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
第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28日 ~ 2025年06月21日
学时安排: 3小时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34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是制药工程的专业拓展选修课程,目标是培养具有药物剂型和制剂的设计、制备和生产以及质量控制、合理应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为从事科学研究、产品研发以及工业化生产等工作奠定基础。随着药物制剂发展研究和生产实践的需求,增补了药物制剂生产技术与发展、新剂型与新制剂等科研内容,逐渐形成以药物制剂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特色《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课程,作为《工业药剂学》的拓展与深化。

成绩 要求

课程大纲
难溶性药物
课时目标:了解药物溶解和渗透低的原因和改善方法
1.1 水溶性前体药物
1.2 晶型、无定形与共晶
1.3 调节pH、成盐、增溶、助溶和潜溶剂
1.4 微粉化
固体分散体
课时目标:了解固体分散体的物相鉴定法;理解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技术、固体分散体类型、固体分散体的速效和缓释原理;掌握固体分散体的概念,载体材料。
1.1 概述
1.2 载体材料
1.3 制备方法
1.4 稳定性
包合物
课时目标:了解环糊精包合物在生物药物制剂中的应用;理解环糊精的结构及环糊精包合物的特点;掌握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1.1 概述
1.2 环糊精包合物
1.3 制备方法
1.4 鉴别和质量评价
聚合物胶束
课时目标:理解聚合物胶束的制备技术、聚合物胶束形成原理;掌握聚合物胶束的概念,载体材料。
1.1 聚合物胶束
微乳与自乳化体系
课时目标:了解微乳的定义、分类及处方组成;亚微乳、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定义;理解微乳的形成原理;与乳剂、胶束的区别与联系;微乳、亚微乳的应用及质量评价;掌握微乳、亚微乳的制备方法。
1.1 概述
1.2 组成成分
1.3 制备方法
1.4 质量评价
脂质体
课时目标:了解脂质体的概念,组成材料及类型;脂质体的给药途径;脂质体的作用机制;脂质体作为现代生物药物载体的特点和应用。理解脂质体的理化性质;脂质体的作用特点;脂质体作用机制;脂质体质量评价;掌握脂质体的制备技术;脂质体的载药技术及分离技术。
1.1 概述
1.2 组成材料
1.3 载药方式
1.4 质量评价
纳米粒
课时目标:了解纳米粒的概念、分类与载药特点;纳米粒在药剂学上的主要应用;理解纳米粒的体、内外质量评价;掌握制备纳米粒常用的制备方法及表面修饰所用的载体材料。
1.1 概述
1.2 制备方法
微囊与微球
课时目标:了解微囊、微球的概念、载药特点及主要应用范围;理解微囊、微球的释药机理及质量评价;掌握微囊、微球常用的载体材料;微囊、微球常用的制备方法及关键工艺。
1.1 概述
1.2 制备方法
1.3 质量评价
缓控释给药系统
课时目标:了解缓控释系统的处方设计;理解缓控释系统的类型、制备工艺和评价方法;掌握缓释和控释系统的基本概念,释药机理。
1.1概述
1.2 定速释药系统-骨架片
1.3 定速释药系统-渗透泵
1.4 定速释药系统-多单元微丸
1.2 定位释药系统
1.5 定时和自调式释药系统
靶向给药制系统
课时目标:了解理想靶向给药系统的要求;靶向给药系统的靶向性评价方法;理解常用的靶向性修饰剂;靶向给药系统的常用载体;掌握靶向给药系统的概念;靶向给药系统的传统分类。
1.1 概述
1.2 靶向机理
经皮给药系统
课时目标:了解经皮给药系统制剂生产工艺;熟悉经皮给药系统制剂的设计,质量控制以及药物经皮渗透性的实验方法;掌握经皮给药系统制剂分类、常用材料,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
1.1 概述
1.2 经皮吸收促进方法
1.3 经皮给药系统设计
1.4 经皮给药系统质量要求
膜剂
1.1 膜剂
水凝胶
1.1 概述
1.2 新型水凝胶
1.3 水凝胶刺激响应性
1.4 载体材料
1.5 制备方法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课时目标:了解生物药物的概念,生物药物按照化学本质与特性的分类;理解生物药物制剂的特点,生物药物主要给药系统的分类和特点;掌握蛋白质或多肽类生物药物不稳定的原因,提高蛋白质或多肽类生物药物稳定性的方法。
1.1 生物药物概述
1.2 生物药物分类
1.3 生物药物分类
1.4 生物药物稳定性
1.5 生物药物给药系统
1.6 生物药物给药系统设计
展开全部
浙江科技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黄娟

黄娟

副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