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人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与《民法典》密切相关。《民法I》课程以《民法典》为主要法律依据,尤其注重介绍我国民法典的总则编的相关规定。通过本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法学的新发展,掌握民法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民事法律思想,获得法律思维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律条文等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处理纠纷的综合素质,为将来从事相关司法实践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注重“课程思政”效果,力求使学生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提升政治认知和道德素养,树立作为法律职业者的职业伦理观。
本课程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法律条文讲解、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法律的实际应用。
1.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民法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民事法律关系及其构成要件、民事主体的种类与基本内容,民事法律行为理论的核心内容、代理、诉讼时效与权利的行使,并能够初步运用民法学理论知识和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对案件进行法律分析。
2.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学习民法学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应用民法理论和民法规范分析和解决民事法律问题的基本技巧、方法和能力,为将来学习民法学的其他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3.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民法学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民事法律思想,了解国家当前的政策法律、法规,了解民法学的新发展,掌握民法学的基本思考方法,获得法律思维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律条文等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处理纠纷的综合素质。
1.总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
2.平时成绩(100分)=作业平均成绩(25分)+测试平均成绩(25分)+讨论成绩(10分)+观看视频成绩(20分)+课堂表现(20分),其中作业平均成绩为每次作业成绩的之和,进行折算,计分为25分;测试平均成绩为每次测试成绩的之和,进行折算,计分为25分;讨论成绩为每次2分,总和折算,计分为10分;观看视频每个2分,总和折算,计分为20分;课堂表现为事假、迟到、旷课、以及课堂活跃度等指标反映,作为系统中的域外成绩,总分100分,计分为20分。
3.期末考试成绩(100分):单项选择题20分,多项选择题20分,判断题10分,案例分析题50分。
1.《宪法》《法理学》相关知识;
2.阅读《民法典》;
3.收集民法案例,进行初步思考。
《民法学》(第二版),王利明、王卫国、陈小君,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
《民法(第九版)》,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
《民法练习题集》(第六版),王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
《民法总论》,梁慧星,法律出版社,2021年
《民法(第八版)》,魏振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
《民法学教程》,李永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释义》(上中下),黄薇主编,法律出版社出版,2020年
《民法总论(第二版)》,朱庆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德国民法总论》,迪特尔·梅迪库斯著,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
1.请用完整学号作为用户名,平时用邮箱登录,密码要记住。
2.作业发布等一般有时间限制,不要错过时间,每周都有课前观看视频学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