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日本语言与社会文化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5月06日 ~ 2026年01月17日
学时安排: 3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13周,共37周 已有 7 人参加
立即参加
spContent=本课程以“日本语言、文学、社会与教育”为核心,围绕24个精心设计的小专题,带领学生多维度理解日本文化的丰富面貌。从“鬼怪与锦鲤”看日本文化中的符号象征,到探讨“夫妇同姓”与“上有老下有小”背后的社会结构转型;从解读物语传统与神话叙事中的文学意象,到对比中日大学生的学习与就业生活;再到AI如何改变语言学习与教育模式,本课程既有传统文化的深度,也关注科技社会的前沿。 课程以线上慕课形式呈现,结合视频讲解、讨论互动与实践任务,适合语言、人文、社会科学等方向的学习者。你将不仅提升日语学习与分析能力,更能理解日本社会背后的文化逻辑,培养跨文化思维与批判性视角。欢迎你加入本课程,一起重新认识一个多面而深刻的日本!
本课程以“日本语言、文学、社会与教育”为核心,围绕24个精心设计的小专题,带领学生多维度理解日本文化的丰富面貌。从“鬼怪与锦鲤”看日本文化中的符号象征,到探讨“夫妇同姓”与“上有老下有小”背后的社会结构转型;从解读物语传统与神话叙事中的文学意象,到对比中日大学生的学习与就业生活;再到AI如何改变语言学习与教育模式,本课程既有传统文化的深度,也关注科技社会的前沿。 课程以线上慕课形式呈现,结合视频讲解、讨论互动与实践任务,适合语言、人文、社会科学等方向的学习者。你将不仅提升日语学习与分析能力,更能理解日本社会背后的文化逻辑,培养跨文化思维与批判性视角。欢迎你加入本课程,一起重新认识一个多面而深刻的日本!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你是否曾疑惑:为什么日本男女说话方式不同?日语中有哪些我们容易忽略的禁忌用语?又或者,你是否好奇“蛙化现象”这种网络流行语背后隐藏了怎样的文化心理?《日本语言与社会文化》这门课程,正是为了解答这些问题而设计的。


本课程以“语言”为切入口,带你走进日本的社会文化脉络。课程内容涵盖语言结构、表达习惯、文学传统、宗教信仰、地域风俗等多个维度,围绕24个紧扣实际、引发思考的主题展开。例如,我们会探讨《古事记》中的神话母神、解读《风土记》是否只是地理书,还会通过分析当代流行语来窥见年轻一代的价值观。通过这些内容,你将不仅掌握地道的日语表达,更重要的是能读懂日本社会背后的文化逻辑与思维方式。


每一节微课用简洁明快的方式呈现一个知识点,既便于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又能保证系统性与深入性。课程内容结合现实话题与历史背景,语言生动,视角新颖,既有趣味性,又具备跨文化理解的实用价值。


无论是准备赴日交流、希望提升语言应用能力,还是对日本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这门课都将是你不可错过的选择。欢迎走进《日本语言与社会文化》的课堂,和我们一起用语言打开理解一个国家的钥匙。

成绩 要求

本课程为线上慕课,采用灵活的评估方式,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充分掌握课程内容并提高分析与应用能力。课程成绩将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定:

  1. 学习进度与在线参与(30%):学生需要按时完成每个模块的视频观看与相关的在线学习活动。积极参与课程论坛讨论并分享个人观点是评估标准的一部分,展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参与度。
  2. 作业、小组项目与课后反思(30%):每个章节模块结束后,学生需完成指定的作业,作业将围绕课程的核心内容进行设计,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应用。作业可以包括短文、案例分析、反思报告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并巩固学习内容。
  3. 期末论文(40%):期末论文要求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学生需提交一篇2000字左右的论文,展示学术研究能力、独立思考和写作能力。论文内容将全面评估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深度及其分析能力。

评分标准分为五个以下等级:

90-100分:优秀(A)

80-89分:良好(B)

70-79分:中等(C)

60-69分:及格(D)

59分及以下:不及格(F)

课程大纲
日语与交流文化:语言结构及社会语用初探
课时目标:本章将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日语的语言结构与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日语如何反映不同的社会规范与交流策略。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提升日语语言技能,还能更好地融入日本社会的语言氛围。完成本章学习后,学生应能:(1)理解日语的语言特征与历史背景:了解日语的起源、语言体系及其与其他语言的关系,掌握日语在日常交流中的基本运作方式,拓展对日本文化和社会的理解。(2)掌握敬语体系与性别语言差异:深入学习日语敬语的核心结构与使用场合,认识性别和身份对日语表达的影响,消除日语敬语使用中的常见误区,能够灵活应对不同社交场合。(3)解读日语中的文化禁忌与流行语:探索日语交流中的忌讳表达,理解其背后的文化逻辑,掌握当代日语流行语及其社会背景,培养在跨文化交流中恰当运用日语的能力,提升与日本人沟通的自信与敏感度。
1.1 日语的血统搞清楚了吗?
1.2 用日语敬语时容易犯哪些错?
1.3 日本男女讲的日语一样吗?
1.4 日本人忌讳哪些话?
1.5 日语哪些地方难倒外国人?
1.6 日语流行语“蛙化现象”指的是什么?
文学中的日本文化想象:从神话叙事到物语传统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本章将带领学生通过日本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深入探讨日本传统文化中的世界观、审美理念与人际互动方式。通过对《古事记》《风土记》《竹取物语》《伊势物语》《源氏物语》等文学巨著的细致分析,学生将更好地理解日本文化如何在神话、物语和诗歌中得到传承和表现。完成本章学习后,学生应能:(1)揭示日本古代文学中的文化功能与神话结构:通过分析《古事记》《风土记》等作品,学生将理解神话人物(如伊邪那美)在日本文化中的重要性,认识这些文本如何塑造日本的文化认同和自然观,提升对日本传统神话结构的认识。(2)探索日本古代文学中的情感表达与社会身份:通过对《竹取物语》《伊势物语》《源氏物语》等作品的分析,学生将深入理解古代文学中的情感叙事、女性形象及社会角色,探讨这些作品如何反映古代日本的社会结构、阶层关系与人际互动。(3)培养跨文化比较思维,深化中日文学理解:通过分析汉诗在日本文学中的接受与转化,学生将培养跨文化比较思维,了解中日文学传统的交流与融合,从而提升对两国文学文化背景的深度理解,并能在不同文化之间建立联系与比较分析的能力。
2.1 《古事记》里的母神伊邪那美真是因为生育火神而死的吗?
2.2 《风土记》只是一本单纯的地理书吗?
2.3 日本也有汉诗吗?
2.4 《竹取物语》里的辉夜姬和斑竹姑娘一样吗?
2.5 《伊势物语》里青梅竹马的爱情真的完美无瑕吗?
2.6 几乎全员美人的《源氏物语》里、末摘花是个怎样的存在?
社会与文化观念的冲突与变迁:日本社会的变革与挑战
课时目标:本章将引导学生探讨日本社会中的文化现象与传统观念,帮助学生理解日本在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如何面对文化冲突与变迁。通过分析多个社会议题,学生将获得对日本文化与社会变革的深刻理解。完成本章学习后,学生应能:(1)分析日本传统与现代文化现象的关系:探讨日本文化中的神话、鬼怪、锦鲤等传统符号与现代社会认知之间的联系,并理解这些文化元素如何影响日本社会的价值观与身份认同。(2)理解日本社会的现代挑战与家庭结构变迁:研究“上有老,下有小”现象及其带来的社会风险,分析家庭结构的变化、老龄化问题以及这些变化对日本社会政策与性别、婚姻观念的影响。(3)考察学术界与社会文化的互动:讨论日本大学教授的角色及学术界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分析以上野千鹤子为代表的教授对女性学的贡献,并分析文化冲突与社会变迁在日本高等教育和学术界中的体现。
3.1 日本的鬼是妖怪吗?
3.2 你转发的锦鲤来自哪里?
3.3 东京大学的教授都是象牙塔里的存在吗?
3.4 上野千鹤子是谁?
3.5 “上有老,下有小”正在成为日本社会的新风险吗?
3.6 “夫妇同姓”是日本社会的传统吗?
教育与科技的融合与挑战:日语学习与教育模式的创新
课时目标:本章将引导学生探索AI技术如何在日语学习、教育模式与学生就业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比较中日教育体系的异同。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科技对教育的深远影响,并掌握如何在现代教育环境中充分利用科技工具。完成本章学习后,学生应能:(1)掌握AI在日语学习中的创新应用:深入了解如何运用AI辅助日语学习,从基础入门到进阶阶段,探讨AI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人需求提供定制化学习方案,提升语言学习的效率与效果。(2)分析AI对日本教育体系的变革:探索AI如何影响日本的教育结构与课堂教学,包括个性化教育、智能化评估和虚拟学习环境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将能够评估AI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潜力与挑战。(3)比较中日教育体系及其对就业的影响:通过比较中日大学生的教育经历与大学生活,分析两国在教学方法、校园文化以及毕业后就业市场的差异。学生将理解这些差异如何影响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进而思考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应对不同国家教育体系的挑战。
4.1 如何用AI帮我们学日语?(入门篇)
4.2 如何用AI帮我们学日语?(进阶篇)
4.3 AI如何影响日本教育?
4.4 在日本考大学很”卷“吗?
4.5 中日大学生的大学生活有何不同?
4.6 日本大学生毕业后好找工作吗?
展开全部
东南大学
3 位授课老师
陆薇薇

陆薇薇

教授

魏青青

魏青青

杨曈

杨曈

副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