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什么是城市?城市如何形成?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发展有何差异?城市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该怎么样认识和研究城市?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进入《城市地理学》的世界。
什么是城市?城市如何形成?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发展有何差异?城市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该怎么样认识和研究城市?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进入《城市地理学》的世界。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城市地理学》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城乡规划、城市管理、建筑学等相关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必修或选修课,是一门主要研究城市(镇)的形成、发展、空间结构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课程主要讲授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城市化理论、城市地域结构理论、以及城镇体系理论;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与学科分支;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以及当代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等知识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城市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具备从事城市地理研究的基本能力,为运用本课程的理论与方法开展城市规划、区域规划等实践活动奠定必要的基础。
授课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掌握城市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理论。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城市地理学的理论知识对当今与城市发展相关的各种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3. 使学生能够运用城市地理学知识和方法对城市/区域规划和管理的相关专题问题进行比较研究。
4. 使学生关注当代城市发展热点问题,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发展观。
成绩 要求
1.平时成绩:60%
平时测验/作业/讨论(线上):20%
考勤:10%
课堂汇报:10%
实验:20%
2.期末考试:40%
课程大纲
课程导论
课时目标:介绍本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的、课程形式、教材与参考书、考核方式等信息。
城市地理学简介
课时目标:1.了解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2.了解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3.了解国内外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史与前沿。
2.1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2.2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2.3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2.4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城市地理学研究方法
课时目标:1.了解开展城市地理学的一般程序,不同阶段的主要工作,以及相关注意事项;2.了解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几类主要方法论(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及其特点;3.掌握城市地理学的主要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及其应用领域。
3.1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3.2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3.3 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城市的产生、发展与城市地域划分
课时目标:1.了解对城市产生的不同观点;2.理解城市产生与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地理条件和地理位置条件;3.理解中心镇型城镇、交通型城镇和专门化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原因;4.了解信息技术革命对城市发展的影响;5.理解城市地域的概念和类型;6.了解国内外划分城镇的常用标准,以及我国城乡划分和人口统计的标准。
城市化
课时目标:1. 理解城市化的定义、内涵和类型;2. 了解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一般关系,工业和服务业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以及城乡人口迁移的系统分析模式;3. 理解不同类型的城市化,掌握城市化的常用测度指标和方法;4. 掌握城市化的一般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特点;5. 了解世界城市化和中国城市化的过程及特点。
5.1 城市化的定义与机制
5.2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
5.3 城市化过程
城市体系
课时目标:1.了解城市体系的概念及特点;2.掌握城市体系的三种主要结构;3.了解城市职能结构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城市基本职能和非基本职能的区别,以及城市职能的确定方法;4.了解城市规模分布的概念(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经济规模)和类型(位序-规模分布、首位分布),及其形成原因;5.了解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概念、类型和产生条件,相互作用模式,以及相关理论(中心地理论,城市引力模型,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模式);6.掌握城市网络的概念及主要测度方法;7.了解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概念、主要内容和工作方法。
6.1 城市体系的概念及特点
6.2 城市体系结构类型
6.3 城市网络
城市内部结构
课时目标:1.理解城市土地的概念和特征;2.掌握三种经典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特征及形成原因;3.了解三种模式的局限及其发展;4.理解城市中央商务区、城市开发区和城中村的概念、特征、主要功能、形成发展动力及其空间结构;5.了解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的构成;6.理解城市生活空间的概念、构成,掌握影响当代城市社会空间发展的因素,以及全球城市的主要空间类型7.了解城市感应空间的概念,掌握研究城市感应空间的方法(意象地图)。
7.1 城市土地利用
7.2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7.3 城市中央商务区、城市开发区和城中村
7.4 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
城市问题
课时目标:1. 城市问题的概念及主要表现;2. 理解隔离的概念、测度方法及产生原因;3. 理解城市贫困问题的特点及产生原因;4. 了解城市环境特点,城市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主要表现(能源/资源短缺、土地利用、水问题、固体废弃物、空气污染);5. 了解城市规划领域应对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方法(精明增长、新城市主义)。
8.1 城市主要问题
8.2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教材:
《城市地理学(第三版)》,主编: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22
参考书:
《城市地理学》, [美] 理查德·P.格林,詹姆斯·B.皮克, 商务印书馆, 2011.
《城市地理学思想与方法》,柴彦威 等,科学出版社,2012.
《人文地理学方法》, [美]斯图尔特·艾肯特 / [美]吉尔·瓦伦丁著,柴言威/周尚意等译,商务印书馆,2016.
《地理学思想史》,主编:普雷斯顿•詹姆斯、杰弗雷•马丁著,李旭旦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或修订时间:1989
《Urban Geography 5th edition》, Tim Hall & Heather Barrett,Routledge,2018.
期刊:
中文: 《城市规划学刊》、《城市规划》、《国际城市规划》、《城市发展研究》、 《城市问题》、 《规划师》、《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地理科学进展》、《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
英文: 《Urban Studies》、《Urban Geograph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Cities》、《Geoforum》、 《Regional Studies》e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