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消费者安全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食物和人,即研究食物与健康的关系,主要是研究食物中的有害成分与健康的关系。本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从预防医学和食品科学的观点出发,掌握食品卫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对食品原料进行鉴别和筛选、对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及对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独立处理的基本技术与实践技能,为今后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消费者安全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食物和人,即研究食物与健康的关系,主要是研究食物中的有害成分与健康的关系。本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从预防医学和食品科学的观点出发,掌握食品卫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对食品原料进行鉴别和筛选、对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及对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独立处理的基本技术与实践技能,为今后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消费者安全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食物和人,即研究食物与健康的关系,主要是研究食物中的有害成分与健康的关系。本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从预防医学和食品科学的观点出发,掌握食品卫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对食品原料进行鉴别和筛选、对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及对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独立处理的基本技术与实践技能,为今后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1: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的标准与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培养学生食品安全意识、风险意识与预警意识。
课程目标 2:掌握食品卫生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能够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独立设计并完成对食品卫生问题的定性检测与定量评估。
课程目标 3:掌握食品污染源及控制措施,能够判断食品加工工艺中的食品安全风险,并设计出创新性的应对方法或改进措施。
课程目标4:掌握环境污染物对食品卫生与安全的影响,理解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程目标5(思政目标):理解食品从业人员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食品质量安全守护者,为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
成绩 要求
考核要求:
1. 课程考核应做到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2. 考核形式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平时作业、阶段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大作业、小论文、项目设计和作品等。
3. 考核要求包括作业次数、考试方式(开卷、闭卷)、项目设计要求等。
4. 考核内容包含课程思政成效考核。
课程大纲
绪论
1.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现状
2.食品卫生对食品生产企业的重要性
3.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4.食品卫生学的基本概念
5.食品卫生学主要学习内容
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
2.1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
2.2 细菌性食物中毒
2.3 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沙门氏菌、肉毒梭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2.4 真菌及其真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
2.5 食源性病毒对食品的污染
2.6 寄生虫对食品的污染
食品中的化学性危害
3.1 天然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其控制
3.2 有害金属对食品的污染及其控制
3.3 有害化合物对食品的污染及其控制
3.4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
3.5 农兽药残留对食品的污染
3.6 食品加工中产生的化学危害
3.7 食品包装材料的污染
食品质量监督管理
4.1 良好操作规范(GMP)
4.2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4.3 HACCP在食品卫生管理中的建立与执行
4.4 巴氏杀菌发酵乳制品(HACCP)
4.5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
食品安全与标准法规
5.1食品标准与法规绪论
5.2 食品法律法规概述
5.3 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
5.4食品标准概述
5.5 我国的食品标准
5.6 国际食品标准法规
5.7 食品生产的市场准入和监管
5.8 食品认证
各类食品的卫生管理及预防措施
6.1乳和乳制品的卫生及管理
6.2 肉和肉制品的卫生及管理
6.3 水产品的卫生及管理
6.4 粮食类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6.5 食用油脂的卫生及其管理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