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大学生涯规划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名师专栏

兴趣技能

hi,小mooc
揭秘大学信息差
期末考试会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2024秋中国土地制度-谭荣-1班
第3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4年09月10日 ~ 2024年11月16日
学时安排: 1-2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34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目前专门为大学生和实践从业者讲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制度的变迁过程、热点问题及理论分析的课程还比较少,大多“散落”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中。《中国土地制度》这门课正是为了回应学习者对系统了解中国土地制度的需求而开设的。本课程主要围绕土地产权、土地规划、土地市场和耕地保护四类制度进行系统性介绍。同时,将土地制度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放在特有资源国情下,放在制度改革进程中去解读,尤其关注“中国土地产权之谜”“刚性规划中的弹性空间”“市场化进程中的政府角色”“耕地保护的激励机制”等热点问题,并探究背后的理论逻辑。
目前专门为大学生和实践从业者讲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制度的变迁过程、热点问题及理论分析的课程还比较少,大多“散落”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中。《中国土地制度》这门课正是为了回应学习者对系统了解中国土地制度的需求而开设的。本课程主要围绕土地产权、土地规划、土地市场和耕地保护四类制度进行系统性介绍。同时,将土地制度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放在特有资源国情下,放在制度改革进程中去解读,尤其关注“中国土地产权之谜”“刚性规划中的弹性空间”“市场化进程中的政府角色”“耕地保护的激励机制”等热点问题,并探究背后的理论逻辑。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1. 如果你对掌握土地制度的基本知识感兴趣,可以试试本课程。本课程能够满足系统掌握土地制度基础知识体系的需求。

 本课程以中国土地产权、土地规划、土地市场三类基础制度为基本结构,展现三类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的过程;另外,本课程还单独关注了一项贯穿于中国土地资源管理发展过程的制度——耕地保护制度——该制度也可以看作是土地产权、规划和市场制度的综合应用场景,形成一种以耕地保护为目标的制度体系。对这四类制度的学习,有助于建构当代中国土地制度的基本知识体系。

 

2. 如果你对解决土地制度的实践问题感兴趣,可以试试本课程。本课程通过对土地制度典型案例的解读,既能满足在校生理解真实世界的需求,又能满足从业者建立健全理论分析能力的需求。  

本课程提供了大量实践中制度改革的案例,原本是为了能够帮助在校大学生理解各类制度设计的初衷、分析制度执行的问题,以及评价制度实施的绩效等目的。但实际上,对这些案例的分析还起到了一个意外的效果——能够帮助实践从业者建构或者重塑理论分析逻辑,并建立健全规范的理论分析技巧。

 

3. 如果你对理解土地制度的价值追求感兴趣,可以试试本课程。本课程将效率、公正和可持续性“无缝”融入知识体系和案例分析,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并倡导土地管理特有的价值观念。  

土地管理需要强化社会理性。这种社会理性包括追求土地利用效率、收益分配公平,以及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等。任何一种社会理性都需要个体成员的自我践行并积极影响其他人。本课程积极倡导大学生或从业者理解并践行本专业特有的价值观念,鼓励大家主动肩负起实现土地资源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责任。这些都有助于显化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特有的价值追求。

   

课程配套教材:谭荣,中国土地制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相关信息可以参考: 




显示全部
授课目标


1. 掌握新中国土地制度变迁图景、知识框架和基础理论

2. 锻炼解释、分析并解决中国土地实践问题的能力

3. 养成从效率、公正和可持续的视角评价土地资源治理的专业素养

成绩 要求

课程线上成绩 = 章节测验成绩 * 20% + 章节作业成绩 * 20% + 线上讨论 * 5% + 期末考试成绩 * 55%


(其中,章节测验成绩、章节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都按照百分制。)


课程最终成绩 = 课程线上成绩 * 40% + 课程线下成绩 * 60%

课程大纲
第一章 土地制度的两类分析框架
课时目标:土地是一种可兹利用的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土地对人类的功能也在不断变化。越是土地用途变化频繁的阶段,人类对土地利用秩序的诉求就越明显。秩序的形成离不开人类自我形成的包括习俗、价值规范和强制规则的三类制度。土地利用秩序也离不开各类土地制度,而不同制度都是套嵌在相应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中。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土地产权及权属制度、土地规划及用途管制制度、土地使用及市场制度等三大核心制度。为了理解这些土地制度,四层次分析框架能够用来解释制度的形成和变化,而三维度的分析框架则可以用来评价制度。
1.1 中国土地制度的四个层次
1.2 “效率-分配-损耗”:土地制度的比较分析
第二章 土地产权制度
课时目标:产权可以细分为产权束,同时还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产权制度体系来适应约束或协调的目的。产权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产生相应的成本,实践中需要在成本收益上进行权衡来实现产权的效率。产权还决定了收益的分配。实现人类互动的效率和收益的分配是产权存在的主要原因。中国土地的所有权只存在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类,但实践中多通过衍生的各类使用权来发挥产权的作用。新中国以来农村土地产权和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变迁揭示了这种不断衍生的过程。而威廉姆森四个层次的分析框架能够帮助理解产权变迁的原因。产权制度在实践中为了得到认定和实施,还需要调查、登记等两项前置制度,以及分级代理和股份制改革两项后续制度。
2.1 中国土地产权:所有权、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
2.2 中国土地产权: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
第三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课时目标:土地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利用过程需要规划制度的约束与协调。中国土地规划制度从无到有先后经历了四轮的变化。在规划制度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分区管制+指标控制”的用途管制制度。
3.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
3.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
第四章 空间规划和空间用途管制
课时目标:中国建立了集中在中央和省级政府的各类审批制度。空间规划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对规划体系重塑的重大制度创新,体现了国家对空间类型规划从制度体系到制度内容上的现代化追求。
4.1 空间规划和空间用途管制(上)
4.2 空间规划和空间用途管制(中)
4.3 空间规划和空间用途管制(下)
第五章 中国土地市场制度的建设过程
课时目标:本章详细介绍了中国土地市场制度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快速发展时期土地市场制度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六个子市场的割裂体系内容。六个子市场在实现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逐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不匹配的新问题。这些都为理解中国土地市场制度的内容和分析市场制度的影响奠定了基础,更为讨论后续深化改革时期土地市场制度创新埋下了伏笔。
5.1 中国土地市场制度的建设过程(上)
5.2 中国土地市场制度的建设过程(下)
5.3 快速发展时期的土地市场制度
第六章 深化改革时期的土地市场制度(国有一级和二级市场改革)
课时目标:本章详细介绍了深化改革时期土地市场制度改革的内容。以前一章中“六个子市场”的市场结构为起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土地市场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创新。从国有土地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征地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和宅基地制度都进行了完整的改革。这些改革都体现了农民的权益越来越受到保护和尊重,市场对城乡土地配置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6.1 深化改革时期的土地市场制度:国有土地一级市场改(上)
6.2 深化改革时期的土地市场制度:国有土地一级市场改革(下)
6.3 深化改革时期的土地市场制度:国有土地二级市场改革
第七章 深化改革时期的土地市场制度(征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
课时目标:本章详细介绍了深化改革时期土地市场制度改革的内容。以前一章中“六个子市场”的市场结构为起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土地市场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创新。从国有土地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征地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和宅基地制度都进行了完整的改革。这些改革都体现了农民的权益越来越受到保护和尊重,市场对城乡土地配置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7.1 深化改革时期的土地市场制度:征地制度改革 9min
7.2 深化改革时期的土地市场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上)10min
7.3 深化改革时期的土地市场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下) 8min
7.4 深化改革时期的土地市场制度:宅基地制度改革13min
第八章 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
课时目标:耕地保护是土地行政管理的“起源”。中国设立国家土地管理局的一大核心职能就是耕地保护,并一直延续至今。在耕地保护演化的过程中,中国出台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塑造了从数量到质量再到生态的耕地的“三位一体”的保护。为了增加耕地,从早期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演化成现阶段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这些都体现了耕地保护制度与时俱进的过程。新时代随着耕地保护目标的更新,耕地保护战略和政策工具体系也进一步完善。
8.1 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上)
8.2 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下)
8.3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不需要预备知识。

慕课学习贵在坚持。如果学习者能够保证每周的学习时间,则有利于形成学习的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则有助于加深与课程的深度“互动”——学习这时就像吃饭睡觉那样简单自然,但又能日益积累知识和提高能力。

参考资料
  1. 课程配套教材:谭荣,中国土地制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
  2. 每一讲的课件
  3. 每一讲推荐的阅读文献
浙江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谭荣

谭荣

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