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AI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大学生涯规划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名师专栏

兴趣技能

hi,小mooc
大学第一课
SPOC学校专有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19年10月08日 ~ 2020年01月03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477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一门对全校所有本科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公共必修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一门对全校所有本科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公共必修课。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通过课程教学使大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授课目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课是以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讲授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讲授中国梦产生的历史由来、曲折发展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圆梦的艰难历程。它是历史课,也是政治课,是用历史发展规律来阐述政治观点,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政治观和思维观。

要求学生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绩要求

         本课程3学分,要获得课程学分,必须参加在线课程学习,包括在线组织的资料阅读、视频观看、作业提交、课程讨论等。


1.平时作业:线上进行,占20%。本学期共2次平时作业,每次计10分,总计20分。平时作业采用学生互评式,提交作业后可参加互评。评5份以上他人的作业方可获得他人评自己作业平均分的满分,未参与互评只能得作业得分的80%,未完成互评只能得作业得分的90%。


2.平时测试:线上进行,占20%,本学期共10次平时小测试,每次计2分,总计20分。平时小测试为单项选择或辨析题。


3.课程讨论:线上进行,占10%。根据在课程讨论区发表的有效回复帖子(回复任课教师所发主题帖,每讲主题帖老师会进行编号)数量评分,课程讨论有效回复帖(观点正确,字数10个以上)超过10个者可获得满分(20分)。


4.期末考试:线下考试与线上考试相结合(非本校学生只需参加线上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50%。


5.课堂表现及考勤情况将为综合评定成绩时的重要参考。

课程大纲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课时目标:通过本讲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以及在鸦片战争前中西之间的差距和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史背景、原因和特征,并使学生明确近代中国社会的两个基本矛盾和两大历史使命,理清1840-1919年中国的基本历史线索和历史主题。使学生正确了解中国近代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与人生观。1、从中国近代与古代社会、同世界的联系中,认识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有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的历史根源,认识殖民主义侵略的本质与特征。2、认识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原因与特征,从而把握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这一基本国情。3、认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并进一步明确国家独立与富强、革命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1、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3、上编综述PPT
4、上编综述教案
小测验1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课时目标:通过本讲的教学使学生明确近代西方列强在军事、政治、经济与文化上是如何对中国进行侵略与控制的,以及中国民众反抗外来侵略和粉碎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斗争过程,并能够理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中华民族意识是如何觉醒的。把握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侵略与反侵略)两条基本脉络,认识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所带来的深重苦难,深刻领会近代中国所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基本任务的历史根源和现实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国情,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3、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一)
4、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二)
5、第一章PPT
6、第一章教案
小测验2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课时目标: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认识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的出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和方案。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与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性,了解洋务派与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实践,并正确理解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教训。了解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操与救国主张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认识到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理解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必然性。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洋务运动
3、维新运动
4、第二章PPT
5、第二章 教案
小测验3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课时目标:通过本讲的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的历次反清革命斗争的过程和他们的救国方略,掌握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维新派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论争,了解武昌首义的经过与中华民国政权的建立,能够正确评价孙中山的历史功绩,使学生能较为全面地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等历史基础知识,把握辛亥革命发展的基本脉络,认识当时进行革命的必要性,深刻体会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了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案以及失败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和了解国情,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2、武昌首义第一枪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5、第三章PPT
6、第三章 教案
平时作业1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课时目标:这讲综述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与时代背景,掌握中国历史舞台上的三种政治力量与三种建国方案的主要内容,以及所面临的两个基本选择和两个中国的命运,了解外国在华资本垄断地位的形成与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的膨胀,以及民族资本所面临的困境;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基本历史线索。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时代特征和国际环境,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懂得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2、把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性质、历史线索,认识当时国内的主要政治力量的特点及其政治主张,深刻领会在这三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历程中,何以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人民共和国建国方案。
1、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2、中编综述PPT
3、中编综述 教案
小测验4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课时目标:通过本讲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内容、意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社会历史条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了解中国共产党创立的过程及其怎样掀开中国革命的新一页,使学生懂得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忠诚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在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主要矛盾及中国革命的任务和性质的基础上,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认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领会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对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了解国共合作对推动中国革命的重大作用,并从国民革命的胜利和失败中认识革命统一战线中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性。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2、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3、国民大革命1
4、国民大革命2
5、第四章PPT
6、第四章 教案
小测验5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课时目标: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历史背景和实践过程;了解中国革命经历的挫折和坎坷;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过程;以此推动学生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从整体上感知国民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建立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本质,它没有也不可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认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和不平衡性,把握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经历了一个从城市起义到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过程,了解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的思想,认识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一)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二)
3、遵义会议
4、红军长征
5、第五章PPT
6、第五章 教案
小测验6
平时作业2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课时目标:通过本讲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及相关重大历史事件,使学生了解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认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做出的巨大牺牲与英勇抵抗,了解日军惨无人道的野蛮罪行,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深远历史意义。把握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的两个过程,一是日本帝国主义是如何一步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并给中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的;二是全国各族人民是如何走向全民族抗战,并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进一步正确认识抗日战争的性质及其取得胜利的意义和基本经验,充分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缘由及其惨无人道的野蛮侵略罪行,了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事迹,正确领会国共两党的抗日主张及其各自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深刻认识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信心和世界主义观念。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3、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5、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6、第六章PPT
7、第六章 教案
小测验7
第七章 为新中国为奋斗
课时目标:通过本讲的教学,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的发展过程及其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了解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走向失败的经过与原因,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把握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进程,从而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作的不懈努力;了解国民党破坏和平,压制民主,一步步挑起、发动全面内战的过程,进一步认识清楚其反共反人民的独裁本质,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灭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了解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了解各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及其历史命运,进一步认识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是适合中国历史特点的一种必然选择,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在此基础上,牢牢树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为社会主义祖国的振兴、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2、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
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4、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5、第七章PPT
6、第七章 教案
小测验8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课时目标:通过本讲综述的教学,帮助学生宏观把握建国以来中国历史的脉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激发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明确观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自觉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与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和反思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训,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2、认识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懂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把握新中国成立以来五十多年来的基本历史发展进程,了解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辛奋斗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念,自觉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1、辉煌的历史征程
2、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改革开放
3、下编综述PPT
4、下编综述 教案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时目标:通过本讲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征与基本矛盾,认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把握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历程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要使学生懂得,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为中国以后一切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把握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必然性,了解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政策,明确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信念,增强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2、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第八章PPT
4、第八章 教案
小测验9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时目标:通过本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历史进程;掌握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的积极成果;学会对文化大革命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正确评价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坚信党有自觉纠正错误的能力,并能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更大胜利。了解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20年的历史发展,把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挫折的同时,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主要表现,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只有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才能找到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1、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2、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3、第九章PPT
4、第九章 教案
小测验10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持续发展
课时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南方谈话的历史意义,了解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在改革开放期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通过本章学习,使大学生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续发展
3、第十章PPT
4、第十章 教案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课时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意义。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第十一章PPT
3、第十一章 教案
结束语 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1、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

 

1、教材使用与建设

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修订出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教学团队正在根据新的课程教学大纲编撰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讲义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参考》。

2、教学参考书及课外阅读参考书目

(1)《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2)《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4,1993年。

(3)《江泽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

(4)《胡锦涛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8,2017年。

(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出版社,2018年。

(7)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

 

3、多媒体材料

《复兴之路》(2007年);《建国大业》(2009年);《建党伟业》(2011年);《辉煌中国》(2017)。


武汉理工大学
15 位授课老师
权宗田

权宗田

教授

郭国祥

郭国祥

教授,博导

雷江梅

雷江梅

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