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门课程共有8章组成,从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入手,通过地租地价理论、区位理论、人本管理理论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城市土地第地籍、权属、利用和市场管理的诸多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土地信息管理引入GIS软件,以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最后通过国内外城市土地管理经验的学习,对我国现行的城市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能够提出相应的想法与建议。在教材的内容和课程设置中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土地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进入市场,有自己特性,课程讲授过程中要经常联系土地的自然、经济特性分析管理行为的本质。
(2)应联系我国土地管理的现状和不断变化的发展动态,引导学生认识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关注我国土地管理政策的发展趋势。
(3)针对房地产专业学生所学课程结构中缺少必要的管理学基础理论的实际情况,联系管理学原理,系统介绍土地管理的涵义、任务、内容和主要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达到以下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系统掌握土地管理的原理、内容和方法,了解土地管理与房地产业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2、结合当前土地管理的一些热点问题,通过土地管理案例分析和操作实务,让学生在掌握土地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期末成绩的组成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考勤: 10分,占10%。
2,作业(含自主测试):20分,占20%
3,期末考试:70分,占70%。
第一章 绪论 4学时
第二章 城市土地管理的理论依据 8学时
第三章 地籍管理 6学时
第四章 土地权属管理 10学时
第五章 城市土地利用管理 8学时
第六章 城市土地市场管理 8学时
第七章 土地信息管理 2学时
第八章 我国港台地区及国外城市土地管理 2学时
1、自然地理中的土壤肥力基础知识;
2、生态学中有关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
3、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市场的基本理论;
4、城市规划中容积率,建筑密度等基本概念;
5、管理学中管理基本知识。
[1] 陆红生、王秀兰.土地管理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
[2] 李元.中国土地资源.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0年
[3]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
[4] 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5] 朱德海.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
[6] 胡存智.土地登记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国农业社
[7] 伊利(美).土地经济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8] 柴强.各国(地区)土地制度与政策.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土地与土壤的区别是什么?
答: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生产植物的疏松表层。而土地的含义更广。从本质特征看,土地——生产力,土壤——肥力。 从形态结构看,土地——是地上层、地表层和地下层组成的立体垂直剖面,土壤只是地表层的一部分。
2、地价与一般商品的价格形成机制有何不同?
答:(1)高低不由生产成本决定;(2)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3)地区性和个别性;(4)呈明显上升趋势。
3、什么是地籍?
答:是土地的户口,是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4、判断一种土地制度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是什么?
答:(1)是否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2)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3)是否有利于保障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基本利益;(4)是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5)是否能兼顾国家的利益。
5、什么是闲置土地?
(1)未按建设用地批准书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开发利用土地的;
(2)核准使用的土地,自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生效或建设用地批准书颁发之日满1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
(3)已动工开发,但开发建设面积不足应开发建设面积的1/3,或投资额不足总投资额25%且未经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1年的;
(4)法律、行政法规有其他规定的。
6、我国城市土地市场层次结构是怎样的?
答:(1)城市土地一级市场:城市土地所有者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让与城市土地使用者;
(2)城市土地二级市场:城市土地一级市场的土地使用权受让者将剩余年期的土地使用权让予其他土地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