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是智能建造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课程面向一年级学生,无先修课程要求,为《建筑结构与识图》《建筑施工技术》《BIM 技术应用》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准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掌握基础与地下室、墙体、楼地面、楼梯、屋顶、门窗、变形缝的常见建筑构造做法,掌握识读及绘制建筑施工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具备规范制图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和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岗位所必需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基于施工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本课程结合1+X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的培训内容,以及山东省高职院校土建施工专业建筑工程识图技能大赛的选拔培训,根据《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55031-2022)、《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7)、《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55037-2022)、《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的要求,参考各类专业图集,以真实的建筑施工图为项目载体,最终选取了与岗位职责、行业发展、考证、大赛关系最为紧密的内容,将其编制为2个项目,2个项目下设若干任务及子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 掌握基础与地下室、楼板、墙体、屋顶、楼梯、门窗、变形缝的构造,掌握常见的典型构造做法尺寸及要求,能够精确识读和绘制典型构造图。
(2) 掌握建筑施工图的内容和识读方法,能够在规定时间内精确识读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剖面图、建筑详图,能够从消防安全疏散、节能环保、总平面布局等方面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综合分析,能够回答图纸相关问题,补绘部分施工图,或根据设计变更进行图形修改等。
1.素质目标
(1)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
(4)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
(5)具有执着专注、精益求精、 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6)具有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
(7)具有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
(8)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精神;
(9)具有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
(10)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2.知识目标
(1)掌握基础、地下室、墙体、楼板、楼梯、装饰、屋顶、门窗和变形缝的构造组成和要点;
(2)掌握建筑施工图纸的组成、识读的内容和顺序。
(3)掌握国家制图标准的有关规定;
(4)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安全消防等知识;
(5)掌握建筑平面设计、剖面设计和立面设计的原理;
(6)掌握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等新技术、新方法与新发展趋势。
3.能力目标
(1)具有准确识读建筑施工图的能力;
(2)具有规范绘制建筑施工图的能力,所绘图样符合国家制图标准,且图面整洁,布局美观;
(3)具有根据国家规范和标准图集,进行基础地下室、墙体、楼板、地坪、台阶、楼梯、墙面装饰、地面装饰、顶棚装饰、屋顶、门窗和变形缝的建筑构造设计的能力;
(4)具有进行一般中小型民用建筑方案初步设计的能力;
(5)具有检查并指出建筑施工图中不符合设计规范之处的能力;
(6)具有根据设计变更对建筑施工图进行修改和补绘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8)具有一定的设计文件编制能力。
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增值性评价三个维度。以培养德技双修高素质智能建造技术人才为出发点,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和行业企业对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所需的职业岗位能力为依据,确定考核评价指标,将对学生基础知识、读图及绘图操作技能、职业素养及思政元素、创新能力等的考核融入到教学全过程,再结合课程性质及各考核指标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考核方法,以此构建出完整考核评价体系,更好地发挥考核评价对教学过程的监控、激励和反馈作用。
其中,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50%,依托3个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50%,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奖励加分是为了奖励学习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具体分配情况如下图所示。
本课程建议选用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筑构造与识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2023,胡敏)。
教学资源包括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其中线上资源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课件、电子教材、习题与答案、模型动画等及网络教学平台生成性资源,通过自建、改造和引进等方式开发;线下资源包括教学所需项目图纸、实物模型、考试或竞赛题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