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公共经济学
第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1年09月27日 ~ 2021年11月29日
学时安排: 4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45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本课程共2个学分,36个课时。开设学期是大三上学期,公共经济学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回答政府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问题。通过本教程的教学使行政管理与财政学本科生系统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并熟练地应用于公共部门公共管理问题的分析。用适当的模型分析特定的问题,进行政策分析。本课程关键是培养本科生掌握经济分析的基本知识,独立运用公共经济学基本理论分析政府治理的能力。主要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存在的意义和行为的,公共经济学起源于财政学,是财政学的延伸和发展,但比财政学多了公共选择理论,课程里面要讲市场失灵的表现,政府财政的职能;讲公共产品的提供,分析政府作出公共决策时的程序,也就是政府通过民主程序投票实现的对公共经济的理性决策。还要讲公共支出理论,比要学习公共支出的分类,既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要学习公共收入理论,税收原理以及公共预算的知识。
本课程共2个学分,36个课时。开设学期是大三上学期,公共经济学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回答政府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问题。通过本教程的教学使行政管理与财政学本科生系统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并熟练地应用于公共部门公共管理问题的分析。用适当的模型分析特定的问题,进行政策分析。本课程关键是培养本科生掌握经济分析的基本知识,独立运用公共经济学基本理论分析政府治理的能力。主要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存在的意义和行为的,公共经济学起源于财政学,是财政学的延伸和发展,但比财政学多了公共选择理论,课程里面要讲市场失灵的表现,政府财政的职能;讲公共产品的提供,分析政府作出公共决策时的程序,也就是政府通过民主程序投票实现的对公共经济的理性决策。还要讲公共支出理论,比要学习公共支出的分类,既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要学习公共收入理论,税收原理以及公共预算的知识。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公共经济学  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_卫生事业管理与社保专业

 

课程名称:公共经济学                        英文名称: Public Economics  

课程类别:     必修课、专业基础课                  课程编码:  010414

课程学分:    2                           课程学时:   36                       

开课单位:    卫生经济管理学院              开课教研室:    医保教研室                      

实验室:       卫管院的实验室                            课程负责人: 孙瑞玲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性质

本课程的理论部分可分为基础理论、支出理论、收入理论和宏观理论四个部分。其中基础理论阐述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规范和实证分析的一般工具以及评价标准,为后三部分提供了分析方法和框架。支出理论主要分析公共部门该在多大程度上应成为社会产品的购买者、生产者和分配者,政府是如何做出决策的。该部分涉及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效应理论、政府管制理论以及公共选择理论。收入理论从税收、价格和使用费以及公债三种政府取得收入的形式来阐述政府该如何征税,制定价格和发行债务,主要涉及税收效率理论、税收归宿理论、公共定价理论以及公债理论。宏观理论主要讨论多个政府或多级政府的情况下应如何处理政府间的财政关系,以及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行为对总需求、消费、投资以及物价水平和就业状况会产生的影响。该部分主要涉及政府间财政关系理论以及财政宏观经济理论。

二、课程目标  

2、课程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教程的教学使行政管理与财政学本科生系统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并熟练地应用于公共部门公共管理问题的分析。用适当的模型分析特定的问题,进行政策分析。本课程关键是培养本科生掌握经济分析的基本知识,独立运用公共经济学基本理论分析政府治理的能力。

本课程大致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阐述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提供分析的基本方法。另一个部分是阐述我国现行的公共收入与支出政策和制度,并试图应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分析和评价。第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而第二部分则是第一部分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使学生从理论上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实践上能够运用其来分析社会经济生活的现实问题,从而对政府部门的经济职能有系统、完整的理解和把握,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财政学或行政管理学的相关课程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要求学生在本门课程内除了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在老师指导下阅读相关文献,进行案例分析,初步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框架,使学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行为和经济决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有较正确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把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和难点。运行的基本规律,学会用经济理论来分析市场现象,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让学生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上学生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学生执教、师生一问一答、教师讲述等教学组织形式。

 

三、课程思政

围绕卫生事业的专业发展,结合课程目标,设计公共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比如讲公共产品的提供时,举例这次医疗卫生的提供,既疫苗的提供,展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讲财政预算时加入我国新预算法的颁布,推动了我国财经制度的发展。讲公共支出时举例我国目前主要的以教育保障的社会民生性支出为主。树立学生专业信念,明确课程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强化学生责任担当,将“根植学生家国情怀、涵养学生大学情怀,培养学生专业情怀”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同时,要有机融入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等教育的内容。

 

1 课程思政案例设计

课程思政总目标

 

 

 

 

序号

知识点

课程思政目标

课程思政案例

所在章节

1

市场失灵时

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以及讲究道德的观念。注重社会公平

列举在道德风险以及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危害强调政府公共财政调控的中要性

22

2

公共产品

树立学生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重要性的认识,宣传当前的PPP等多种提供模式

列举北京地铁4号线的PPP模式以及北京奥运会的公司合作模式

33

3

公共支出

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政府财政支出重点是民生

举例江苏省,南京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成本效益分析的案例

52

4

税收原理

让学生理解党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意图

举例营改增的必要性,税制改革的历程,个人所得税的几次改革起征点的提升,证明国家近几年以减税刺激经济增长与就业为主

 

72,5

5

分配制度

让学生了解效率为先兼顾公平的重要性

举例基尼系数的变化,菲律宾的主要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

 

83

 

 

 

 

 

 

 

 

 

 

 

 

四、学情分析

公共经济学教学内容主要选择9部分,计36学时。

学生在学习力西方经济学,与高等数学的基础上,学习公共经济学就相对容易。这门课程对于学生学习公共事业管理,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以及卫生经济学又奠定的基础。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第一节 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内涵

一、公共经济学的定义

(一)基本含义

(二)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

(一)财政学是起点

(二)公共经济学的兴起发展

三、公共经济学的地位

(一)与微观经济学

(二)与宏观经济学

(三)与福利经济学

(四)与政治学

四、公共经济学的体系概要

第二节  公共财政概论概要

一、公共财政的概念

(一)什么是公共财政

(二)公共财政的特点

二、学习借鉴西方公共经济学

(一)如何借鉴

(二)如何辨证对待

三、案例分析

(一)化肥的最优分配:政府公共分配与市场分配

(二)城市生活问题的解决:市长与市场的关系

通过这两个案例的分析,比较政府行政方法与市场方法解决公共事务的能力。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政府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了解从政府经济学到公共经济学与经济学和行政学之间的关系、公共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公共经济学与公共财政学、宏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政府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从政府经济学到公共经济学的发展。

教学难点:公共经济学与公共财政学、宏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学时分配】  3课时

   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

教学内容】第一节  资源配置方式

一、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

(一)效率原则

(二)公平原则

(三)稳定原则

二、资源配置的方式

(一)传统社会的习惯

(二)命令机制

() 市场机制

三、完全竞争市场与经济效率的实习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二)与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

第二节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一、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一)竞争失效

(二)公共产品问题

(三)外部性问题

(四)市场的不完全

(五)偏好不合理——优值品问题

(六)信息的不完全

(七)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的失衡

(八)收入公平分配的问题

二、混和经济

(一)混和经济的概念

(二)政府的经济职能

三、政府失灵

(一)信息有限

(二)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

决策时限的限制

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

(五)成本过大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历史必然性

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可能性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

(一)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

(二)正确发挥政府调控作用

【教学目标】

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密切结合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和把握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能够从社会成本和收益的角度分析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了解市场机制的运行特点、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混和经济下政府职能的主要表现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

重点: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与方式, 帕累托最优状态,市场失灵

难点:福利边界与帕累托最优的图解,经济效率实现的条件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学时分配】  3课时

第三  公共产品理论

内容第一节  公共产品的定义

一、纯粹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

(一)非竞争性

(二)非排他性

二、混和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一)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都为0的产品

(二)边际生产成本为0,边际拥挤成本不为0的产品

() 利益外溢特征的产品

三、判别公共产品的步骤

(一)两维四象的划分

(二)与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

四、“搭便车”现象

第二节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一、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条件

(一)回顾私人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MSR=∑MRiMSC

二、林达尔均衡

(一)bowen机制解释

(二)Lindahl模型

第三节  外部效应及其纠正

一、外部效应的分类

(一)生产的外部收益

(二)消费的外部收益

(三)生产的外部成本

(四)消费的外部成本

(五)公共资源问题

二、外部效应的经济影响——效率损失

三、私人部门的纠正机制及其缺陷

(一)一体化

(二)科斯定理

(三)社会制裁

四、政府对外部效应的纠正

(一)罚款或征税

(二)补贴

公共管制

法律制裁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和把握公共产品的含义,能够了解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实现的基本条件、混和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主要类型、政府如何克服外部负效应。

重点:公共产品的特征,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科斯定理

难点: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条件,林达尔均衡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学时分配】  3课时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内容第一节  公共选择的定义

一、市场决策与非市场决策

(一)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

(二)布坎南与图洛克的学说

二、经济人假设与政治交易

(一)政治人和经济人

(二)PCT中的交易

三、政治市场的三级结构

(一)政策选择市场

(二)政策供给市场

(三)政策执行市场

四、偏好显示和投票机制

(一)投票和社会偏好

(二)多数决策和投票悖论:梅氏决策函数

(三)阿罗不可能定理

(四)中位选民定理

第二节  公共选择中的不同角色

一、公共选择中的中位选民

(一)Downs模型

(二)实际政治生活中的行为

二、公共选择中的利益集团

(一)利益集团的定义

(二)美国农业利益集团的案例

(三)利益集团及其成员的相互关系

(四)寻租

三、公共选择中的官僚

(一)行政官僚的特点

(二)两种官僚模型

(三)对官僚行为的限制

四、公共选择中的政治家

(一)政治经济周期的表现

(二)政治经济周期实现的必要前提

第三节  中国的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一、正确评价西方三权分立民主制度

二、中国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和把握公共选择理论的逻辑起点:经济人假设,能够了解个人偏好如何转为社会偏好、阿罗不可能定理的意义、中位选民的理论、寻租理论。正确评价西方三权分立民主制度和中国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发展过程。

重点:公共选择的内涵, 阿罗不可能定理的意义、中位选民的理论、寻租理论

难点:集体决策函数,Niskannen官僚模型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学时分配】  3课时

第五章  国家预算

内容第一节  预算的理论

一、国家预算的内涵

(一)国家预算的定义

(二)国家预算的功能

(三)国家预算的原则

(四)PPBS方式和预算编制

二、预算的理论流派

(一)均衡预算论

(二)功能预算论

() 高度就业预算论

(四)预算理论的沿革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预算实践

一、行政当局的预算编制

二、立法机构对预算的审议

三、预算的执行

四、预算的监督

第三节  中国的预算改革

一、中国国家预算的构成

二、复式预算的建立

三、中国的预算监督

四、预算外资金管理

五、预算制度改革

(一)部门预算改革

(二)政府采购

国库集中支付

预算制度的进一步改革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和把握国家预算的含义,掌握其内容、形式、编制方式及其过程。了解均衡预算理论、功能预算理论和高度就业预算理论的各自优缺点,了解美国国家预算的实践和中国预算改革的实践。

重点:国家预算的功能, PPBS,预算外资金的改革方向

难点:均衡预算理论、功能预算理论和高度就业预算理论的比较分析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学时分配】  3课时

第六章  公共支出的理论与实践

内容第一节  公共支出的理论

一、公共支出的内涵

(一)公共支出的定义和分类

(二)公共支出的增长和瓦格纳法则

二、公共支出的原则

(一)经济效益原则

(二)公平原则

() 稳定原则

三、公共支出的结构

(一)公共消耗性支出

(二)公共转移性支出

第二节  公共支出的成本-收益分析

一、公共部门成本-收益分析的特点

(一)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

(二)非市场价格直接估计

二、成本和收益的类型

(一)真实的和货币的

(二)直接的和间接的

() 有形的和无形的

(四)中间的和最终的

三、对成本和收益的衡量

(一)社会收益价值

(二)影子价格

() 时间因素:贴现

四、运用成本-收益方法的决策指标

(一)净现值

(二)收益成本比率

() 内在报酬律

五、成本效果分析

第三节  中国的公共支出

一、财政消耗性支出

(一)总量增长分析

(二)内部结构分析

二、财政转移性支出

(一)中国的社会保障支出

(二)中国的财政补贴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公共支出认识和把握政府政策的趋向,从总量分析、结构分析和效益分析等方面去分析公共支出。了解传统公共支出的原则、公共投资的特点、财主补贴的主要内容以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公共支出的主要特征。

重点:公共支出的原则、公共投资的特点、财主补贴

难点: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学时分配】  3课时

第七章  公共收入的理论与实践

内容第一节  公共收入的理论

【教学内容】

一、公共收入的内涵

(一)公共收入的定义

(二)公共收入的分类

二、公共收入的原则

(一)受益原则

(二)支付能力原则

三、税收的特点与基本要素

(一)特点:强制,无偿,固定

(二)基本要素:课税主体,客体,税率

(三)税收的分类

四、公共收入的其他形式

五、中美税制简介

第二节  税收的转嫁和归宿

一、税收转嫁和归宿的内涵

(一)税收转嫁的定义

(二)税收归宿的定义

(三)税收转嫁到类型

二、税收转嫁和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一)无关性定理

(二)供求弹性决定税收转嫁和归宿的推演

() 结论

三、税收转嫁和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

(一)局部均衡分析的局限

(二)一般均衡分析模型

第三节  最优税收选择

一、税制结构设计的基本问题

(一)税种的配置问题

(二)税源的选择

(三)税率的安排:拉弗曲线

二、税收原则理论

(一)税收原则理论的演变

(二)税收公平原则

(三)税收效率原则

(四)税收中性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公共收入的来源认识和把握政府政策的趋向,从公共收入的受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等方面去分析公共收入的特点。了解传统公共支出的最主要来源税收的基本要素和特点、掌握税收归宿与转嫁到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掌握税收制定的基本原则,了解拉弗曲线的意义,实现税收效率与公平兼顾的最优税收选择。

重点:税收归宿与转嫁、均衡分析、拉弗曲线

难点:局部均衡分析绘图、税收中性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学时分配】  3课时

第八章  收入的分配与社会保障

内容

第一节  收入再分配的理论

一、收入与再分配的意义

(一)收入的定义

(二)功能分配和劳动力需求曲线

(三)规模分配和劳伦兹曲线、基尼系数

二、收入再分配的理论流派

(一)功利主义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二)自由主义的分配正义论

() 自由意志主义的机会平等论

(四)库兹涅茨的倒U理论

(五)福利经济学的效率与公平之争

三、收入再分配的制度与手段

(一)收入再分配的制度的内涵

(二)收入再分配的制度的手段

(三)收入再分配的制度政策的评判标准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收入再分配与社会保障

一、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二、瑞典的福利国家模式

三、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第三节  中国的收入再分配现状

一、中国的收入再分配

(一)国家、企业、个人三者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

(二)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化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二)改革的具体进展

(三)三条保障线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和把握功能分配和规模分配的意义,理解功利主义、正义论、倒U理论的主要内容。了解各个代表性国家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特点与不足、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理解效率与公平的相互关系。

重点:功能分配和规模分配的意义,各个代表性国家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特点与不足

难点:效率与公平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学时分配】  3课时

第九章  公共经济与国民经济调节

第一节  财政与国民经济总需求

一、社会总供给与财政需求管理政策的效果

二、财政政策乘数

(一)政府购买、税收对产出的影响

(二)平衡预算系数

() 两种财政变量的对比分析

三、ISLM曲线分析

四、财政政策工具

五、货币、财政政策的配合

第二节  财政与国民经济总供给

一、财政与劳动供给

(一)税收对劳动、休闲选择的影响

(二)所得税制度设计的影响

二、财政与储蓄

(一)消费与储蓄的消费者均衡

(二)税收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

() 生命周期假说与利息税效应

(四)中间的和最终的

三、财政与投资

(一)私人投资的决定因素

(二)税收对私人投资的影响

四、供给学派的财政主张

第三节  财政赤字与国债

一、财政赤字的各种衡量与经济含义

二、财政赤字的弥补与其宏观经济效应

三、国债运行机制

(一)国债的发行

(二)国债的偿还

第四节  中国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政策实施状况

二、中国实施宏观财政政策的制约因素

(一)财政包干制度的影响

(二)伸缩空间有限

() 运行效率低下

(四)中间的和最终的

三、1997年以来的积极财政政策

(一)私人投资的决定因素

(二)税收对私人投资的影响

四、供给学派的财政主张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财政宏观调控的目标与功能,理解财政乘数与经济均衡,了解开放经济下的财政宏观调控。

重点:社会总供给、总需求与财政需求管理政策的效果

难点:财政政策乘数

第十章  地方公共经济

第一节  地方政府的职能与公共产品

一、地方政府的职能

(一)地方政府与稳定经济

(二)地方政府与收入再分配

二、地方公共产品

(一)地方公共产品的空间限制

(二)地方公共产品的层次性

() 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

第二节  财政分权理论

一、俱乐部理论

(一)布坎南的研究

(二)麦圭尔的研究

二、蒂博特模型

三、斯蒂格里茨的批判

第三节  中国的地方公共经济

一、中央与地方职责的划分

二、中央与地方收入的划分

三、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转移支付

四、 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 

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课程教学计划为48学时,3学分。开设公共经济学目的任务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公共经济学规律的同时,力求用公共经济知识,为今后在各类组织中从事公共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和把握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区分地方性公共产品与全国公共产品的区别。了解“用脚投票”理论。

重点: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地方政府的公共产品

难点:“用脚投票”理论

 

总之公共经济学课程内容:

公共经济学教学内容主要选择9部分,计36学时。

导论。主要阐述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学习公共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及其研究方法,勾画公共经济学的基本轮廓。公共经济学应该涵盖的范围不限于政府经济活动,但是,这里将主要限定在政府为主体的公共经济活动领域。

第一章 市场、政府与公共经济。主要阐述市场经济下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相互关系,公共经济与公共部门存在的合理性,公共经济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其存在的形式。

第二章 政府的职能与作用,用最新的案例。第三章公共产品理论。这一章要讨论的问题是公共经济活动的起点与核心要素,需要从公共产品的理论出发,结合实际问题研究公共产品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及其分类,并进一步探讨公共产品需求的规模、结构及其动态发展的趋势,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规模、手段与方式,以及公共产品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及其协调机制。第四章公共选择。讲授要列举美国总统大选的案例来解释中位选民定理,以及台湾马英九为何能当选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民主的形式,有法国的案例以及北京坼迁的工作的案例。第五章公共支出与第六章的公共预算,有视频与案例,以及讨论。第七章的税收理论结合新个税,以及营改增,税务管理体制的改革让学生课后找资料课堂汇报,以及最新的政策视频讲解。第八章是税收效应与制度也要结合当前的改革。课程内容设计体现“公共管理”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课程的内容设置在保持基本内容体系不变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增加和删减处理,突出“公共管理”特色。重点突出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税收制度、预算管理、公共管制、财政政策等方面内容,加大对政府出台的各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从而阐明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总之课程讲解内容通俗易懂,教学体系、教学安排、图例证明、案例选择、教学授课都尽量避免一些繁而无用的内容,将生动的语言与浅显的事例结合理论进行讲解和编排。都尽量安排课堂讨论和社会实践环节。每学期本课程都鼓励和组织同学们到相关的政府机构进行参观学习,调研公共经济存在的问题,了解机关政府采取的措施,提出学生们认为有效的理论支撑和对策。

2 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总学时      理论教学    学时  实践教学    学时  自主性学习   学时  

序号

章节

教学内容/实践项目名称

学时数

授课方式

1

第一章:

导论                                            

 

3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2

第二章:

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  录像与讨论                            

 

3

混合式教学,实践教学

3

第二章:

三、政府失灵

四、混合经济体制提前网络平台录像与讨论

 

3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上

4

第三章:

公共产品理论                                     

 

3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5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3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6

第五章

:国家预算                                        

 

3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上

7

第五章

中国预算制度的改革

 

3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8

第六章:

公共支出的理论与实践                            

 

3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上2

 

 

 

2

指导性自学

9

第六章

                                            

转移性支出

3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10

章:

税收原理                              

 

3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11

税收制度与税收原则

2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上一节

 

第八章

分配理论

1

指导性自学

 

 

 

 

 

 

 

 

 

 

 

 

 

 

 

 

 

 

 

 

 

 

 

 

 

合计

 

 

36

 

 

六、评价考核

3  课程考核评价表

考核方式

占总成绩的比例%

形成性评价

成绩评定办法: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期末成绩分别占40%60%

 

 

其中平时成绩由出勤情况、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等构成。

 

 

 

 

 

 

终结性评价

考核方式:开卷与闭卷

 

 

总分

 

100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教材

《公共财政概论》编写组 / 公共财政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9-08ISBN:  9787040522105

樊勇明 杜莉:《公共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版, /2019-05-01

     2. 参考资源

 1)教学平台

名称南京中医药大学公共经济学教学网络,平台地址https://591165d07bf30af1ea840d4cf456e687.casb.njucm.edu.cn/meol/jpk/course/layout/lesson/index.jsp?courseId=12743,课程教师联系方式(QQ1273061511、微信等)

2)参考书目

1、高培勇等:《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2015

2.戴文标公共经济学浙江大学出版社,97873081049372016年第2

3.《公共经济学》(4) 杨志勇、张馨书号:9787302514015;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4.黄恒学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2009-09-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5. 郭小聪政治经济学第三版,2015年出版,中国人民大学


显示全部
授课目标

通过本教程的教学使行政管理与财政学本科生系统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并熟练地应用于公共部门公共管理问题的分析。用适当的模型分析特定的问题,进行政策分析。本课程关键是培养本科生掌握经济分析的基本知识,独立运用公共经济学基本理论分析政府治理的能力。

本课程大致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阐述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提供分析的基本方法。另一个部分是阐述我国现行的公共收入与支出政策和制度,并试图应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分析和评价。第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而第二部分则是第一部分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使学生从理论上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实践上能够运用其来分析社会经济生活的现实问题,从而对政府部门的经济职能有系统、完整的理解和把握,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财政学或行政管理学的相关课程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要求学生在本门课程内除了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在老师指导下阅读相关文献,进行案例分析,初步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框架,使学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行为和经济决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有较正确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把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和难点。运行的基本规律,学会用经济理论来分析市场现象,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让学生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上学生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学生执教、师生一问一答、教师讲述等教学组织形式。


成绩 要求

平时40分,期末60分

课程大纲

说课视频

第一节。全课程介绍

第一章 概述

第二讲 公共财政概述

第一讲 公共经济学概述

第一章测试题

第二章 政府与市场

第四节 财政职能

第二节市场失灵与矫正

第一节 市场有效性

公共财政职能

第三节 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第二章作业

第三章 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产品的生产与经营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公共产品的定义及分类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投票机制和中位选民定理

政治经济周期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官僚与政府膨胀

公共选择理论的内涵

第三、四章测试

公共选择中的利益集团

第五章 财政支出概论

财政支出概述

第六章 指导性自学

第五、六章测试

指导性自学

第七章 财政收入理论

财政收入的分类

财政收入的概念

财政收入的规模

第八章 税收理论

税收理论

第七章第八章作业

第九章 政府预算

第二节 预算原则

第五节预算改革的内容

第四节预算改革

政府预算

第三节预算程序与理论

第六节最新预算体制改革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政府失灵的相关报道

参考资料
南京中医药大学
5 位授课老师
孙瑞玲

孙瑞玲

教授

杨宇

杨宇

副教授

邓敏

邓敏

副高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