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中国古典舞身韵“圆”理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3年10月13日 ~ 2024年01月10日
学时安排: 1.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27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 中国古典舞身韵“圆”理——立圆“双晃手”》是舞蹈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舞蹈学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必备的技能需求。本课程以身韵“元素”入手,把训练“身韵”合陶冶“神韵”相结合,提高身法和陶冶气韵,实现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提升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本课程在上课之前利用网络平台布置思考作业,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上课时通过传统美学思想“圆融之美”导入引出主题,并通过整合独特的历史材料、各类视频和图片资料,运用问题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法重点解析“双晃手”的内涵要义。微课各教学环节衔接过渡自然紧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让学生在课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实现情感和价值观的升华,启智润心,激昂斗志。
《 中国古典舞身韵“圆”理——立圆“双晃手”》是舞蹈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舞蹈学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必备的技能需求。本课程以身韵“元素”入手,把训练“身韵”合陶冶“神韵”相结合,提高身法和陶冶气韵,实现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提升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本课程在上课之前利用网络平台布置思考作业,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上课时通过传统美学思想“圆融之美”导入引出主题,并通过整合独特的历史材料、各类视频和图片资料,运用问题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法重点解析“双晃手”的内涵要义。微课各教学环节衔接过渡自然紧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让学生在课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实现情感和价值观的升华,启智润心,激昂斗志。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体到课程目标,主要有以下2点:

1.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的价值与美学意义,掌握“形、神、劲、律”,达到身法与技法的和谐统一,具备“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的艺术修养与素质。

2.注重教学思维的开发和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身体表现能力、讲解能力和示范能力,同时掌握理解中国古典舞的动律和美感,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创新意识。


课程大纲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必修                         教学时数:32

数:2                            学生对象:本科生

一、课程简介

中国古典舞身韵是舞蹈学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本课程以身韵“元素”入手,把训练“身韵”合陶冶“神韵”相结合,提高身法和陶冶气韵,实现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有效解决学生身体僵硬、动作无力等问题,为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剧目排练等课程的学习奠定韵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解中国古典舞身韵“提、沉、含、腆、冲、靠、仰、旁提”的基本韵律元素,主干教材“云肩转腰、云手、风火轮”典型动作、支干教材的“盘手、穿手、晃手、摇臂”动作。

二、课程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体到课程目标,主要有以下3点:

1.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的价值与美学意义,掌握“形、神、劲、律”,达到身法与技法的和谐统一,具备“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的艺术修养与素质。

2.以分组与组合的训练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开发其表演意识和对专业知识的自主审美判断与理解。

3.注重教学思维的开发和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身体表现能力、讲解能力和示范能力,同时掌握理解中国古典舞的动律和美感,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舞蹈教学、研究的能力。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1.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音乐与美术领域的基础知识,能够用于解决在鉴赏、设计、编创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1-1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音乐与美术领域的基础知识。

课程目标1

1-2能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在鉴赏、设计、编创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2.掌握舞蹈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中、外舞蹈史以及相关舞蹈作品;善于从地方传统舞蹈文化中汲取养料;具有评价和鉴赏舞蹈作品的相关能力;了解舞蹈创作的基本规律;具备扎实的舞台表演能力。

2-1掌握舞蹈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中、外舞蹈史以及相关舞蹈作品。

课程目标1

2-2善于从地方传统舞蹈文化中汲取养料;具有评价和鉴赏舞蹈作品的相关能力。

2-3了解舞蹈创作的基本规律;具备扎实的舞台表演能力。

3.具有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能力,能组织、训练群众舞蹈团、社区广场舞团队,并能够利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的基本问题。

4-1具有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能力,能组织、训练群众舞蹈团、社区广场舞团队。

课程目标3

4-2能够利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的基本问题。

4.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具备组织和排练舞蹈节目的能力;初步具备晚会策划、节目编创能力以及舞美设计与音乐编辑能力。

5-1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目标2

5-2具备组织和排练舞蹈节目的能力。

5-3初步具备晚会策划、节目编创能力以及舞美设计与音乐编辑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

(一)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身韵理论概述与分析、身韵的基本术语与概念(支撑课程目标12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透彻理解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有关基本概念。

2.牢固掌握段课(身韵)产生的历史背景。

3.了解身韵的训练价值与美学意义

4.牢固掌握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站式、步位、手位、手型、造型

二、教学重点: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基本站式、步位、手位、手型

三、教学难点:“点、线、面的概念

四、课程思政:注重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文化传承的功能。立足学生成长需求,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在校园内落地生根。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倡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形成团结、奋发向上的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支持。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  身段课(身韵)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身韵的训练价值与美学意义

第三节  基本站式与步位

第四节  基本手位、手型与造型

第二章  身韵的基本动律元素及短句训练与组合(支撑课程目标12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身韵基本动律元素概念。

2. 解决身韵基本韵律问题。

3.解决身体躯干的灵活性。

二、教学重点:身韵基本元素

三、教学难点:基本元素身体位置的准确性

四、课程思政:讲解科学训练方法的同时分析中西方文化对比,寓思想教学于语言教学中。在分析作品审美的同时,教师通过口授、学生自主思考、学生分组讨论、师生互动交流等教学方法与手段,将审美和德育教育有机融入到课程中,使学生在掌握科学训练方法的同时,获得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和道德规范。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  提、沉

第二节 “拧、倾、仰”的概念

第三节  

第四节  含、腆

第五节  横拧

第六节  冲、靠

第七节  旁提

第三章  身韵主干教材中的典型动作及训练短句与组合(支撑课程目标12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并掌握元素与组合直接的关系。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专业探索的学习态度,具有呈现给观众的“以形传神”的表现能力。

3.组合表演过程中把握“形神兼备,内外统一”的风格特点。

二、教学重点:主干教材的动作规范和要领

三、教学难点:“满、赶、闪”的节奏变化和“高、中、低”的空间转换中,增强肢体的协调性、适应性和表现性。

四、课程思政: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通过学生的积极体验,对德育产生深刻认识,发挥自觉能动性,激发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导德育的价值方向,坚定价值信念。进而对作品中体现出来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等价值观念深刻认同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  风火轮

第二节  云肩转腰

第三节  云手

    1.基本云手

2.冲靠云手

3.大开大合云手

4.波浪云手

第四节  燕子穿林

第五节  青龙探爪

第四章  身韵支干教材中的典型动作及训练短句与组合(支撑课程目标12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几种常见典型动作的常见搭配。

2.舞姿和动作过程中贯穿中国古典舞所特有的美感意识,并将连绵不绝的气息贯穿全身,充分达到“形、神、劲、律” 全面训练。

二、教学重点:支干教材典型动作动作规范

三、教学难点:二次曲面的形状和性质

四、课程思政:中国古典舞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是中国古典舞的立身之本,是戏曲舞蹈的升华,它突破了戏曲中的唱、念、做、打的模式,以风格性和审美性为主要方向,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舞蹈表演能力的同时,可以充分领略传统韵律和审美风格的熏陶,从心灵内涵中真正领悟和把握民族气质。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  穿手

    1.单臂上穿

    2.双臂交叉穿

   3.平穿

第二节  晃手

1.小晃手

2.中晃手

3.大晃手

第三节  摇臂

    1.单手摇臂

    2.双手摇臂

第四节  盘腕

    1.盘腕

    2.身法性盘手

第五节  基本步法

    1.圆场步

    2.花梆步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

学时

分配

课程目标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身韵理论概述与分析、身韵的基本术语与概念

4课时

 

身韵的基本动律元素及短句训练与组合

8课时

 

身韵主干教材中的典型动作及训练短句与组合

12课时

 

身韵支干教材中的典型动作及训练短句与组合

8课时

 

合计

32课时

 

 

 

 

 

 

 

 

 

 

 

 

 

 

四、课程评价与考核要求

(一)考核方法与成绩评定

 

评价方式

占比

评价方式

占比

评价方式

占比

平时考核

课堂表现(出勤、讨论)

10%

课后作业

20%

 

 

期末考核

期末考试

70%

 

 

 

 

成绩评定

课堂表现评价分(10%)+作业成绩(20%)+期末考核成绩(70%)

(二)课程目标与课程评价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目标1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的价值与美学意义,掌握“形、神、劲、律”,达到身法与技法的和谐统一,具备“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的艺术修养与素质。(支持毕业要求1-2、2-2、3-1、4-3、6-2)

1. 基本动律元素

2. 支干教材

3. 主干教材

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作业、课程考试有机结合,学生是否能够完整高效参与各项教学环节,教师对学生的即时学习效果做出真实、客观的评价。

目标2:以分组与组合的训练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开发其表演意识和对专业知识的自主审美判断与理解。(支持毕业要求3-3、3-4、4-3)

1.基本动律元素

2.支干教材

3.主干教材

课堂表现评价、作业正确率、小组竞赛、期末考试有机结合。

目标3:注重教学思维的开发和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身体表现能力和示范能力,同时掌握理解中国古典舞的动律和美感,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舞蹈教学、研究的能力。(支持毕业要求3-3、3-4、4-3)

1. 支干教材

2. 主干教材

课堂表现评价、作业正确率、小组竞赛、期末考试有机结合。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1]唐满城 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修订版).第1版.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2]邓文英.中国汉唐古典舞教学法.第一版.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3]孙颖.中国汉唐古典舞基训教程.第一版.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3]杨鸥 苏娅.舞蹈基本功训练教程(舞蹈学专业 身韵部分).第一版.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2]王伟.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短句教材(VCD).第1版.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2000

[3]张军.中国古典舞剑舞教程.第1版.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7]杨鸥.舞蹈训练学.第一版.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

[1]冯双白 ,茅慧.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36.[2]孙颖.中国古典舞评说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8.

[2]罗斌.中国古典舞“和”品格[M].吉林美术出版社,2019.7.

[3]江玲等.舞蹈鉴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4]中国舞蹈史编写组.中国舞蹈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3:242.

[5]于平.中外舞蹈思想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1:26.

[6]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审美历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9.

[7]袁禾.中国舞蹈意象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4:122.



盐城师范学院
1 位授课老师
于梦璇

于梦璇

讲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