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黄河文化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4月30日 ~ 2025年06月18日
学时安排: 待定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0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黄河浩浩荡荡,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灿烂辉煌的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表征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基因、蕴含着中华民族积极的行为准则、凝结着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追求。黄河流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是华夏民族的诞生之地,也是各民族和文化的交流交融之地,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必须讲好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挖掘时代价值,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黄河浩浩荡荡,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灿烂辉煌的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表征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基因、蕴含着中华民族积极的行为准则、凝结着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追求。黄河流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是华夏民族的诞生之地,也是各民族和文化的交流交融之地,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必须讲好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挖掘时代价值,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课程背景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黄河浩浩荡荡,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灿烂辉煌的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2.黄河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表征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基因、蕴含着中华民族积极的行为准则、凝结着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追求。


3.齐鲁工业大学重点建设黄河文化在线课程,通过讲好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挖掘时代价值,引导受众认同黄河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助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课程目标


1. 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通过系统学习黄河流域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深对黄河文化的认识。


2. 通过黄河故事、黄河文化,深刻理解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汲取在新时代奋进的精神力量。


3. 通过学习黄河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增强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责任感,传承弘扬好黄河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课程设计原则


1.主题明确,立意高远,聚焦黄河文化,通过8个主题展开黄河文化的讲述,展现古往今来的黄河文化故事,立体展示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


2.重点突出,重在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发掘黄河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


3、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运用现代化呈现手段和通俗活泼的语言讲好黄河文化故事。

成绩 要求

课程总成绩由两部分构成:线上成绩占百分之七十,平时成绩(含作业)占百分之三十。

其中线上成绩包括:

平时成绩50分:平时成绩=学习进度分 (40.0分)+学习互动分 (10.0分);

单元测试成绩10分;

期末考试成绩40分:期末考试得分 = 期末考试实际得分/期末考试总分* 权值;

采用线上期末考试形式作为期末考试成绩。

试卷:线上随机组卷考试。

课程大纲
绪章 黄河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课时目标:(1)黄河不仅是地理上的巨流,也是中华民族心灵的源泉,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标识和徽记,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 (2)使学生初步了解黄河文化的鲜明特征及其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3)帮助学生认识到黄河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深刻联系。 (4)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0.1引言
第一章 黄河和黄河文化概况
课时目标: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享有四渎之宗的崇高地位。黄河文化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九曲十八弯的黄河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最终注入渤海。史前时期,黄河流域因其适宜的气候、水、土等资源成为中华民族最早的家园之一,并由此创造出灿烂辉煌的黄河文化。 (1)了解黄河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情况。 (2)掌握黄河文化产生、发展、定型三个发展阶段。 (3)熟记黄河文化根源性、正统性、连续性等鲜明特征,理解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文化。 (4)理解黄河文化内蕴的家国天下、自强不息、敬天保民等思政元素,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
1.1认识我们的母亲河
1.2黄河文化概览
第二章 黄河文化: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课时目标: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从黄河流域灿烂的远古文化,到礼乐文明与人文养成,再到中华民族的形成,无不展示出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及重大意义。本章拟通过几个具体的文化类型和文化遗址,透视黄河文化在华夏文明起源和形成中的地位,主要包括史前时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华夏民族的形成;信史时代的殷墟与甲骨文、分封宗法与周礼。 (1)了解黄河流域几个有代表性的文化类型和文化遗址的情况: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殷墟与甲骨文。 (2)掌握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 (3)理解分封宗法与周礼内蕴的家国情怀、秩序意识、道德规范与伦理观念、德治与仁爱等思政元素。 (4)明晰黄河文化在华夏文明起源和形成中的地位,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与认同。
2.1史前考古--华夏文明的曙光
2.2信史时代——华夏文明的朝阳
第三章 黄河流域传统文化的故事(魂)
课时目标: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取之不竭的精神宝库,黄河流域的思想争鸣更是中华文明建构、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章旨在通过讲授黄河流域传统文化的思想脉络,特别是儒家思想与其他诸子思想,探讨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1)了解黄河流域思想争鸣的基本情况。 (2)掌握儒家思想与其他诸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与黄河文化的内在联系。 (3)理解这些思想如何共同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文化性格。 (4)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
3.1讲好黄河流域传统文化之魂
3.2发扬阶段:关学、洛学
3.3诸子百家思想
3.4名家思想
第四章 黄河流域民间文化故事
课时目标:(1)了解黄河流域的特色文化。 (2)掌握黄河文化中的曲艺形式、衣食住用和民谣民俗。 (3)熟记黄河流域特色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4)理解黄河流域特色文化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4.1曲艺唱腔中的黄河文化
4.2文化遗产中的黄河记忆
4.3艺术创作中的黄河特色
第五章 历史上的黄河水患与治理
课时目标:黄河宁,天下平。自古以来治理好黄河都是兴国安邦的大事。为了守护家园,历朝历代不断探索着黄河治理之路。从大禹治水到西汉贾让的“治河三策”,从东汉王景的“宽河行洪”到明朝潘季驯的“束水攻沙”。一代代华夏子孙用他们的智慧与决心,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治黄历史。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通过共同奋斗、相互支持,铸就了强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黄河不仅是中国的母亲河,更是中华民族团结与发展的象征,治理黄河的历史过程见证了各族人民在共同目标下携手合作的精神。 (1)了解黄河水患的类型及成因。 (2)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的治河人物及治河思路。 (3)感悟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智慧,以及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4)通过学习历史上的黄河治理,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与认同。
5.1黄河水患的成因与历史时期的黄河水灾
5.2历史上的治黄人物
第六章 黄河流域各族儿女保家卫国、自立自强的红色文化故事
课时目标: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黄河流域承载着丰富的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黄河流域的红色文化故事、红色精神、红色人物,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家国情怀,感悟黄河流域红色文化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有助于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广泛共识,增强对中华民族身份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让中华民族红色基因代代传承,让中华民族红色传统发扬光大。 (1)了解黄河流域红色文化的基本概念、丰富内涵。 (2)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黄河流域红色文化。 (3)理解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焦裕禄精神等具有代表性的黄河流域红色文化。 (4)明晰中国革命、建设时期黄河流域红色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当代价值与启示。
6.1延安精神
6.2黄河大合唱
6.3沂蒙精神
6.4南泥湾精神
6.5红旗渠精神
6.6焦裕禄精神
第七章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治理黄河、确保大河安澜的故事
课时目标: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然而黄河水少沙多、河情特殊。党和国家对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颇为重视,治理黄河、实现黄河安宁,成为安民兴邦的大事。通过本章学习,了解1946年至2012年前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治理黄河、确保黄河安澜的故事,体悟治理黄河的非凡历程。共产党人治理黄河的探索,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治理和利用,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这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内涵和丰富外延,激励每一位中华儿女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了解黄河水少沙多、河道淤积、河情复杂等特点。 (2)掌握治河理念上从治理、开发到治理、开发与保护的转变。 (3)理解黄河文化所蕴含的科学精神、战天斗地的坚韧精神以及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等思政元素,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
7.1成立冀鲁豫黄委会 揭开治黄序幕
7.2人民治黄的伟大胜利—高村抢险
7.3实行宽河固堤 改变防洪形势
7.4根治黄河水害 开发黄河水利
7.5防洪方针和治河方略
7.6转变治河理念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7.7治理黄河的宝贵经验与精神品质
第八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各族人民建设生态优美和高质量发展黄河
课时目标:(1)保护黄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2019 年 9 月,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作出了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 (2)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国家重大战略。 (3)掌握黄河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 (4)熟记推进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原则方法。 (5)理解黄河文化育人实现路径。
8.1中国共产党人的黄河情怀(一)
8.2中国共产党人的黄河情怀(二)
8.3中国共产党人的黄河情怀(三)
8.4中国共产党推动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
8.5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现实路径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

1.吴衍涛编著:《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视阈下的黄河文化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 2023 年版。

参考教材

2.吴衍涛 滕培圣主编:《黄河文化概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2024 年版

齐鲁工业大学
5 位授课老师
滕培圣

滕培圣

副教授

孟新颖

孟新颖

讲师

吴衍涛

吴衍涛

吴衍涛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