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景观建筑学
第3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4月21日 ~ 2025年06月30日
学时安排: 4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26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在景观中思营造,于山水中见人生。这是一门属于建筑师的景观课,线上课程是线下课堂的储备和延伸,欢迎同学们打卡!
在景观中思营造,于山水中见人生。这是一门属于建筑师的景观课,线上课程是线下课堂的储备和延伸,欢迎同学们打卡!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介于传统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的交叉综合学科。教学内容包括风景园林景观人居思想和从城市环境到建筑周边(宏观到微观)的各尺度景观与建筑协同设计策略。修习本课程需要有一定的建筑设计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较系统地掌握景观建筑的多元设计理念、原则,中西方传统风景园林营造思想,未来景观设计的趋势等基本知识和相应的设计方法,构建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具备在建筑周边设计景观以及用景观思想设计建筑的能力。另外,本课程引入了同济大学国家精品课程,与自摄微课共同支撑线下课堂专题研讨。

授课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将达成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能从科学性、交叉性视角解释景观设计理论关联的学科思想,能融贯中西方造景理念、提炼系统化技术路径和设计语言。

【能力目标】能认知并诊断景观环境设计问题,能基于调查分析,组织适宜工具、制定有效计划、提出创新决策、展开多元评价,预测未来动态,并付诸精准表达。

【素质目标】具备“善协作、懂审美、能设计”的专业素质,形成“勤反思、常探究、会批判”的学术素养,建立“重沟通、体民情、利永续”的职业道德。

【价值目标】能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天人合一”中国式大健康发展观及其理景智慧,能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等景观服务,践行环境疗愈责任、生态和谐意识与地方人文关怀。


序号

具体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能够形成对景观设计学术发展概况的系统理解,深化对学科代表人物思想理论的认知,掌握景观基本元素的多种设计技巧和使用群体需求。

课程目标2

能够辩证地看待设计语言背后复杂的地域、人文、社会等影响关系,从中西方古今造景智慧的比较学习中,提炼出具有当代性和可行性的设计方法。

课程目标3

能够通过自主研读和团队研讨,熟悉交叉学科关联理论及其对景观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培养全面解读环境问题的能力和思维习惯。

课程目标4

能够利用所学研究方法,对建成环境现状问题或潜在矛盾展开调研分析,通过演讲汇报和使用者交流,结合前沿技术和实践案例的学习,逐步明晰改良策略。

课程目标5

能够将中国园林营造思想架构于现代景观设计的哲学、工具背景之上,全局性地理解其中隐含的设计逻辑和创新潜力,自觉从中汲取养分应用到未来环境发展挑战的困境突围中。

课程目标6

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小尺度景观建筑或环境改良设计项目,熟悉工作流程和图示语言,树立正确设计思想,具备人文关怀、生态精神和专业责任,发展自己的设计风格。


成绩 要求

   总成绩=线上学习30%+课堂交互10%+翻转汇报20%+期末任务40%


   线上30%=视频10%+测试5%+作业5%+讨论区5%+学习贡献5%

   课堂10%=参与度5%+活动积分5%

   翻转20%=问题研讨5%+案例探究5%+第二课堂5%+项目评议5%

   期末40%=调研深度15%+设计质量20%(含思政实践5%)+文本汇报5%

课程大纲
人群研究
课时目标:学习要求:转变景观只是配景的旧观念,理解景观与当代社会需求及未来发展需要的密切关联。
(1)教学内容:
【线上】景观意义、学科背景和思考方式。
【线下】景观公平性与多龄友好设计原则。
【任务】确定设计场地,完成数据手机和问卷。
(2)教学重点:多维度建构“筑景为人”的价值观和理论体系。
(3)教学难点:以公平性理论为结构,联结相关设计原则,并应用于项目调研中。
问题诊断
课时目标:学习要求:以跨学科视角联动心理学、神经科学相关理论,关照景观设计前期研究。
(1)教学内容:
【线上】景观中的心理行为与文化要素
【线下】环境心理探究工具(可供性、距离感、认知地图、领地行为等)
【任务】小组为单位完成用户画像和项目策划
(2)教学重点:搭建“景观环境人群使用问题研究”的系统理论框架,并解释相关理论和原理。
(3)教学难点:应用环境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工具,认知并诊断景观环境各类使用问题。
理念生成
课时目标:学习要求:在文化互鉴和史料对比中,建立中西方比较思维;能用叙事理念丰富设计主题和内涵。
(1)教学内容:
【线上】景观规划中的景观点与景观轴线
【线下】景观叙事理论和中国园林的叙事设计
【任务】基于场地调研和问题情境,从叙事视角构设未来活动场景,确定设计理念
(2)教学重点:阐释景观叙事理论中不同学派思想对应的设计逻辑,并在实践中应用。
(3)教学难点:在案例和文献中比较中西方景观叙事方式异同,在新技术背景中预测景观叙事策略的未来发展。
空间决策
课时目标:学习要求:跳出固化地看待园林的视野,结合学术前沿研究成果,分析园林智慧与当代城市需求潜在的衔接关系,基于现场考察,讨论嫁接可能。
(1)教学内容:
【线上】中国园林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文化艺术拓展
【线下】文人园林顶层设计哲学的落地途径,园林有限空间的扩容智慧——叠山艺术
【任务】用适宜的空间语言表达设计理念
(2)教学重点:分析、提取中国文人园林立体空间的造景智慧。
(3)教学难点: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找到传统造景术对当代景观问题和未来高密度城市景观品质提升的指示路径。
元素优化
课时目标:学习要求:熟练应用但不囿于视觉美学引导下的景观要素组织原则,能以生态综合视角对既有设计原则展开评价、拓展和创新。
(1)教学内容:
【线上】景观各类构成要素的视觉美学组织原则
【线下】以水景为例,比较中西方景观要素设计中的生态美学思想及其衍生技法
【任务】在小组方案既定的空间结构基础上,细化各类景观元素的组合模式
(2)教学重点:景观要素系统化的美学基础,和生态视角下的空间场景、生境营造。
(3)教学难点:厘清中国园林的理水技法和雨水系统,发掘美学之外的景观元素多义性。
体感升级
课时目标:学习要求:从知觉联动的视角建构景感生态设计意识,主动汲取前沿媒介和跨界技术并融入景感设计创新。
(1)教学内容:
【线上】风景园林小气候和互动景观前沿案例
【线下】景观中的非视因素和体感氛围营造
【任务】从多元知觉出发优化既有项目设计
(2)教学重点:景观知觉理论、诉诸听觉的风景、风与景观设计
(3)教学难点:能从整体性、关联性、社会性三个维度归纳联结各类知觉相关的景观设计理论及其策略。
日常批判
课时目标:学习要求:跳出纯粹空间景观思维,纳入时间和生活等复杂因素探究设计场地隐藏信息,深度理解存量时代景观更新的复合语境与景观可持续的时空语义。
(1)教学内容:
【线上】风景园林的时间性,景观基础设施复兴
【线下】景观中的时间议题和景观更新
【任务】从时空综合的维度对设计提出可行优化
(2)教学重点:从宏观视域到微观体感,全面解释景观时间意义
(3)教学难点:从时间性和日常性的角度对景观案例展开批判。
综合评价
课时目标:学习要求:从“设计者”的角色转向“评价者”的角度对方案进行重审,完善本课相关的知识体系,检视理论的转化能力,形成反思习惯。
(1)教学内容:
【线上】景观前置分析评价四大学派和两大阵营
【线下】景观作品评价的四个维度及其关联理论
【任务】对各组景观方案展开互评和反思小结
(2)教学重点:围绕具体方案从四个维度选用恰当的理论工具提出评价、反思和建议。
(3)教学难点:利用平行思维充分扩展评价思路。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建筑设计1、2,人居环境理论等

参考资料


1. [美] 詹姆斯·科纳 / [美] 艾利森·赫希.《景观之想象——詹姆斯科纳思想文集》地图术的能动性:思辨、批判与创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242.

2. [日]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下——外部空间的内部化,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081.

3. [法]伯纳德·屈米.《建筑概念:红不只是一种颜色》,电子工业出版社

4. [美]马修·波泰格.《景观叙事——讲故事的设计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引导与暗示”、“渗透与层次”、留园图解等部分

6. 童寯.《江南园林志》,中国工业出版社——造园篇

7. 刘韩昕.《城市家具与公共空间的私密性营造》:城市家具在塑造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价值, 化学工业出版社

8. 刘滨谊等著. 人居环境研究方法论与应用[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宁波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徐入云

徐入云

讲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