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2年03月21日 ~ 2022年07月29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6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本课程将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有机结合,包含了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循证医学主要内容,由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疾病预防与控制、医学文献与证据检索等研究方向的教师执教,可以作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开展基础课学习的重要课程,也可供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学习使用。
本课程将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有机结合,包含了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循证医学主要内容,由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疾病预防与控制、医学文献与证据检索等研究方向的教师执教,可以作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开展基础课学习的重要课程,也可供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学习使用。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和卫生事件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流行病学是人们在同疾病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在近两百年的人类历史中,流行病学在保卫人类健康的事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进入20世纪以后,流行病学方法已成为医学领域内各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为医学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传染病的控制、安全的工作场所、食品与饮水卫生、慢性病危险因素的识别、母婴保健等成就的取得,无不与流行病学的作用密切相关。20世纪末,医疗卫生人员利用流行病学的原理与方法,取得了众多临床治疗的证据,促进了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的诞生。循证医学引导临床工作者使用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谨慎和明智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开创了医学的新时代。本课程包含了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重要内容,以方法学为主线,进行有机融合,由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疾病预防与控制、医学文献与证据检索等研究方向的教师执教,将为同学们提供别开生面的学习之旅。

授课目标
  1. 掌握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基本理论;

  2. 掌握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常用方法;

  3. 学习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基本技能;

  4. 培养使用流行病学方法解决医学问题的能力;

  5. 培养使用循证医学方法解决医学问题的能力。


课程大纲

绪章 流行病学与疫情防控(众志成城,抗击疫情)(2学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期,全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积极参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教授李栋带领团队教师制作完成了“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流行病学与疫情防控”的在线课程。结合疫情防控的整个过程,从践行初心使命,坚定四个自信以及流行病学学科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方面进行讲授。鼓励大家坚定理想信念,学好专业知识,科学精准防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公卫人的力量。

 

 

第一章 绪论 (2学时)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人类与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渐发展的一门科学,在疾病预防、控制和促进健康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研究方法、应用领域的不断完善与扩展,逐渐成为现代医学的基础学科。循证医学则是关于如何应用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进行医学实践与决策的学问。

章学习目的与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流行病学概念、内涵和任务,以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关系。

 

●1.1 医学的目标及其实现路径

 

主要介绍医学的目标和实现路径及其与流行病学的关系。

 

●1.2 流行病学的概念及其发展简史

 

主要介绍流行病学的定义、内涵和任务、发展简史等。

 

●1.3 流行病学的方法、观点和应用

 

介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类,流行病学观点,目的与应用领域等。

 

●1.4 从流行病学到循证医学

 

主要介绍临床流行病学概念、循证医学概念以及二者关系等。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4学时)

 

章节主要内容

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的人群现象,是描述疾病事件(发病、患病、死亡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区、哪些人群中发生及发生多少的现象,在流行病学中简称“三间分布”。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疾病流行强度、疾病分布的形式。

章学习目的与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常用疾病测量指标,疾病流行强度的使用方法,疾病分布的分类和应用,熟悉移民流行病学等流行病学方法的应用。

 

●2.1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主要学习疾病频率测量指标,包括发病频率、患病频率、死亡频率测量指标以及残疾失能指标。

 

●2.2 疾病流行强度

 

主要学习疾病流行的强度,包括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

 

●2.3 疾病的分布

 

主要学习疾病在人群、时间、地区上的分布及特点。

 

第三章 病因与病因推断(2学时)

 

章节主要内容

流行病学病因研究不仅关系到疾病的诊断,而且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直接相关,因为针对病因所采取的治疗手段和预防措施才是最有效、最积极、最根本的。流行病学的病因和病因推断,是从群体的角度探究疾病的病因或危险因素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形成了特有的因果思维方式和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对临床医学的病因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章学习目的与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需要同学们重点掌握流行病学病因的概念和因果关系的推断标准,熟悉病因模型、病因研究的方法、因果推断的逻辑关系和疾病与暴露关系的形式。

 

●3.1 病因的概念和病因模型

 

主要介绍了病因的流行病学概念,病因的作用性质分类以及常见的病因模型。

 

●3.2 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

 

主要介绍了因果研究的一般过程以及两种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

 

●3.3 因果关系的推断

 

主要介绍了疾病与因素间关联的形式以及Hill的因果关联推断标准。

 

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4学时)

 

章节主要内容

描述性研究也称描述流行病学,是利用已有的资料或对专门调查的资料,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特征,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本章主要介绍常用的描述性研究方法。

章学习目的与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常用描述性研究方法的概念、设计要点及数据分析方法等。

 

●4.1 描述性研究概述

 

主要介绍常用描述性研究方法的分类和用途。

 

●4.2 现况调查

 

重点介绍现况调查的定义、设计、实施、数据分析和用途等。

 

●4.3 生态学研究

 

主要介绍生态学研究的概念、原理、类型和用途等。

 

第五章 队列研究(4学时)

 

章节主要内容

队列研究是通过随访暴露于某可疑因素与未暴露于此因素的两组人群,或暴露程度不同的几组人群,比较各组之间结局发生率的差异,从而判定这些因素与该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程度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是分析流行病学方法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本章主要介绍队列研究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资料分析的基本步骤。

章学习目的与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概念与原理、队列研究的主要特点、资料分析的基本步骤及关联强度指标的计算与意义;熟悉研究设计与实施的要点、影响样本量估计的因素;了解队列研究中常见偏倚及其控制方法。

 

●5.1 概述

 

主要学习队列研究的概念、基本原理和研究类型。

 

●5.2 研究设计和实施

 

主要学习队列研究的步骤、设计与实施要点。

 

●5.3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主要学习队列研究资料的分析并深刻理解各项指标的意义。

 

●5.4 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主要学习队列研究常见偏倚及其控制方法、研究优缺点。

 

第六章 病例对照研究(4学时)

 

章节主要内容

病例对照研究是比较患某病者与未患某病的对照者暴露于某可能危险因素的比例差异,分析这些因素是否与该病存在联系。是分析流行病学方法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本章主要介绍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资料分析的基本步骤。

章学习目的与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特点、资料分析的基本步骤及关联强度指标的计算与意义;熟悉研究设计与实施的要点、影响样本量估计的因素;了解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偏倚、分层分析和分级分析的方法及意义。

 

●6.1 概述

 

主要学习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模式。

 

●6.2 设计与实施

 

主要学习病例对照研究的步骤、病例组与对照组的选择和样本含量的估计。

 

●6.3 资料分析

 

主要学习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分析并深刻理解各项指标的意义。

 

●6.4 偏倚及其控制

 

主要学习病例对照研究中偏倚的来源及其控制措施。

 

第七章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4学时)

 

章节主要内容

实验流行病学也称流行病学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按照研究方案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实验组进行干预,分析比较两组结局,得出研究结论。本章主要介绍常用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章学习目的与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常用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概念、基本特点、主要用途、设计与实施等。

 

●7.1 概述

 

主要介绍实验流行病学的定义、分类和用途等。

 

●7.2 临床试验

 

重点介绍临床试验的概念以及设计与实施的详细步骤等。

 

●7.3 现场试验和社区干预试验

 

主要介绍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的概念以及设计与实施等。

 

●7.4 实验流行病学的优点与局限性

 

重点介绍实验流行病学的优点与局限性等。

 

第八章 筛检与诊断试验的评价(4学时)

 

章节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筛检试验、诊断试验的概念、区别与设计实施过程,并对筛检与诊断试验进行评价。

章学习目的与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筛检与诊断试验的概念、特点与应用,掌握设计与实施步骤原则、评价筛检与诊断的指标意义等。

 

●8.1 概述

 

主要介绍筛检与诊断试验定义、类型、目的和区别等。

 

●8.2 设计与实施

 

主要介绍筛检与诊断试验的设计实施的六个要点。

 

●8.3 筛检与诊断试验的评价

 

主要介绍诊断试验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及其意义等。

 

●8.4 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及常见的偏倚

 

介绍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和常见的偏倚类型等。

 

第九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4学时)

 

章节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流行过程及影响过程的因素,并制定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对策与措施。

章学习目的与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潜伏期概念及其流行病学意义、传播途径的定义、人群易感性的影响因素、流行过程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熟悉传染过程及其感染谱、传播途径的种类及流行特征。疫源地定义和消灭的条件。了解21世纪传染病的新动向。

 

●9.1 传染病流行病学概述

 

主要学习传染病流行概述、传染过程和感染谱。

 

●9.2 传染病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主要学习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及其影响因素。

 

●9.3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主要学习传染病的常见预防与控制措施。

 

第十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2学时)

 

章节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的流行概况、危险因素和防治方法。

章学习目的与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常慢性病的预防策略和措施。

 

●10.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流行概况

 

主要介绍各类常见慢性病的流行趋势、分布特征等。

 

●10.2 危险因素和防制措施

 

介绍常见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重点介绍慢性病的预防策略和措施。

 

第十一章 疾病监测(2学时)

 

章节主要内容

疾病监测是指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上报和反馈,传达给所有应当知道的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章学习目的与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掌握疾病监测的概念和方法,熟悉疾病监测的分类和程序,了解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监测系统。

 

●11.1 概述、监测程序

 

主要学习疾病监测概述和疾病监测程序。

 

●11.2 传染病监测系统

 

主要学习传染病监测系统。

 

●11.3 非传染性疾病监测系统

 

要学习非传染性疾病监测系统。

 

第十二章 药物不良反应(2学时)

 

章节主要内容

药品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一方面给用药者带来了巨大的益处,另一方面也可能给带来危害。药品不良反应是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本章主要介绍药品不良反应的概述、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以及因果关系评价。

章学习目的与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需要掌握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概念、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的定义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的评价;熟悉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类型、意义;了解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

 

●12.1 药品不良反应的概述

 

主要学习药品不良反应的概述(相关概念及其分类)。

 

●12.2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因果关系评价

 

主要学习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及其因果关系的评价。

 

第十三章 医院感染(2学时)

 

章节主要内容

医院感染伴随着医院的诞生而产生,一直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难题。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侵入性诊疗方法、抗菌药物的使用日益增多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极大地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本章主要介绍医院感染的定义、诊断标准和分类以及如何进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章学习目的与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需要掌握医院感染的定义、诊断标准和分类;熟悉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了解医院感染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13.1 医院感染概述

 

主要学习医院感染的概述。

 

●13.2 医院感染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主要学习医院感染的现状。

 

●13.3 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

 

主要学习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第十四章 构建循证问题(2学时)

 

章节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讲解如何寻找和提出临床问题。临床问题是医务人员和患者为达到疾病诊疗目的所共同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的统称。本章主要介绍找出临床问题的重要性、临床问题的类型、来源、构建临床问题的要素以及提出临床问题的注意事项。

章学习目的与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临床问题的类型以及构建要素等。

 

●14.1 临床问题概念和来源

 

主要介绍常用临床问题的重要性、类型以及来源。

 

●14.2 如何构建临床循证问题

 

重点介绍构建临床问题的要素以及提出临床问题的注意事项。

 

第十五章 循证医学证据检索(2学时)

 

章节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国内外常用循证医学证据资源的检索。

章学习目的与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常见证据资源的分类,掌握PubMed的使用,熟悉UpToDate临床顾问、Cochrane Library等常用循证医学证据资源的检索功能。

 

●15.1 循证医学内涵与证据分级

 

介绍了循证医学内涵与PICO模式。主要介绍了海恩斯(R. Brian Haynes )等学者提出的循证医学证据资源的“6S”金字塔分类模型、GRADE分级方法和牛津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标准。

 

●15.2 循证医学证据检索要求与检索的基本步骤

 

介绍了循证医学证据检索要求与检索的基本步骤。

 

●15.3 常用循证医学证据资源的检索

 

介绍了UpToDate临床顾问、Cochrane Library、PubMed等常用循证医学证据资源的检索功能。

 

●15.4 循证医学证据检索实例

 

列举了UpToDate临床顾问和Cochrane Library检索实例。

 

第十六章 证据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2学时)

 

章节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研究证据的分类与分级,证据评价的基本要素、具体内容与基本步骤。

章学习目的与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临床研究证据的分类与分级,熟悉证据评价的意义、基本要素、基本内容和方法。

 

●16.1 证据的分类与分级

 

主要学习临床研究证据的分类与分级。

 

●16.2 证据评价的基本要素、具体内容与基本步骤

 

主要学习证据评价的意义、基本要素、基本内容和方法。

 

第十七章 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4学时)

 

章节主要内容

在循证医学领域,高质量的科学证据是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临床医生进行医疗决策以及患者获取“知情同意”的重要基础,这其中系统综述被公认为高质量证据,而Meta分析则作为系统综述中的关键技术。本章将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概述、系统综述的步骤和方法以及meta分析作一介绍。

章学习目的与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需要同学们重点掌握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的概念、系统综述实施步骤以及Meta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熟悉系统综述的分类、系统综述与叙述性综述的主要区别和慎重应用与评价Meta分析的结果,了解Meta分析基本类型。

 

●17.1 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概述

 

主要介绍系统综述基本概念、分类以及Meta分析概念,并介绍了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的关系以及系统评价与叙述性综述的主要区别。

 

●17.2 系统综述的步骤和方法

 

主要介绍制作系统综述的八个步骤。

 

●17.3 Meta分析

 

主要介绍Meta分析的统计分析过程。

 

第十八章 治疗性研究的循证实践(2学时)

 

章节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治疗性研究证据的重要性、最佳证据的检索和收集、治疗性原始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以及治疗性二次研究证据的评价等。

章学习目的与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治疗性原始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

 

●18.1 最佳治疗证据检索与收集

 

介绍治疗性问题的提出和证据检索。

 

●18.2 治疗性原始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

 

介绍治疗性原始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

 

●18.3 治疗性二次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

 

介绍治疗性二次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

沈洪兵、齐秀英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

康德英、许能锋主编,《循证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7 位授课老师
李栋

李栋

教授

侯海峰

侯海峰

教授

丁国永

丁国永

副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