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行政管理学》通过对行政管理一般理论的学习和介绍,对行政管理的内容、原理以及行政管理方法、措施等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特别是对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行政有正确理解和领会,不仅对国家治理有全面而系统的了解,提高行政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更对正确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行政职能,促进行政改革与发展并使之得以健康和高水平发展,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行政管理学》通过对行政管理一般理论的学习和介绍,对行政管理的内容、原理以及行政管理方法、措施等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特别是对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行政有正确理解和领会,不仅对国家治理有全面而系统的了解,提高行政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更对正确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行政职能,促进行政改革与发展并使之得以健康和高水平发展,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以国家行政机关依法、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为目的,系统地研究行政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行政管理学》是政治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综合性和独立性相统一的科学。学习《行政管理学》能够为行政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有助于推动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建设,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
如今处在百年未遇之大变局时代,国家行政不仅要处理好行政的基础问题,更要积极开展国家行政的改革,而行政改革已经不仅是在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任务,发达资本国家也同样面临改革的挑战。特别是在疫情肆虐的冲击后,各国政府如何在风险面前有所作为,如何处理了经济发展与归避、抵抗风险的矛盾,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与政治霸权、多边协作与零和搏弈,日益尖锐的民族冲突、移民难民、经济贸易、技术合作和安全壁垒等都对未来国家治理提出了新的命题。
政府执政水平直接反映国家治理能力和社会制度优劣,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在世界国际交往和国家治理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和发挥着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以人民为中心,生命至上,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治国理念,在长远规划、目标坚定和系统治理等方面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办大事,抵御风险、共克时艰等方面展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优越性。
近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走过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苦而辉煌历程,中国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中国有信心为探索人类更美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中国方案。

授课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了解和掌握行政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和现代行政管理的组织架构、执行规程、领导控制、评估监督等机制机理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伦理的发展建构等知识,逐步建构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系和不断强化依法行政和规范高效的行政意识。
二、能力目标:
运用行政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对社会实际进行分析的能力;对现代行政管理的理论运用能力;开展行政活动的执行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对行政问题进行建言献策的能力;行政事务的计划、实施能力等。
三、素质目标:
养成正确行政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发展观,不断强化和提高开展科学、规范、高效的行政管理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养。
四、思政目标:
深刻理解和认识中国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人民性,坚定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核心力量。提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
成绩 要求
《行政管理学》课程成绩评价实行综合成绩评定,包括平时过程考核、单元测验和期末考试3 个部分:
(1)平时占综合评定成绩的40%,即满分为40分。其中,课堂出勤10分(根据后台签到和听课数据评定并赋分,缺课并未课后点播1 次扣2分,最高扣10分)、课堂发言和讨论10分(根据课堂发言和讨论区留言评定并赋分,课程相关内容讨论留言5次20条以上即可得10分)、平时作业占20分(课后作业不少于5次,按要求完成作业5次以上可得20分);
(2)单元测验占20%。在特定的章节设置单元测验,分别在章节学习结束后完成测验。每个单元测验包括10个单选题、5个多选题和5个判断题,共20个题,每题5分,满分为100分。5次单元测验总平成绩乘20%记入综合评定成绩;
(3)期末考试占40%。期末考试30个单选题、10个多选题和10个判断题,共50个题,每题2分,满100分,要求在6个小时内完成。期末考试成绩乘40%记入综合评定成绩。
综合评定成绩按百分制,60分至84分为合格,85分至100分为优秀。60分以下为不合格。
课程大纲
绪论 行政概述(4学时)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和领会行政的内涵及其基本要素 2.了解行政管理学的发展演变
1. 行政与行政管理学
1.1行政的内涵
1.2行政的基本要素
1.3行政管理学的对象、内容和特征
2. 行政管理学发展演变
2.1行政管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2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3. 行政管理学研究方法和意义
3.1行政和管理学研究方法
3.2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意义
行政职能 (6学时)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行政职能的含义和国行政职能的历史演变 2. 思考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
1. 行政职能概述
1.1 行政职能的含义和与特点
1.2 行政职能体系
1.3 行政职能的重要地位
2. 行政职能的历史演变
2.1 西方国家行政职能演变
2.2新中国成立以来行政职能的演变
3. 当代中国行政职能转变
3.1 当代中国行政职能转变的重要意义
3.2 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
3.3 行政职能转变的主要问题
3.4 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趋向
行政组织 (4学时)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 1. 了解和掌握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以及组织理论的内容 2. 思考我国行政组织结构的优化
1. 行政组织概述
1.1行政组织的含义及特征
1.2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
1.3行政组织的类型。
2. 西方行政组织理论概述
2.1 传统组织理论时期
2.2 行为科学理论时期
2.3 现代组织理论时期。
3. 行政组织体制
3.1 行政组织结构
3.2 我国行政组织的权责关系。
行政领导 (4学时)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 1. 辨析行政领导者与行政管理者的异同 2. 理会我国行政领导体制,领悟不同类型的行政领导艺术
1.行政领导与行政领导者
1.1 行政领导
1.2行政领导者。
2. 行政领导体制
2.1 首长制与委员制
2.2 集权制和分权制
2.3 完整制和分离制
2.4 层级制和功能制
3. 行政领导艺术
3.1 行政领导艺术的特点
3.2行政领导艺术的类型
人事行政(8学时)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 1. 了解人事行政的含义与功能 2. 明白公务员录用、培训、考核等具体要求。
1.人事行政概述
1.1 人事行政的含义
1.2 人事行政的功能
1.3 人事行政的意义
2. 公务员录用
2.1 公务员录用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2.2 公务员录用的技术与方法
2.3 公务员录用的程序
3. 公务员培训
3.1 公务员培训的含义
3.2 公务员培训的原则和类型
4. 公务员考核
4.1 公务员考核的意义
4.2 公务员考核的原则
4.3 公务员考核的内容
5. 公务员薪酬管理
5.1 公务员工资的意义和特点
5.2 公务员工资的确立原则和构成
行政决策(4学时)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 了解和掌握行政决策的基本构成和行政决策的基本模式等知识。
1. 行政决策概述
1.1 行政决策的含义
1.2 行政决策的类型
1.3 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
2. 行政决策体制
2.1 行政决策体制的构成
2.2 行政决策体制的类型
3. 行政决策程序与模式
3.1 行政决策的程序
3.2行政决策的基本模式
行政执行(10学时)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 1. 行政执行以及行政指挥、行政沟通协调、行政控制的内容与方法 2. 提高行政执行的能力和水平
1. 行政执行概述
1.1 行政执行的含义
1.2 行政执行的特点和意义
1.3 行政执行的原则
1.4 行政执行的步骤
2. 行政指挥
2.1 行政指挥的含义与作用
2.2 行政指挥的原则
2.3 行政指挥的方式
3. 行政沟通
3.1 行政沟通的含义与作用
3.2 行政沟通的机制与原则
3.3 行政沟通的障碍及克服
4. 行政协调
4.1 行政协调的含义和特征
4.2 行政协调的功能与类型
4.3 行政协调的模式、原则与方法
5. 行政控制
5.1 行政控制的含义和作用
5.2 行政控制的原则和环节
5.3 行政控制的类型
公共财政 (6学时)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 1. 了解公共财政的内涵与职能等知识 2. 了解公共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过程 3. 了解国家税收的具体内容 4. 了解公共财政的收入和支出
1. 公共财政的内涵与职能
1.1 公共财政的内涵
1.2 公共财政的职能
1.3 公共预算与决算;
2. 公共财政收入
2.1 公共财政收入的内涵
2.2 公共财政收入的形式
2.3 公共财政收入的规模
2.4 国家税收
3. 公共财政支出
3.1 公共财政支出的内涵
3.2 公共财政支出的原则和分类
3.3 公共财政支出规模
3.4 公共财政支出的结构
4. 公共财政体制
4.1 公共财政体制的内涵
4.2 进一步完善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
电子政府(4学时)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 1. 了解电子政府建设的内容 2. 了解未来我国电子政府建设的发展趋势
1. 电子政府概述
1.1 电子政府的内涵
1.2 电子政府的运作模式
1.3 电子政府的发展演变
1.4 电子政府建设的内容体系
2. 发达国家电子政府建设
2.1 美国电子政府建设
2.2 新加坡电子政府建设
2.3 瑞典电子政府建设
2.4 发达国家电子政府建设的特点
3. 中国电子政府建设
3.1 中国电子政府建设历程
3.2 中国电子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完善策略
3.3 中国电子政府建设的未来展望
政府绩效评估( 4学时)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 1. 了解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 2. 正确理解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1. 政府绩效评估概述
1.1 绩效与政府绩效
1.2 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
1.3 政府绩效评估的意义
2. 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2.1 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2.2 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
2.3 政府绩效评估的指标类型
3.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与展望
3.1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
3.2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
3.3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问题的原因分析
3.4 我国绩效评估的未来展望:从绩效评估趋向绩效管理
行政法治(6学时)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 1. 辨析人治、法制与法治含义和本质 2. 掌握行政法治的基本原则 3. 分析我国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行政法治概述
1.1 行政法治的内涵
1.2 行政法治的基本原则
1.3 行政法治的重要意义
2. 行政立法
2.1 行政立法的内涵与特征
2.2 行政立法的分类
2.3 行政立法的程序
2.4 其他规范性文件
3. 行政执法
3.1 行政执法的含义与特征
3.2 我国行政执法的完善
4. 行政司法
4.1 行政司法的含义与特征
4.2行政司法的形式与内容
行政伦理 (4学时)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 1. 掌握行政伦理的主要内容 2. 了解评价行政伦理的基本维度 3.正确认识当代中国行政伦理的失范和重构
1. 行政伦理概述
1.1 行政伦理的含义
1.2 行政伦理的主要内容
1.3 行政伦理研究的时代价值
2. 行政伦理评价维度
2.1 行政伦理评价的重要意义
2.2 国外行政伦理评价价值的探索
2.3 行政伦理评价维度
3. 当代中国行政伦理失落与重构
3.1 行政伦理失落现象
3.2 行政伦理重构路径
行政监督(4学时)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 1. 了解行政监督与权力制约以及行政监督体制等知识 2. 正确认识我国行政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1. 行政监督理论
1.1 分权制衡理论--以权力制约权力
1.2 人民主权理论——以权利制约权力
1.3 社会契约论——以道德制约权力
2. 行政监督体系
2.1 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2.2 行政系统外部监督
3. 我国行政监督的完善
3.1 我国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
3.2 完善我国行政监督的建议
行政发展 (2学时)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 行政发展的主要内容及发展目标 2. 理解行政发展的动力、阻力和成本 3. 领会我国现阶段行政发展应遵循的价值导向
1. 行政发展概述
1.1 行政发展的概念
1.2 行政发展的基本内容
1.3 行政发展的基本特征
1.4 我国行政发展的目标模式
2. 行政发展的力场分析
2.1 行政发展的动力
2.2 行政发展的阻力
2.3 行政发展成本
3. 行政发展的价值导向
3.1 公共行政价值导向的演变
3.2 我国行政发展的价值导向
4. 行政发展的未来模式
4.1 合作治理
4.2 合作治理的条件与困境
4.3 合作治理的保障机制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1.教材:韩莹莹主编,《行政管理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类课程“十二五”规划精品教材。
2.参考书:
郭小聪,《行政管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16.1
李瑛珊,《企业行政管理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
马瑗,《中层领导力》,广东经济出版社,2017.11
3.教材建设:开展《行政管理学》线上开放课程建设,制作影、音、图、文的网上课程教学资料,开展线上线下教学互动,延伸教学空间和推进开放式教学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