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水鸣溅溅。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道,共同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孕育了璀璨的中华文明。
大河上下满目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找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黄河元素的契合点,讲好黄河故事,传承中华文明,是我辈之使命与责任。
本课程旨在以历史发展时间为线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典型标志和特殊价值的文化遗址、文学现象、文学作品、文化名人、艺术形式等为主要内容,以落实立德树人总任务为导向,将文学文化传承与黄河元素熔炼在一起。教学形式上不局限于课堂讲授,而且还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媒介和纪录片、电影、艺术展演等多媒体教学资源来扩充课堂容量,力争做到专业性与趣味性兼顾、文学性与通俗化并存。课程设计方面,本着小处着手,以点带面,一叶知秋的原则,通过对传统文学文化中涉及黄河主题内容的挖掘和讲述,使同学们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领略沿黄流域文化的璀璨及深远的影响,以此培养同学们的家国情怀,增强同学们的民族文化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三个大方面,其中过程性评价主要依据雨课堂中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发言情况、活跃度等赋分,日常课堂中的点名发言同样具有参照意义;总结性评价包含日常雨课堂中的随堂测试,期末论文作业等;增值性评价针对学生出彩表现适当加分等。
1、黄河之水天上来:走进黄河
2、河流域人类文明的互动
3、源远流长:黄河流域古文明
4、初民的咏叹:《诗经》
5、孔子仁:儒家思想介绍
6、关公义:关羽崇拜及形象演变
7、文学的觉醒
8、庙堂与江湖:水浒文化
9、鬼狐妖魅:《聊斋》及其思想
10、司马迁与史传文学传统
11、侠骨柔肠:武侠世界
12、红色信仰: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13、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
14、沿黄古代建筑赏析
15、沿黄民间文化
16、结课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