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农业气象学-2021秋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1年09月06日 ~ 2022年01月10日
学时安排: 2-3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76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之间相互关系和规律的大气科学重要分支。本课程重点介绍光照、温度、水分、二氧化碳等气象要素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的影响规律及调控技术,以及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农业气候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应用和服务保障前沿动态。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之间相互关系和规律的大气科学重要分支。本课程重点介绍光照、温度、水分、二氧化碳等气象要素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的影响规律及调控技术,以及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农业气候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应用和服务保障前沿动态。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农业气象学》是面向高等院校应用气象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高等农业院校作物、园艺、植保、资环、林学、农田水利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2004年遴选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2008年被教育部大气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认定为大气科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2015年被中国气象局开设为气象行业网上培训农业气象业务上岗课程,2019年被评为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掌握农业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开展农业气象科研、业务和服务工作所必须的前提知识,有助于农业气象工作者开展农业自然资源评价与利用、种植制度的优化和布局、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报、农业防灾减灾、设施农业环境调控、农业病虫害气象监测预测、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等。

       《农业气象学》课程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农业生物、农业生产过程与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规律,具体分析农业生物和生产过程对气象条件的定量要求、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价,揭示有关生物物理、化学过程中的关键参量和物质交换、能量转化过程等基本原理,为农田小气候、农业气象预报、农业定量遥感等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主要特色如下:

  (1)培养学生农业系统工程观点思维与创新性思维。除辐射、热量、水分和温室气体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介绍外,课程加强了农业气象知识综合性与跨学科性,拓宽与新增了农业气象模式和农业灾害风险评价等内容。  
  (2)注重农业气象学基本理论与实践性、应用性相结合。精选全国不同区域农业气象实际案例,强化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新编选择题、填空题与简答题,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习风格者的需求,能增强学生、学习者分析解决农业气象生产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3)构建与科研、业务紧密联系的《农业气象学》课程知识体系。课程团队依托中国气象学会农业气象与生态气象委员会挂靠单位学科优势,注重农业气象学主要知识点与实例融合,紧密联系农业气象、农业生产、气候变化等科研与业务实际,思路清晰,通俗易懂。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农业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了解现代农业的前沿进展与发展趋势,学会解决现代农业气象实际问题有助于农业气象学习者开展农业自然资源评价与利用、种植制度的优化和布局、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报、农业防灾减灾、设施农业环境调控、农业病虫害气象监测预测、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等,为农业微气候、农业气象预报、农业定量遥感等学习打下基础。

成绩 要求

 (1)农业气象学评分采用百分制,注重平时考勤、课堂讨论、单元测验、期末测试等综合手段。

 (2)  本课程满分为100分。单元测验:50%;课后作业:10%;线上讨论:10%;期末测试占30%。

   (3)  学习者认真学习课程视频后,要求按时完成所有测验、作业、期末测试,并积极参与讨论。

   (4)  作业互评:根据学生人数,每位同学完成3-8名同学的作业评价;未参与互评的同学作业得分按50%计;未完成全部互评任务的学生得分按80%计;全部完成互评的学生作业得分为100%。

(5)课堂讨论:根据活跃度评价, 在“课堂讨论”中回复积极者可获得满分。

(6) 总评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75分及以上为优良。

(7) 开放课程没有证书。


课程大纲

第1讲 绪论

1.1 农业气象学研究内容

1.2 农业气象模式发展举例

1.3 农业气象学研究方法

第1讲 单元测验

第1讲简答

第2讲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2.1 植物的光学特性

2.2 光照长度对植物的影响

2.3 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影响

2.4 不同光谱成份对植物的影响

2.5 光能利用率及其提高

第2讲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单元测试

作业2-1

第3讲 温度与农业生产

3.1温度的农业意义

3.2三基点温度、界限温度

3.3温度强度与农业生产

3.4积温学说及其应用

3.5温度周期性变化与农业生产

3.6不利温度造成的农气灾害

第3单元测试

第4讲 水分条件与农业生产

第1节 水的农业意义

第2节  SPAC系统

第3节 SPAC系统水分传输

第4节 土壤水分与作物发育

第5节 土壤水分调控

土壤水分变化计算

第5讲 温室气体、风与农业生产

5.1 大气温室气体基础知识

5.2 温室气体对农业生物的影响

5.3 全球气候变暖的农业应对

5.4 风对农业生产影响及防控

温室气体、风与农业生产测试

第6讲 农业气象模型基础

6.1   模型的概述(1)

6.1   模型的概述(2)

6.2   建模的基础或技术

6.2   建模过程

6.3    作物模型的理论和方法

6.3 作物发育期的量化表示方法

6.3 作物生长发育期的模拟

6.3 作物干物质生产的模拟

6.3土壤水分动态模拟

第6讲 单元测验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学生预先学习掌握有《普通气象学》或《大气物理学》、《农学概论》或《作物栽培学》等课程中有关天气、气候的大气科学基础知识及作物生长的农学知识。

参考资料

[1]申双和,景元书.农业气象学原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7

[2]姜会飞,农业气象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3]王建林,关法春. 高级作物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3

[4]冯秀藻、陶炳炎主编. 农业气象学原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5]World Meteorolgy Organization,Guide to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Practices, 2010

[6]Elsevier Science,Agriculture and Forest Meteorology,Amsterdam,2015-2019, Netherlands

[7]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气象专业编.农业气象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8]中国农业科学院主编. 中国农业气象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常见问题

本课程部分图片来自书籍、网络、会议等,为教学需要而借鉴,在此对原创者一并表示感谢。如果涉及到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ppmet@nuist.edu.cn联系。课程平台尊重老师、专家与同学建议,共创文明学习与交流平台。

源课程

该SPOC课程部分内容来自以上源课程,在源基础上老师进一步增加了新的课程内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景元书

景元书

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