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家庭的精神风貌,是社会和国家风气的缩影。家庭能够和谐发展,国之大家才能风清气正。家教家风潜移默化,不仅仅直接引导着人的成长成才,有助于维护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还直接关系着良好社会风气和国家风气的养成。深入挖掘历代的家教思想与实践,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家教家风,是本门课程的主要目的。
家庭的精神风貌,是社会和国家风气的缩影。家庭能够和谐发展,国之大家才能风清气正。家教家风潜移默化,不仅仅直接引导着人的成长成才,有助于维护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还直接关系着良好社会风气和国家风气的养成。深入挖掘历代的家教思想与实践,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家教家风,是本门课程的主要目的。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成绩 要求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通过对家、家教、家风和家训的解析,让学习者掌握基本概念,并了解学习家教家风的重要性。
1.1. 家与家教
1.2. 家风
1.3.家训
1.4. 传承中华传统家教家风的意义
先秦的家教家风
课时目标:通过讲述先秦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的家教思贤,主要让学习者掌握先秦时期的家教家风。
2.1. 西周的胎教和帝王家教
2.2. 《礼记》的家教思想
2.3. 《周易》的家教思想
2.4. 孙叔敖和敬姜的家教
2.5. 孔子的家教实践与思想
2.6. 孟母的家教事迹与启示
2.7. 孟子的家教思想
汉代的家教家风
课时目标:通过讲述汉代的政治、学术等领域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的家教思想,主要让学习者掌握汉代时期的家教家风。
3.1. 汉高祖刘邦《手敕太子》家教思想
3.2. 孔臧与东方朔教子
3.3. 史学家司马谈和刘向的家教
3.4. 经学家郑玄教子思想
3.5. 名将马援和张奂的家教
3.6. 史学家班昭以《女诫》教女儿
魏晋至隋唐的家教家风
课时目标:通过讲述诸葛亮、颜延之家教思想,尤其是重点讲述《颜氏家训》的家教思想,主要让学习者掌握这一时期的家教家风。
4.1. 诸葛亮的家教
4.2. 嵇康用《家诫》教子
4.3. 颜延之以《庭诰》教子
4.4. 《颜氏家训》的家教思想
4.4.1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的产生与影响
4.4.2《颜氏家训•教子篇》解析(上)
4.4.3《颜氏家训•教子篇》解析(中)
4.4.4《颜氏家训•教子篇》解析(下)
4.4.5《颜氏家训•治家篇》的解析(上)
4.4.6《颜氏家训•治家篇》的解析(下)
4.4.7《颜氏家训•勉学篇》的解析(上)
4.4.8《颜氏家训•勉学篇》的解析(中)
4.4.9《颜氏家训•勉学篇》的解析(下)
4.4.10《颜氏家训•涉务篇》的解析
4.5. 唐太宗李世民的家教思想与实践
4.5.1唐太宗李世民的家教思想与实践(上)
4.5.2唐太宗李世民的家教思想与实践(下)
4.6. 柳玭的家教思想
宋代的家教家风
课时目标:通过讲述范仲淹、司马光、朱熹和袁采等人的家教思想,尤其是重点讲述司马光、朱熹和《袁氏世范》的家教思想,主要让学习者掌握这一时期的家教家风。
5.1 范仲淹的家教思想与实践
5.1.1 范仲淹的家教思想
5.1.2 范仲淹的家教实践与影响
5.2 欧阳修和“三苏”的家教
5.3 司马光的家教思想与影响
5.3.1 司马光的家庭教育思想(一)
5.3.2 司马光的家庭教育思想(二)
5.3.3 司马光的家庭教育思想(三)
5.3.4司马光的家庭教育思想(四)
5.4 陆游的家教思想与实践
5.5 朱熹的家教思想与实践
5.5.1 朱熹的家教文献
5.5.2 朱熹《童蒙须知》的家教思想
5.5.3 朱熹的教子思想
5.5.4《朱子家训》的家教思想(上)
5.5.5《朱子家训》的家教思想(下)
5.6 《袁氏世范》的家教思想
5.6.1《袁氏世范》家庭教育思想(一)
5.6.2《袁氏世范》的家庭教育思想(二)
5.6.3《袁氏世范》的家庭教育思想(三)
5.6.4《袁氏世范》的家庭教育思想(四)
5.7 叶梦得的家教思想
明代的家教家风
课时目标:通过讲述方孝孺、王守仁、杨继盛和吕坤的家教思想,让学习者掌握明代的家教家风。
6.1 方孝孺的家庭教育
6.2 王守仁的家教思想
6.2.1 王守仁的家教思想(上)
6.2.2 王守仁的家教思想(下)
6.2.3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6.3 杨继盛的家教思想
6.4 吕坤的家教思想
清代的家教家风
课时目标:通过讲述王夫之、朱柏庐、张英和曾国藩等人的家教思想,让学习者掌握清代的家教家风。
7.1 王夫之的家教思想与实践
7.1.1 王夫之的家教思想与实践(上)
7.1.2 王夫之的家教思想与实践(下)
7.2《朱子治家格言》的家教思想
7.2.1《朱子治家格言》解读(一)
7.2.2 《朱子治家格言》解读(二)
7.2.3《朱子治家格言》解读(三)
7.3 桐城张英的家教思想与实践
7.3.1 张英的显赫家族及家教文献
7.3.2 张英的家教思想和实践(一)
7.3.3 张英的家教思想和实践(二)
7.3.4 张英家教的影响
7.4 绍兴师爷汪辉祖的家教思想
7.5 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家教与家风
7.5.1 曾国藩其人其家(一)
7.5.2 曾国藩其人其家(二)
7.5.3 曾国藩其人其家(三)
7.5.4 曾国藩的读书明理之家风(一)
7.5.5 曾国藩的读书明理之家风(二)
7.5.6 曾国藩以反思改过修身的家风(一)
7.5.7 曾国藩以反思改过修身的家风(二)
7.5.8 曾国藩善待亲族邻里的家风(一)
7.5.9 曾国藩善待亲族邻里的家风(二)
7.5.10 曾国藩“倔强之气”处世的家风
7.5.11 曾国藩以孝悌治家的思想(一)
7.5.12 曾国藩以孝悌治家的思想(二)
7.5.13 曾国藩以孝悌治家的思想(三)
7.5.14 曾国藩以孝悌治家的思想(四)
7.5.15 曾国藩以勤俭治家的思想(一)
7.5.16 曾国藩以勤俭治家的思想(二)
结束语
课时目标:主要让学习者掌握中华传统家教家风的特征,及其对当下家教的启示。
8.1 中华传统家教家风的特征
8.2 中华传统家教家风对当代的启示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 李兵:《习训齐家:中华传统家教家风》,中华书局2020年版。
- 李兵、彭昊:《中华传统家训选读》,岳麓书社2022年版。
- 马镛:《中国家庭教育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 徐梓:《中华文化通志·家范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 朱明勋:《中国家训史论稿》,巴蜀书社2008年版。
- 唐翼明:《唐翼明解读<颜氏家训>》,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版。
- 唐浩明:《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下),岳麓书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