平

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