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农业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基本理论分析“三农”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属于应用经济学和部门经济学的范畴,在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和专业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农业经济学研究和阐明农业农村发展的经济规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保障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建议。学习农业经济学,有助于把握党和国家关于“三农”发展的大政方针,学习“三农”理论,触摸“三农”现实,培养“三农”情怀,有利于学习者拓展知识,拓宽眼界。课程亮点是立足于借鉴国外农业农村发展的经验,结合中国“三农”实际,突出理论性、实践性与前瞻性。
基于课程组多年的教学经验,根据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要求,本次慕课的视频内容共计14讲32节。重点介绍国民经济中的农业、农业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要素、农业微观组织与宏观调控、农业产业化与社会化、农产品价格与流通、农业现代化、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等知识要点。具体授课内容见课程大纲。此外,还将提供课程PPT和参考资料,供学员们自主学习。
授课特色:①内容系统。本课程从农业与农业经济学、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农业经营体系、农产品价格与流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五个维度,系统介绍农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注重让学生了解农业经济发展运动规律和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发展。②方法多样。以问题引导式、启发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为主,结合课程特点,采用图表对应,动静结合,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强化知识重点,突出课程目标,以提高学员的发现、思辨、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③形式多元。视频加参考资料,讨论与评价结合,师生灵活互动,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农业经济学知识。
适宜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农业院校其他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和对农业经济有兴趣的本科学生,广大涉农人员以及关心农业农村问题、关注乡村振兴战略的各界人士。
知识:了解农业经济发展运动规律,系统掌握农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素质:人文素质得到提升,具有“三农”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
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发现思辨、综合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单元测试(20%)+单元作业(20%)+课程讨论(20%)+期末测试(40%)= 综合成绩(100%)
第一次发布
导论
1.1农业的特征
1.2粮食安全问题与策略
1.3城乡融合发展
(一)单元作业
(一)单元测验
第二次发布
1.4乡村振兴
2.1土地集约经营
2.2土地规模利用
2.3土地流转
(二)单元作业
(二)单元测验
第三次发布
3.1农业劳动力
3.2农业科技
3.3农业资金与农业信息
4.1农户经济
(三)单元测验
(三)单元作业
第四次发布
4.2家庭农场
5.1农民合作社概述
5.2农民合作社的运行机制、问题及对策
6.1农业产业化经营概述
(四)单元测验
(四)单元作业
第五次发布
6.2农业产业化发展
7.1农业产业结构
7.2农村产业融合
8.1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概述
(五)单元测验
(五)单元作业
第六次发布
8.2我国农业服务化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9.1农产品价格
9.2农产品价格波动
10.1农产品市场概述
(六)单元作业
(六)单元测验
第七次发布
10.2农产品流通
11.1农业宏观调控的依据
11.2农业宏观调控的目标、内容和手段
12.1农业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七)单元测验
(七)单元作业
第八次发布
12.2农业现代化的内容与目标
12.3农业现代化的模式及发展道路
13.1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13.2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与解决路径
(八)单元测验
(八)单元作业
微观经济学、农学概论、管理学原理
[1] 李秉龙、薛兴利主编,农业经济学(第4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21年;
[2] 孔祥智主编,农业经济学(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
[3] 郑炎成主编,现代农业经济学(第四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年;
[4] 李周主编,农业经济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