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及制造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开设本课程是为了加强与扩展学生在工艺装备设计方面的知识面,使学生初步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冲压成型、注塑成型以及其他成型加工工艺及材料成型原理,理解各种类型模具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初步掌握各类模具的基本设计方法,模具零部件加工制造的工艺与方法,以及模具装配与调试等基本知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简单的模具,并编制合理的加工制造工艺。
1.掌握冲压成形的概念、特点及分类,掌握冲压常用材料的要求及种类,了解常用冲压设备类型及主要参数,理解塑性、加工硬化、力学性能等对冲压成形的影响。初步具备选择冲压材料及选择冲压设备的基本能力;能够分析材料的塑性、加工硬化等性能对冲压成形的影响。
2.理解冲裁变形过程分析,掌握冲裁件工艺性分析、排样与搭边、冲裁间隙、冲裁工序力、压力中心的确定方法及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原则与方法,掌握冲裁模的典型结构、组成、工作过程分析和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具备中等复杂程度冲裁件的工序分析、工艺计算、模具典型结构选择及零部件结构设计的能力。
3.了解塑料的基础知识、塑料成型设备及设备技术参数,理解塑件的结构工艺性设计知识。具备塑料件结构工艺性分析的基本能力。
4.了解注射成型工艺原理,掌握注射模的典型结构、组成,掌握分型面、浇注系统、成型零件、侧向分型抽芯机构、推出机构、合模导向机构及模具温度调节系统的一般方法,理解模具与注射机有关参数的校核。具备中等复杂程度塑料件的工艺分析、工艺计算和典型结构选择及零部件结构设计的能力。采用Autodesk Moldflow软件验证和优化塑料零件、注射模具和注射成型流程。
5.了解模具制造特点,熟悉模具制造工艺过程,理解模具制造工艺规程制定的原则和步骤,理解模具零件图的工艺分析,掌握模具零件的毛坯选择方法。具备模具零件图工艺分析及模具零件毛坯选择的基本能力。
1. 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模具设计及制造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程度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对冲裁模具设计、注塑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考核方式:采用平时成绩和课程结束考试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课程成绩进行综合评定。能力目标达成评价与考核总成绩中,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具体评分方法如下: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主要是平时作业。考核学生对每节课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计算全部作业的平均成绩再按20%计入总成绩。
(2)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80%,考试题型主要以分析题、计算题、作图题、改错题为主。
机械制图、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精度设计与标准化、机械制造技术等
[1]田光辉,林红旗.《模具设计与制造》(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柯旭贵.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申开智.塑料成型模具(第三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