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2025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4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3月16日 ~ 2025年06月01日
学时安排: 1-2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3407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根据《山东大学关于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行动方案(2022-2025)》,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学实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根据《山东大学关于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行动方案(2022-2025)》,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学实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后设立的课程。不同于历史专业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之一,这门课是从历史教育的角度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叙述和分析,使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拥护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本课程致力于建设在思政课知识体系与信念体系中起基础性作用、基于现代教学理念、真正体现大学学段特点的《纲要》课。坚持“史实—规律—信念—行动”四位一体教学设计理路,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巩固的桥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产出为导向。

成绩 要求

spoc课程:满分100分,主要包含视频观看(50分)、课后题(50分)。最终成绩折合为过程性考核成绩的30%。

课程大纲
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
课时目标: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差距,认识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总根源。把握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历史进程。能够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分析和总结近代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教训,了解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道路的艰辛,坚定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性。
1.1一口通商与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的开始
1.2《南京条约》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1.3罗伯特·赫德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4民族意识的觉醒
1.5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课时目标:使学生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的过程,能够运用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分析早起探索活动的作用及局限。正确理性认识早起探索失败的教训,提升情感认知。
2.1洪秀全与拜上帝教
2.2《天朝田亩制度》
2.3北洋水师
2.4康梁的维新思想
2.5戊戌六君子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课时目标:使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过程、作用影响。让学生突破教材思维,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提升情感认知,感悟旧民主主义为什么不能挽救民族危亡。
3.1五大臣出洋考察
3.2邹容与《革命军》
3.3孙中山早期的革命历程
3.4武昌起义
3.5曹锟贿选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
课时目标:使学生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代背景、过程,以及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展。全面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能够准确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引导学生感悟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提升学生情感认同。
4.1思想大转折: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
4.2民族解放的新希望: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步传播
4.3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基因
4.4长辛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摇篮
4.5打倒列强除军阀: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课时目标:使学生了解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继续革命和怎样继续革命。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学以致用,分析土地革命战争兴起、发展的必要性、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感悟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艰苦奋斗的精神,明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明确新时代的大学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使命
5.1东北易帜
5.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5.3古田会议
5.4中央苏区的政权建设
5.5长征精神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课时目标:使学生认清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了解中国军民的局部抗战与全国性抗战的历史,把握两个战场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与方法论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6.1日军细菌战与化学战
6.2西安事变
6.3远征军
6.4百团大战
6.5抗战胜利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课时目标:使学生了解解放战争胜利发展过程及人民共和国方案的提出和实施。使学生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与方法论分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解放战的胜利,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实现思政课堂立德树人教学目的。
7.1重庆谈判
7.2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7.3国统区的经济崩溃
7.4淮海战役
7.5“紫石英”号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课时目标:使学生认识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历程。使学生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与方法论分析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必要性和曲折性。引导学生体悟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艰辛历程及取得的巨大成就,坚定道路自信。
8.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8.2“三反”“五反”
8.3荣氏企业的公私合营
8.4中共八大前后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8.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以科学技术为例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课时目标:使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的历程及成就。使学生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与方法论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与发展的必然性。引导学生感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提升学生情感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9.1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9.2恢复高考:改革开放的人才支撑
9.3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9.4南方谈话:改革开放的崭新阶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突破
9.5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课时目标:使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发展历程及取得伟大成就。使学生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与方法论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性。引导学生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取得的伟大成就,提升民族自豪感,坚定道路自信。
1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10.2 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10.3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10.4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具有里程碑意义
10.5 党的二十大的召开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

【教材1】马工程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年版)(规划教材)

【参考资料1】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

【参考资料2】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年版。

【参考资料3】《中国共产党的100年》,中共党史出版社2022年版。

山东大学
4 位授课老师
杜恩义

杜恩义

助理研究员

吴磊

吴磊

副教授

毕秋

毕秋

助理研究员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