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发展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本课程聚焦乡村领域,形成了知农爱农的精神内核、创新竞赛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创新意识培养途径,校-村-社三元联动平台与师-生-民三体参与评价的课程特色。2020年认定为校级一流课程。
本课程依托成都明月村教学实践基地,甘堡藏寨教学实践基地和都江堰精华灌区教学实践基地,是四川农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大学三年级核心必修课程,总学时48学时,理论课学时12学时,实践学时36学时(占比75%)。
课程内容包含实验教学、创新创业竞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社会服务项目三个内容模块。其中课程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指导环节、乡村人居环境调研环节、乡村单元设计环节和乡村规划方案环节四个环节。
课程创新点主要在于能力培养途径创新和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课程借助全国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项目,从“赛教研本”与“社会服务”两个角度,创新能力培养途径,高阶支撑学生认识乡村、研究乡村、服务乡村的专业知识、创新意识与综合能力。并且运用创新创业背景下的主题化理论指导、信息化实践教学和川西村镇虚方真实验教学,通过实践教学体系革新与数字化技术应用,创新教学方法与,培养适应当前乡村现实挑战需求的高质量城乡规划时代新人。
本课程强调过程性、非标准化和综合性评价。其中,依据乡村人居环境调研(20%)、乡村单元设计(40%)评定平时成绩,依据乡村规划方案(40%)评定课终成绩。
课程内容包含实验教学、创新创业竞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社会服务项目三个内容模块。其中课程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指导环节、乡村人居环境调研环节、乡村单元设计环节和乡村规划方案环节四个环节:
(1)理论指导环节。通过专题完成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相关理论的指导。
(2)乡村人居环境调研环节。前期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模拟调研,后期邀请村委、居民、合作社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
(3)乡村单元设计环节。调查民宿、厕所、厨房、活动中心使用现状,完成单元设计方案。
(4)乡村规划方案环节。调查土地利用现状、道路、住宅、公共建筑现状,编制规划初步方案。
课程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四川省美丽乡村建设为导向,以“新工科”建设行动为契机,结合学校强农兴农的使命,面向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突出城乡规划省级一流专业的乡村特色,本课程致力于培养熟悉乡村发展与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掌握乡村调查研究与综合表达方法与技能,具备乡村调查、乡村设计、乡村规划的基础理论知识与融会贯通的应用实践能力,富有乡村振兴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厚植“三农情怀”的乡村规划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