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中国画创作及其理论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4年09月09日 ~ 2025年01月09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21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欢迎加入“中国画创作及其理论”课程,这是一次深入探索中国传统艺术瑰宝的旅程。本课程不仅将引领您系统地学习中国画的历史、流派、美学思想及技法理论,更将通过实践环节让您亲手体验笔墨间的韵味与意境。通过学习,您不仅能掌握中国画的创作技能,拓宽艺术视野,提升审美修养,还能在创作过程中陶冶情操,激发创新思维,实现心灵与技艺的双重成长。课程特色在于名家授课、理论与实践并重、互动交流平台及作品展示反馈,旨在为您打造一个全方位、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在这里,您将与中国画艺术结下不解之缘,共同书写属于自己的艺术篇章。
欢迎加入“中国画创作及其理论”课程,这是一次深入探索中国传统艺术瑰宝的旅程。本课程不仅将引领您系统地学习中国画的历史、流派、美学思想及技法理论,更将通过实践环节让您亲手体验笔墨间的韵味与意境。通过学习,您不仅能掌握中国画的创作技能,拓宽艺术视野,提升审美修养,还能在创作过程中陶冶情操,激发创新思维,实现心灵与技艺的双重成长。课程特色在于名家授课、理论与实践并重、互动交流平台及作品展示反馈,旨在为您打造一个全方位、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在这里,您将与中国画艺术结下不解之缘,共同书写属于自己的艺术篇章。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在浩瀚的艺术长河中,中国画以其独特的笔墨韵味、意境深远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本课程“中国画创作及其理论”,旨在引领您深入探索中国画的精髓,从技法研习到理论理解,全面构建对中国画艺术的认知体系。无论您是艺术爱好者、专业学生还是寻求心灵滋养的探索者,本课程都将是您了解并实践中国传统美学不可多得的窗口。

 

一、学习意义

1. 文化传承:中国画不仅是视觉艺术的表达,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哲学与审美观的集中体现。学习中国画,就是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 审美提升:通过研习中国画的构图、笔墨、色彩等要素,您将学会如何欣赏和创造具有东方韵味的艺术作品,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3. 心灵滋养:中国画讲究“心手合一”,在创作过程中能够陶冶情操,培养耐心与专注力,达到心灵的平和与宁静。

4. 跨界融合: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与理论,有助于您在现代设计、动漫、影视等领域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新。

 

二、师资团队

课程负责人:

龚余辉,1979年出生,博士,现为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陶瓷大学客座教授;景德镇市凡溪艺术馆馆长;景德镇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景德镇市3+1+X高层次人才(C类)。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获学士、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兼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湖北省人力资源保障厅专家库评审专家、湖北省文旅厅专家库评审专家、湖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武汉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景德镇新文艺群体协会理事。

主持及参与纵向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教研、省软科学、中央专项创新项目等近十项,横向项目经费近400万。个人或作为指导老师参加国内外(国家级、国际级)艺术大展近100余次,获奖20余次。举办个人学术展览8次,含1次在国家级博物馆--武汉博物馆举办个人学术展览。出版有《中国画创作工坊—龚余辉》、《龚余辉山水》等画集,学术专著《中国数字创意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与评价研究》(化学工业出版社),主编教材《中国高等院校艺术采风教程》(化学工业出版社)。100余幅中国画、陶艺作品及20余篇学术论文发表于《文艺研究》、《民族艺术》、《美术大观》、《美术报》、《书法报》等国内外专业核心学术刊物,作品被武汉博物馆、深圳格丰艺术机构;北京景峰画廊;加拿大、法国画廊等艺术机构及海内外个人收藏。

 

主讲教师团队:

周艳,1972年出生,现任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画学会会员、湖北省动漫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参与的课程获国家一流课程,参与教学研究项目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编写教材5本,其中2本列入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本教材列入教育部、文化部高等学校动漫类推荐教材;论文和作品分别在《当代电影》《文艺研究》《包装工程》《艺术百家》《美术观察》《美术大观》等重要期刊发表。

主持武汉市社科基金资助课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武汉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19年中宣部“原动力”中国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项目。4件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湖北省美术作品展;作品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的第五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扶持创作活动获三等奖。

多年来,指导学生的作品在中国大学生原创动漫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国好创意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比赛中获等级奖多项。指导的学位论文多篇获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和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徐进波,生于1971,湖北天门人,艺术学博士、美术学硕士、学士;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艺术学理论及设计学博士生导师、信息交互艺术系主任、元宇宙创新设计中心主任;湖北省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美术家协会理事。

多次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研究,主持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山水画作品获首届中国画水墨大展最高奖,多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曾一个月连续三次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展览并获最高奖;山水画作品参加国家艺术指导委员会主办的于全国16所美术及艺术院校巡展;入选湖北省美术创作重点项目扶持工程及湖北省美术人才培养工程;山水画作品于中国美术馆及诸多全国重点美术馆展出并收藏,应邀出访英国、法国、韩国、日本、港澳台等主持作品交流展;出版多部画册及专著《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

 

三、课程主题

本课程围绕“中国画创作及其理论”展开,分为两大核心部分:

1. 理论篇:深入解析中国画的历史沿革、艺术流派、美学思想、构图原理、笔墨技法等基本理论,帮助学生建立对中国画艺术体系的全面认知。

2. 实践篇: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的绘画实践,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指导学生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如用笔、用墨、用色等,并在创作中体验中国画的意境之美。

 

四、学习收获

1. 技能掌握:您将熟练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能够独立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

2. 审美拓展:增强对中华传统美学的理解和感悟,拓宽艺术视野,提升艺术修养。

3. 思维激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激发创新思维,探索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之道。

4. 心灵成长:通过艺术创作的过程,培养耐心、专注力及自我表达的能力,促进个人心灵的成长与升华。

 

五、课程特色

1. 名家授课:邀请知名中国画艺术家及学者亲授,确保教学质量与学术权威性。

2. 理论与实践并重:课程设计兼顾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绘画技能的实践,确保学以致用。

3. 互动交流平台:建立线上学习社群,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创作心得,共同进步。

4. 作品展示与反馈: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示,邀请专家点评,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创作反馈与成长机会。

 

加入“中国画创作及其理论”课程,让我们一起在墨香与画意中,探寻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开启一段美妙的艺术之旅!

显示全部
成绩 要求

获得课程学分或课程证书的要求及有关说明。

   

1.平时作业:线上进行,占课程总成绩的30%。本学期共2次平时作业,每次计15分,总计30分。平时作业采用学生互评式,提交作业后可参加互评。评5份以上他人的作业方可获得他人评自己作业平均分的满分,未参与互评只能得作业得分的80%,未完成互评只能得作业得分的90%。

 

2.平时测试:线上进行,占课程总成绩的30%,本学期共5次平时小测试,每次计6分,总计30分。平时小测试为单项选择或判断题。

 

3.课程讨论:线上进行,占课程总成绩的10%。以学生在“课堂交流区”有效回复(观点正确,字数10个以上)老师发起的讨论贴数量进行考核,超过10个者可获得满分(10分)。

 

4.期末考试:线上进行,占课程总成绩的30%。为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各15个。

 

5.总成绩60分至84分为合格,85分及以上为优秀

 

成绩合格者可根据需要申请认证证书。中国大学MOOC的证书统一由爱课程中心进行制作、管理。


课程大纲
中国画的基础认知与概览
1.1 学画意趣:目的、意义及现状
1.2 定义界定:国画、水墨与彩墨
1.3 艺术概览:中国绘画的传承与发展
1.4 历史轨迹:中国画的悠久历程
中国画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2.1 技法筑基:临摹之道
2.2 自然为师:写生之法
2.3 创意挥洒:创作之路
2.4 工具解析:中国画创作之利器
中国画的大致分类与表现
3.1 分类概览:中国画艺术之多元
3.2 人物画篇:上承古韵,下启新章(上)
3.3 人物画篇:上承古韵,下启新章(下)
3.4 山川壮丽:山水画之雄浑意境
3.5 文人雅趣:笔墨间的诗意世界
3.6 花鸟争艳:自然之灵,跃然纸上
3.7 花鸟探微:竹子的临摹
3.8 花鸟探微:竹子的写生与创作
3.9 分类再析:思想情趣与用途之辨(上)
3.10 分类再析:思想情趣与用途之辨(下)
中国画的艺术鉴赏与装裱
4.1 审美解读:国画之美,韵味无穷
4.2 装裱之道:载体融合,艺术再生
展开全部
武汉理工大学
3 位授课老师
龚余辉

龚余辉

副教授

周艳

周艳

教授

徐进波

徐进波

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