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大家好,欢迎来到人机工程学课堂!本课程面向所有设计学专业的同学,通过大量设计案例、趣味性的主题为同学们在设计中分析“人的因素”提供方法,布置“机的功能”提供依据,考虑“环境因素”提供准则,为解决“人-机-环境”系统设计提供整体思路。
《人机工程学》是设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立足智能制造、两化融合国家战略,围绕立德树人,传承以人为本学术理念与设计方法,启发科学与艺术融合的创新思维。学后具备:
1运用人机工程学理论、设计思维和方法,解决工业互联网环境下复杂装备系统设计问题,具备知行合一的工程设计实践能力。
2 掌握人机交互设计准则、技术规范、行业标准,面向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具备动态适应、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的能力。
3不仅能够用文字、视觉、工程等多种语言进行问题描述和有效沟通,具备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设计师职业素养;也在设计实践中锻炼养成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与人本精神。
大家好,欢迎来到人机工程学课堂!本课程面向所有设计学专业的同学,通过大量设计案例、趣味性的主题为同学们在设计中分析“人的因素”提供方法,布置“机的功能”提供依据,考虑“环境因素”提供准则,为解决“人-机-环境”系统设计提供整体思路。
《人机工程学》是设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立足智能制造、两化融合国家战略,围绕立德树人,传承以人为本学术理念与设计方法,启发科学与艺术融合的创新思维。学后具备:
1运用人机工程学理论、设计思维和方法,解决工业互联网环境下复杂装备系统设计问题,具备知行合一的工程设计实践能力。
2 掌握人机交互设计准则、技术规范、行业标准,面向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具备动态适应、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的能力。
3不仅能够用文字、视觉、工程等多种语言进行问题描述和有效沟通,具备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设计师职业素养;也在设计实践中锻炼养成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与人本精神。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1、为什么要学习这么课?
《人机工程学》是实践性、应用性课程,也是是工业设计、环境艺术、信息交互、视觉传达等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人机工程学》课程的特点是将科学研究与设计研究相结合,通过大量案例讲解“以人为中心”的系统设计准则、设计工具和方法。本课程是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南京理工大学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合作工业设计本科教育项目的中英共建课程,面向智慧出行场景,探讨汽车空间形态结构及其人机交互设计是本课程的特色方向。
2、这门课主要教什么?
《人机工程学》这门课将为大家讲授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知识。分为五部分:
一、通过人机工程学的概念、发展历程、与设计学科之间的关系来界定智能时代人机工程学的全新内涵。
二、在了解人体尺寸与测量方法以及人的生理、心理与行为的基础上,学习作业空间的设计方法。
三、通过学习人的输入与输出即感觉-运动系统,了解人与外部系统互动的生理基础。
四、在了解信息加工理论的基础上,学习显示、控制界面与人机交互设计的方法。
五、面向未来智慧出行场景,结合大量案例,学习汽车及其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方法。
3、 学习这门课可以收获什么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同学们了解人与产品、环境互动的生理和心理学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同学们掌握空间设计、信息显示、控制界面的设计要素和设计准则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同学们从案例分析中掌握作业空间与工具、设备设计、信息交互界面设计的工具和方法,能够解决不同类型产品(包括智能产品)设计中的各类人机关系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同学们了解汽车创新设计及其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趋势、设计工具和方法,针对未来出行场景进行概念设计。
成绩 要求
【线上学习】:合计30%;其中视频学习占20%;随堂测试(帮助同学们巩固知识),占比5%;学习微社区作品上传数量(5%),以转发、点赞、评价等数据作参考。
【快题设计】:占总成绩的30%,以帮助同学们巩固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设计解决方案。
【期终作业】:占总成绩的40%。
【总成绩】:百分制计算,60分及以上为及格,85分及以上为优秀。
课程大纲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程
课时目标: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程和促进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1.1 人机系统
1.2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程
1.3 促进人机工程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人机工程学的概念内涵
课时目标:学习并掌握: •人机工程相关理论知识包括:人的特性的研究、机器特性的研究、人-机-环境系统性能的研究•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
2.1 人机工程学的知识基础
2.2 人机工程学的定义
人机工程学与现代设计
课时目标:通过案例解析,了解人机工程学与不同设计问题的关系,明确人机工程学之于设计创新的重要价值
3.1 人机工程学与产品设计
3.2 人机工程学与交互设计
3.3 人机工程学与汽车设计
3.4 人机工程学与建筑室内设计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课时目标:学习并掌握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论,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研究方式、技术和技巧
4.1 研究方法概述
4.2 定量研究方法
4.3 定性研究方法
人体尺寸、人体测量及设计应用
课时目标:了解人体尺寸;掌握人体测量基本方法;学习将人体尺寸及人体测量结果应用于解决具体设计问题的原则与方法
5.1 人体尺寸与尺度
5.2 人体测量学相关概念
5.3 人体测量项目及类型
5.4 百分位与适应域
5.5 人体尺寸与设计
5.6 人体尺寸的应用原则
5.7产品人机尺寸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5.8产品功能尺寸的确定
感觉系统
课时目标:了解人体感知外部世界的主要感官系统的特征;学习将人体视觉、听觉、肤觉、本体觉、联觉等主要感觉方式与设计关联的方法,为在设计中改善用户体验奠定理论基础
6.1 感觉系统的生理基础
6.2 感觉系统的特征
6.3 人的知觉及其特征
6.4 人的视觉机能
6.5 色觉与色彩心理
6.6 听觉
6.7 肤觉
6.8 本体觉
6.9 联觉
人的运动学基础
课时目标:了解人体运动系统构成和运动类型,为运动、操作相关的设计奠定基础
7.1 运动系统的生理基础
7.2 运动类型及操作特征
信息加工与人的行为
课时目标:学习并掌握人机信息交互的基本模型;理解人的注意、记忆机制,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关系,掌握影响行为乃至于空间设计的因素
8.1 “注意”及应用
8.2 记忆
8.3 心理&行为
8.4 人机信息交互模型
8.5 人的信息输入与输出
座椅
课时目标:了解座椅发展历史、分类,学习座椅的设计之道
9.1 座椅的设计历史
9.2坐之有道:工作座椅的设计要点
9.3坐具分类
作业空间设计
课时目标:了解不同姿态作业的设计因素,掌握作业空间布置规范
10.1 作业空间的设计因素
10.2 作业空间的布置与设计
手动式工具设计
课时目标:• 学习手部的运动方式及其抓握类型• 分析与手握式工具相关的人机工程学因素;研究手握式工具的设计要点
11.1 手动式工具相关的人机工程学要素
11.2 手动式工具的设计要点
显示界面设计
课时目标:了解视觉信息界面类型和相关设计要素,学习并掌握视觉信息设计准则
12.1 视觉信息界面类型
12.2 视觉信息设计要素
12.3 视觉信息设计准则
12.4 听觉显示界面设计
控制界面设计
课时目标:了解控制器类型和相关设计要素,学习并掌握控制装置的设计准则与设计方法
13.1 控制器类型及设计方法
13.2 控制器设计要素
13.3 控制装置设计
13.4 控制器和显示器的综合布局
13.5 控制界面的设计准则
13.6 面板的视认度
人机交互界面
课时目标:了解人机交互和界面的演化历程,学习并掌握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原则和方法
14.1 人机交互界面的定义
14.2 人机交互设计的演化历程
14.3 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原则
14.4 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要素
汽车人机交互界面概述
课时目标:审视、思考汽车人机交互界面的演变趋势
15.1汽车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演变
15.2汽车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变革的背景
15.3汽车人机交互界面用户体验的演进
15.4汽车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师的专业素养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
(1)丁玉兰.人机工程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曾庆抒.汽车人机交互界面整合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赵江洪、谭浩.人机工程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美国)桑德斯(美国)麦科密克.《工程和设计中的人因学》(第7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