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中国红色美术史论》课程将1929年到1949年的中国革命美术史划分为《中国革命美术的源头》、《延安美术的历史境域》、《延安美术思想》、《延安美术教育》、《延安前期的美术活动》、《延安后期美术活动》、《延安美术家》、《解放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八个单元予以呈现。每个单元都由美术史论与美术作品赏析两大板块构成。
《中国红色美术史论》课程将1929年到1949年的中国革命美术史划分为《中国革命美术的源头》、《延安美术的历史境域》、《延安美术思想》、《延安美术教育》、《延安前期的美术活动》、《延安后期美术活动》、《延安美术家》、《解放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八个单元予以呈现。每个单元都由美术史论与美术作品赏析两大板块构成。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一、以问题为中心,凸显跨学科性。本课程旨在回答三大问题:中国红色美术为何发生?中国红色美术发展状况如何?中国红色美术发展后怎样?在这三个基本问题之下,每章一个大问题,每节一个小问题,这章这节就是回答一个个大小问题。本课程的纵向结构是中央苏区美术、左翼美术、延安美术和东北华北解放区美术,横向结构是美术境域、美术思想、美术教育、美术活动、美术家、美术作品和美术影响。跨学科性是问题设置的基点。中国红色美术史论至少涉及美术学、艺术学理论、历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教育学六大一级学科内容,美术学是贯穿其中的线索。
二、锤炼写作模式。写作美术赏析文章是本课程的另一重点。美术赏析文章必须做到结构完整、内容全面、语言通俗、行文流畅。本课程赏析29幅中国革命美术经典作品,反复演示写作赏析文章的模式,强化学生文章写作思维,使经过课程学习的所有学生都能够写出标准的美术赏析文章。
三、在专业学习中完成思政教育。本课程重在诠释中国红色美术的必然性、事实性和影响力,在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对学生展开思政教育。知是认知,即对于中国红色美术认识和理解。情是情感,即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中国红色美术感同身受,进而热爱。意是意志,即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分析中国红色美术的问题。行是行为,能写中国红色美术赏析文章,传播中国红色美术。基于这四维度体系的教育,专业教学便与思政教育合一。
成绩 要求
总成绩100分,包含课堂讨论30分,美术赏析文章20分,单元测验10分,观看视频40分。
分组课堂讨论30分,包含小组共同得分20分和个人参与讨论的10分。
课程结束前上传2000字的美术赏析文章,20分。
单元测验10分,每章有1-2道单项选择题。
完整观看视频40分,由系统统计。
课程大纲
第一章 延安美术的源头
第一节 中央苏区的美术生产
第二节 中央苏区美术作品的主题
第三节 鲁迅对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引导
第四节 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发展
赏析
《反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赏析
《三八画报》赏析
《到前线去》赏析
《怒吼吧中国》赏析
第二章 延安美术的历史境域
第一节 “我要去延安”的历史境域
第二节 知识分子与革命青年奔赴延安
第三节 圣地生活
第四节 整风运动
赏析
《改造二流子》赏析
《丰衣足食》赏析
《调解婚姻诉讼》赏析
《念书好》赏析
第三章 延安美术思想
第一节 以阶级改造为立身之本
第二节 以文艺“为中共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为指导思想
第三节 以现实主义为创作原则
第四节 以民族形式为形式典范
赏析
《1939年所植的树林》赏析
《向吴满有看齐》赏析
《苏中画报》赏析
《洪流》赏析
第四章 延安美术教育
第一节 鲁艺的四个阶段
第二节 摸索阶段鲁艺的教育体制
第三节 正规化阶段鲁艺的教育体制
第四节 延大阶段鲁艺的教育体制
赏析
《丰收》赏析
《当敌人搜山的时候》赏析
《铁佛寺》赏析
第五章 延安前期的美术活动
第一节 鲁艺美术系教学中的美术创作
第二节 鲁艺美术工场的美术创作
第三节 鲁艺木刻工作团的美术活动
第四节 延安前期的美术展览
第六章 延安后期的美术活动
第一节 木刻版画
第二节 新年画
第三节 新连环画与漫画
第四节 剪纸与拉洋片
第五节 参与综合展览
赏析
《牛犋变工队》赏析
《识一千字》赏析
《狼牙山五壮士》赏析
《拥军秧歌》赏析
《新拉洋片》赏析
第七章 延安美术家
第一节 江丰
第二节 胡一川
第三节 王式廓
第四节 力群
第五节 华君武
第六节 彦涵
第七节 古元
第八章 延安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第一节 美术单位的演化
第二节 创作机制的传承
第三节 题材与形象的突破
第四节 形式与风格的发展
赏析
《烧毁旧地契》赏析
《人民翻身兴家立业》赏析
《磨好刀再杀》赏析
《清算图》赏析
《怒潮之挣扎》赏析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