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本课程是文科专业大一新生的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致力于夯实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数字素养。本课程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为:
1.能描述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组成及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能说明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沿。
2.能应用计算思维来解决自然/社会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框架,能够分析与解释应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典型案例。
3.能分析与解释程序、数据管理、网络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应用程序、数据管理、网络相关知识来解决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4.能检索与获取、分析与鉴别、处理与应用相关信息,具备能够综合应用信息安全知识进行信息保护的数字素养。
(二)课程思政目标
本课程融课程思政于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全过程,本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为:
1.有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有钻研精神和自主创新意识,富有探究热情与创新精神,能用真理引领认知、指导实践,能将计算机知识融入专业领域,能应用计算机知识与能力不断实践、不断钻研、不断创新。
3.有文化自信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能对多元文化进行鉴赏和选择,遵守社会规范,具有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
4.有责任感,勇于担当,有现代科学意识,有扎实学识,有成才报国之志,能应用计算机知识与能力于专业领域,有结合计算机知识与能力推动社会、经济、科技等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单元 计算机导论
第二单元 语义符号化
第三单元 程序
第四单元 计算机组成与工作原理
第五单元 计算机系统管理
第六单元 程序设计语言
第七单元 数据管理与利用
第八单元 网络基础
第九单元 利用网络
第十单元 网络与经济
第十一单元 信息安全
第十二单元 信息保护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针对一年级新生,多以案例讲解方式引出问题及概念,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其手段主要包括: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案例介绍相关的概念及原理。
2.坚持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教学内容安排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尽可能边演示边讲解,化繁为简,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应用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4.注重课后练习,大力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特色
本课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色,一是融合MOOC、QQ、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开展教学,突出思政素养、计算思维和数字素养培养;二是课程组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双向参与—两线融合—三环互动—三效一体”的贯通式教学模式。
本课程结合线上成绩和线下成绩,按结构化评分方式给出总成绩。
1.选用教材
[1] 战德臣,张丽杰编著.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与信息素养(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8月.
2.主要参考书
[1] 战德臣,聂兰顺等著.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1月.
[2] 孙连科,顾健主编.计算机基础(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