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名师专栏

兴趣技能

hi,小mooc
期末不挂科
期末考试会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
第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3年02月12日 ~ 2023年06月30日
学时安排: 2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48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必须具有时代意识、科技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以适应科技飞速发展、传播技术与方法不断更新带来的专业技术需求。本课程通过理论引导与实践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和掌握广播电视技术相关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实践,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必须具有时代意识、科技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以适应科技飞速发展、传播技术与方法不断更新带来的专业技术需求。本课程通过理论引导与实践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和掌握广播电视技术相关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实践,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学习,应使学生理解广播电视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广播电声系统以及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组成,熟练掌握广播电视设备的应用,正确把握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方向,以便在今后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能够独立应用各种设备进行录音、摄像、编辑等系统工作。教学应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同时应根据科技发展适时、不料更新教学内容。

1.课程目标:

1.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正确的科学观;

1.2了解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知道广播电视的传播过程及特点;

1.3知道声电、电声转换器件的种类、特点及工作原理;说出广播的传输方式与接收原理;

1.4了解音频数字化方法,掌握声频信号的处理方法及技巧; 

1.5了解光的特性、人眼特性,理解混色原理,掌握彩色电视三基色原理;

1.6掌握光电、电光转换的原理与方法;

1.7掌握彩色电视三种制式的特点;

1.8 了解数字电视的基本概念及系统组成,知道数字信号的信源编码与压缩技术、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

1.9知道常用数字音视频压缩标准;

1.10了解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的标准及其特点,知道我国数字电视的研究现状;

1.11知道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掌握卫星电视广播系统的基本组成及信号处理方式,知道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组成及信号接收方法;

1.12知道摄像机的类型工作原理,掌握其性能指标的含义及其操作方法;

1.13理解电视节目编辑的含义,知道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工作流程;

1.14理解视频切换台、演播室的系统构成及其要求;掌握虚拟演播室的关系技术;

1.15知道网络电视、视频会议系统的系统构成,理解其关键技术。

2.教学方法:

为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审美等方面有所收获与突破,建议采用作品分析法、探究法、演示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

2.1作品分析法:就《学习强国》等提供的传统文化、人物故事、风光视频等,就拍摄的主题、编辑方法、审美等方面进行分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职业素养等。

2.2探究法:查阅有关广播、电视机、摄像机、卫星技术等相关的材料,探究科技发展进程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形成正确的科技观与学习素养。

2.3演示法:提供声电转换、电声转换、光电转换等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2.4实验法:学生通过配乐朗诵、电视摄像与编辑、虚拟演播室等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品质、创新方法和能力。

成绩 要求

1、考核方法

    本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塑造学生拥有学生勤奋刻苦、开拓进取、胸怀宽阔、求真务实的品格与科学观,树立积极主动的人生观、职业观,为后面的专业学习、职业需求、社会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统文化等发挥专业特长。

过程性评价:微课资源学习及知识点检测、课堂问题研讨与随堂考查、实验作业等。

总结性评价:闭卷考试。

2、成绩评定

    平时表现及微课资源学习、思政素材搜集的有效性(20%)+课堂思政和技术问题研讨、随堂考查(20%)+期末总结性考试(60%)。

课程大纲
广播电视技术概述(支撑课程目标1.1、1.2)
课时目标: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国内外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2.了解广播电视的传播过程及特点。二、教学重点: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与发展趋势三、教学难点:广播电视传播过程四、课程思政: 收集整理相关广播、电视发展历程的材料,体会科技进步及其对人类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怀,提高职业素养。
1.1广播的发展历史
1.1.1广播的含义
1.1.2国外广播的发展简史
1.1.3中国广播的发展简史
1.2电视的发展历史
1.2.1国外电视技术的发展简史
1.2.2中国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1.3广播电视的传播过程及特点
1.3.1广播电视的传播过程
1.3.2广播电视技术的特点
广播技术基础(支撑课程目标1.1、1.3、1.4)
课时目标: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知道传声器、扬声器的类型、特点及性能指标。2.了解混响、等响度曲线、音色等调音声学基础知识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3.了解调音台的组成、性能指标,掌握调音台的使用操作技巧。4.了解音频数字化的采样、量化、编码方式。5.了解调制的类型和作用。6.了解数字广播的类型,了解广播发射台的系统构成与无线电波的传输方式。7.了解无线广播的接收原理。二、教学重点:1.电声、声电转换的原理、性能指标;2.调音台结构、调音方法;3.调制的作用4.数字广播的特点、系统构成、传输与接收方式。三、教学难点:1.电声、声电转换的原理;2.数字化录音、调音与混音方法。四、课程思政: 1、收集整理麦克风、扬声器、调音台、收音机等发展历程的材料,体会科技发展进程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科学素养;2.选择具有一定思想性的散文、诗歌或故事,配以合适的背景音乐,制作成配乐朗诵,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艺术审美能力及广电专业的职业素养。
2.1声音的制作与播出
2.1.1传声器
2.1.2扬声器
2.1.3调音台
2.1.4数字音频工作站
2.2广播的传输与发送
2.2.1调制
2.2.2数字声音广播
2.2.3无线电波的发射与传输
2.3 广播的接收
2.3.1模拟广播接收
2.3.2数字广播接收
电视技术基础(支撑课程目标1.1、1.5、1.6、1.7)
课时目标: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知道光的基本属性,了解光的有关概念及度量。2.说出彩色的要素,知道物体颜色的形成,理解间接混色方法。3.掌握色温及其对影视色彩的影响,理解三基色原理及其在电视中的作用。4.理解视觉暂留、相对视敏函数等人眼视觉特性的内容。5.了解顺序传送原理,知道电视扫描的方式及参数。6.掌握CCD摄像器件的类型及工作原理。7.知道电光转换的类型,说出LCD的工作过程。8.知道黑白电视信号频谱的特点,了解残留边带调制以及电视频道的含义。9.了解彩色电视兼容、色差信号、频谱交错与频谱搬迁等基本概念,掌握彩色三种制式的特点。二、教学重点:1.光的属性、混色方法;2.三基色原理3.电视扫描、传送原理4.光电、电光转换器件工作过程5.频谱、电视调制与电视频道6.彩色电视原理与制式三、教学难点:CCD光电转换、频谱交错;NTSC、PAL制式四、课程思政: 独立查找与阅读相关电视机发展历史等资料,感受科技创新的艰辛与当前迅猛发展态势,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热爱科学的态度与求真务实的奉献精神。
3.1光线与色彩
3.1.1光的基本属性
3.1.2色彩
3.2人眼视觉特性
3.2.1人眼的分辨力
3.2.2相对视敏曲线
3.2.3人眼的亮度感觉
3.2.4人眼的彩色感觉
3.2.5视觉惰性和闪烁感觉
3.3模拟电视概述
3.3.1图像的分解
3.3.2顺序传送原理
3.3.3电视扫描
3.4光电转换
3.4.1CCD摄像器件
3.4.2CMOS摄像器件
3.5电光转换
3.5.1CRT阴极射线管
3.5.2LCD液晶显示屏
3.5.3PDP等离子显示板
3.5.4LED显示屏
3.5.5DMD数字微镜显示器
3.6黑白电视和彩色电视
3.6.1黑白电视
3.6.2彩色电视
数字电视技术(支撑课程目标1.1、1.8、1.9)
课时目标: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数字电视的基本含义,说出标清与高清电视的区分标准。2.掌握数字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3.说出图像数据压缩的理论依据,知道信源编码的目的、方法。4.知道复用系统的作用,了解信道编码的方法。5.了解数字电视调制的类型及特点。6.知道JPEG、MPEG等数字视音频压缩标准的特点。7.了解超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的研发进程。二、教学重点:1.数字电视特点、系统组成;2.图像数据复用、压缩与编码;3.数字音视频压缩标准。三、教学难点:编码方法四、课程思政: 1、用标清、高清模式观看《嵩山镇—急公好义》、《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等视频,比较画面清晰度与流畅性,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德、家国情怀,弘扬科学家艰苦奋斗、科学创新的精神;2、提高思维品质和辨析能力。
4.1数字电视概述
4.1.1数字电视
4.1.2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数字电视
4.1.3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的特点
4.2数字电视系统的组成
4.2.1数字电视的信源编码
4.2.2数字电视的复用系统
4.2.3数字电视的信道编码
4.2.4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
4.3数字视音频压缩标准
4.3.1数字视音频标准概述
4.3.2JPEG
4.3.3MPEG
4.3.4H.264/AVC
4.3.5H.265/HEVC
4.4超高清晰度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与接收(支撑课程目标1.1、1.10、1.11)
课时目标: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数字电视信号传输与接收的标准,知道三种传输标准之间的差异。2.知道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的方式及其特点,掌握卫星传输、有线传输的基本构成与传输过程。3.掌握卫星及有线数字电视信号的接收方式。二、教学重点:1.数字电视国际标准;2.数字电视有线、卫星传输的系统构成。三、教学难点: 有线、卫星数字电视接收。四、课程思政: 观看卫星史话、划时代的革命、东方红一号等视频,感受通讯科技的进步,培养创新意识,提升爱国热情。
5.1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标准
5.1.1美国ATSC标准
5.1.2欧洲DVB标准
5.1.3日本ISDB标准
5.1.4中国DMB-TH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
5.2机顶盒
5.2.1网络电视机顶盒
5.2.2多媒体机顶盒
5.2.3数字电视机顶盒
5.3数字地面广播电视的传输与接收
5.3.1数字地面广播电视的传输
5.3.2数字地面广播电视的接收
5.4数字卫星广播电视的传输与接收
5.4.1数字卫星广播电视的传输
5.4.2数字卫星广播电视的接收
5.5数字有线广播电视的传输与接收
5.5.1数字有线广播电视的传输
5.5.2数字有线广播电视的接收
5.6 数字微波传输系统
5.6.1微波及微波传输的特点
5.6.2微波传输系统的工作过程
电视节目制作系统 (支撑课程目标1.1、1.12、1.13、1.14)
课时目标: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知道摄像机的类型、工作原理,掌握其性能指标的含义及操作方法。2.了解录像机的类型、特点。3.理解电视节目编辑的含义,知道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及工作流程。4.了解视频切换台的类型及对视频信号的要求,掌握视频切换台的操作使用方法。5.了解演播室空间、声学设计要求,知道演播室灯光的类型及控制方法。6.知道演播室音频系统、视频系统的组成及基本要求。7.了解虚拟演播室系统的用途,知道其关键技术,掌握虚拟演播室的基本使用方法。二、教学重点:1.摄像机类型、结构原理与使用;2.电视编辑的作用、非线性编辑系统组成;3.切换台原理与使用;4.演播室要求、系统构成;5.虚拟演播室关键技术三、教学难点:切换台视频信号要求、虚拟演播室关键技术四、课程思政: 1、分析《美丽中国》等视频的画面编辑技巧,体验中国风光之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审美意识和职业素养;2、观看《流浪地球》等影片,体验虚拟演播室在现代影视创作中的运用,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创意意识等。
6.1数字摄像机
6.1.1摄像机的发展简史
6.1.2数字摄像机的类型
6.1.3数字摄像机的工作原理与基本构造
6.1.4摄像机的性能指标
6.1.5摄像机的维护
6.2录像机
6.2.1模拟录像机
6.2.2数字录像机
6.2.3光盘录像机
6.2.4硬盘录像机
6.3非线性编辑系统
6.3.1编辑
6.3.2非线性编辑系统
6.4视频切换台
6.4.1视频切换台的分类
6.4.2对输入切换台的信号要求
6.4.3视频切换台的基本构成
6.4.4视频切换台的使用
6.5 演播室
6.5.1演播室空间设计
6.5.2演播室声学设计
6.5.3演播室灯光系统
6.5.4演播室音频系统
6.5.5演播室视频系统
6.6虚拟演播室
6.6.1虚拟演播室概述
6.6.2虚拟演播室关键技术
6.6.3高清无轨虚拟演播室系统
网络电视与视频会议系统(支撑课程目标1.1、1.15)
课时目标: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知道网络电视的特点、系统构成,掌握网络电视的关键技术。2.了解视频会议系统的类型、结构,知道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关键技术。二、教学重点:1.网络电视系统构成与关键技术;2.视频会议系统构成与关键技术。三、教学难点:网络电视关键技术、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技术。四、课程思政: 点播《学习强国》是的相关视频,体验网络电视的优势,感受中国的美丽与强大,提升爱国热情,加强责任感。查阅视频会议系统的相关文献,感受科技发展对学习、生活的影响,提升对科技的热爱。
7.1网络电视
7.1.1IPTV的特点
7.1.2IPTV系统构成
7.1.3IPTV关键技术
7.2视频会议系统
7.2.1视频会议系统的类型
7.2.2视频会议系统的结构
7.2.3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技术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

[1]张德成.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理论与实践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

[2] 张浩.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教程.国防大学出版社,2014年

[3] 卢官明. 数字电视原理(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

[4] 余兆明. 数字电视传输与组网技术. 科学出版社,2015年

[5] 王蕊,李燕临.电视节目摄制与编导.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6年

盐城师范学院
1 位授课老师
张德成

张德成

副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