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大学计算机B
第5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4年02月28日 ~ 2024年06月30日
学时安排: 2-4小时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709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大学计算机B》课程是面向大一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融合MOOC、QQ、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开展教学,突出“思政素养”和“计算思维”培养。课程组在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双向参与—两线融合—三环互动—三效一体”的贯通式教学模式。
《大学计算机B》课程是面向大一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融合MOOC、QQ、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开展教学,突出“思政素养”和“计算思维”培养。课程组在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双向参与—两线融合—三环互动—三效一体”的贯通式教学模式。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一、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本课程是文科专业大一新生的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致力于夯实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数字素养。本课程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为:

1.能描述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组成及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能说明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沿。

2.能应用计算思维来解决自然/社会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框架,能够分析与解释应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典型案例。

3.能分析与解释程序、数据管理、网络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应用程序、数据管理、网络相关知识来解决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4.能检索与获取、分析与鉴别、处理与应用相关信息,具备能够综合应用信息安全知识进行信息保护的数字素养。

(二)课程思政目标

本课程融课程思政于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全过程,本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为:

1.有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有钻研精神和自主创新意识,富有探究热情与创新精神,能用真理引领认知、指导实践,能将计算机知识融入专业领域,能应用计算机知识与能力不断实践、不断钻研、不断创新。

3.有文化自信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能对多元文化进行鉴赏和选择,遵守社会规范,具有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

4.有责任感,勇于担当,有现代科学意识,有扎实学识,有成才报国之志,能应用计算机知识与能力于专业领域,有结合计算机知识与能力推动社会、经济、科技等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单元    计算机导论

    第二单元    语义符号化

    第三单元    程序

    第四单元    计算机组成与工作原理

    第五单元    计算机系统管理

    第六单元    程序设计语言

    第七单元    数据管理与利用

    第八单元    网络基础

    第九单元    利用网络

    第十单元    网络与经济

    第十一单元  信息安全

    第十二单元  信息保护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针对一年级新生,多以案例讲解方式引出问题及概念,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其手段主要包括: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案例介绍相关的概念及原理。

2.坚持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教学内容安排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尽可能边演示边讲解,化繁为简,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应用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4.注重课后练习,大力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特色

本课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色,一是融合MOOC、QQ、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开展教学,突出思政素养、计算思维和数字素养培养;二是课程组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双向参与—两线融合—三环互动—三效一体”的贯通式教学模式。

显示全部
成绩 要求

本课程结合线上成绩和线下成绩,按结构化评分方式给出总成绩。

课程大纲
计算机导论
课时目标:[1] 识记:计算,计算机,自动计算,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及发展历程。[2] 领会:计算机的思维过程,自动计算的实施过程。[3] 应用:能够熟练解读现代计算机的CPU、存储设备、输入与输出设备的性能指标。[4] 情感:能通过教学中融入的课程思政内容和课程思政案例增强家国情怀、大国工匠精神、使命担当、法治意识和工程伦理等。
[知 识 点]
计算机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课程;计算机与计算的关系,计算与自动计算;计算系统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应用前沿及应用实例;计算思维。
[学 时 数]
4学时
语义符号化
课时目标:[1] 识记:二进制的逻辑运算,信息的基本度量单位,英文字母的ASCII编码。[2] 领会:二进制对语义的符号表示。[3] 应用:能够熟练地进行二进制的逻辑和四则运算。 [4] 情感:能通过教学中融入的课程思政内容和课程思政案例增强家国情怀、大国工匠精神、使命担当、法治意识和工程伦理等。
[知 识 点]
语义符号化的表达;二进制与逻辑运算;信息的度量单位;信息的编码(ASCII)。
[学 时 数]
4学时
程序
课时目标:[1] 识记:计算系统,指令,程序,程序执行机构。[2] 领会:程序指令的组合、抽象与构造。[3] 应用:能够对程序指令进行抽象。[4] 情感:能通过教学中融入的课程思政内容和课程思政案例增强家国情怀、大国工匠精神、使命担当、法治意识和工程伦理等。
[知 识 点]
计算系统及其构成;程序与计算系统的关系;程序的构成。
[学 时 数]
2学时
计算机组成与工作原理
课时目标:[1] 识记:图灵机,冯•诺伊曼计算机,CPU,存储器。[2] 领会:指令的执行过程。[3] 应用:能准确描述机器指令与高级语言的执行过程。[4] 情感:能通过教学中融入的课程思政内容和课程思政案例增强家国情怀、大国工匠精神、使命担当、法治意识和工程伦理等。
[知 识 点]
图灵机的思想及模型;冯•诺伊曼计算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存储器;CPU;程序设计语言。
[学 时 数]
4学时
计算机系统管理
课时目标:[1] 识记:现代计算机的构成;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内存;外存。[2] 领会:存储体系构成;操作系统功能。[3] 应用:能说明如何实现操作系统与计算机资源的高效利用。[4] 情感:能通过教学中融入的课程思政内容和课程思政案例增强家国情怀、大国工匠精神、使命担当、法治意识和工程伦理等。
[知 识 点]
现代计算机的构成:存储体系、操作系统、内存管理、程序、进程;现代计算机的演化。
[学 时 数]
4学时
程序设计语言
课时目标:[1] 识记: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的转换;计算机语言的发展过程。[2] 领会:源程序;编译程序。[3] 应用:能够应用可视化编程语言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4] 情感:能通过教学中融入的课程思政内容和课程思政案例增强家国情怀、大国工匠精神、使命担当、法治意识和工程伦理等。
[知 识 点]
机器语言;高级语言;计算机语言发展;程序的基本元素;计算机如何执行程序;程序设计的基本要素;利用可视化编程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学 时 数]
2学时
数据管理与利用
课时目标:[1] 识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2] 领会: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功能(用户角度、系统角度)。[3] 应用:能够利用现有数据库管理系统构建数据库及数据表,能够使用SQL语句对数据库数据进行增、删、查、改操作。[4] 情感:能通过教学中融入的课程思政内容和课程思政案例增强家国情怀、大国工匠精神、使命担当、法治意识和工程伦理等。
[知 识 点]
数据及其价值;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数据库使用;结构化数据库语言--SQL。
[学 时 数]
2学时
网络基础
课时目标:[1] 识记:网络拓扑结构,IP,域名,DNS。[2] 领会:网络协议。[3] 应用:能够说明IP地址分类、TCP/IP协议原理。[4] 情感:能通过教学中融入的课程思政内容和课程思政案例增强家国情怀、大国工匠精神、使命担当、法治意识和工程伦理等。
[知 识 点]
信息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协议;网络性能指标;网络类型;网线;集线器;路由器;IP地址;域名;无线网;TCP/IP。
[学 时 数]
2学时
利用网络
课时目标:[1] 识记:FTP、Telnet、Email、HTTP、URL、WWW。[2] 领会:云计算的基本概念。[3] 应用:能够应用HTML、XML编写网页。[4] 情感:能通过教学中融入的课程思政内容和课程思政案例增强家国情怀、大国工匠精神、使命担当、法治意识和工程伦理等。
[知 识 点]
网络服务(FTP、Telnet、Email、HTTP、URL、WWW);HTML、XML、云计算。
[学 时 数]
2学时
网络与经济
课时目标:[1] 识记:信息传播,思想传播,群体互动。[2] 领会:互联网的创新思维。[3] 应用:能够说明相关行业典型的互联网应用。[4] 情感:能通过教学中融入的课程思政内容和课程思政案例增强家国情怀、大国工匠精神、使命担当、法治意识和工程伦理等。
[知 识 点]
互联网的创新思维;典型案例中的创新思维(苹果公司,淘宝平台,支付宝,余额宝,网上银行,O2O)。
[学 时 数]
2学时
信息安全
课时目标:[1] 识记:信息安全,黑客,病毒,入侵,防火墙。[2] 领会:信息安全的外延。[3] 应用:能够利用现有技术防范计算机病毒及网络入侵。[4] 情感:能通过教学中融入的课程思政内容和课程思政案例增强家国情怀、大国工匠精神、使命担当、法治意识和工程伦理等。
[知 识 点]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及其意义;信息安全领域的内涵、外延及发展;黑客;计算机病毒及其机理;计算机病毒防范;网络入侵;防火墙。
[学 时 数]
2学时
信息保护
课时目标:[1] 识记:个人隐私,信息安全法规。[2] 领会:信息安全道德规范。[3] 应用:能够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4] 情感:能通过教学中融入的课程思政内容和课程思政案例增强家国情怀、大国工匠精神、使命担当、法治意识和工程伦理等。
[知 识 点]
个人隐私;信息安全法规;信息安全道德规范;信息保护案例。
[学 时 数]
2学时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

    1.选用教材

[1] 战德臣,张丽杰编著.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与信息素养(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8.

2.主要参考书

[1] 战德臣,聂兰顺等著.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1.

[2] 孙连科,顾健主编.计算机基础(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8.

西南科技大学
11 位授课老师
张广兵

张广兵

副教授

王耀彬

王耀彬

副教授

孙海峰

孙海峰

副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