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欢迎您加入《体育运动之美》这门课程的学习旅程。在这里,我们将一起探索体育运动的美学价值,理解体育精神与文化传承的深远意义,并体验运动带来的身心愉悦。
个人发展:体育运动不仅关乎身体健康,它还与个人的精神成长、情感表达和社交能力紧密相关。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您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体育运动对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审美提升: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培养对体育运动美学的欣赏能力,能够提升您的生活品质,丰富您的精神世界。
文化认同:体育运动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本课程,您将学习如何通过体育活动来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社会参与:体育运动往往与团队合作、公平竞争等社会价值观念相联系。学习这门课程有助于您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协作,展现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以体育运动的美学价值为核心,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知识层面:您将获得关于体育运动美学、体育精神、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系统知识。
技能层面:您将学会如何欣赏和分析体育运动中的美学元素,提升个人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情感层面:通过体育运动的实践体验,您将能够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增进身心健康。
应用层面: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体育锻炼、社会活动等多个领域。
跨学科融合:本课程结合了体育学、美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学习视角。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课程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强调实践体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亲身体验体育运动之美。
文化体验:通过丰富的文化案例和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了解体育运动的同时,深入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体育精神。
互动式学习:课程采用翻转课堂、小组讨论、在线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资源丰富:利用中国大学慕课网等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视频讲座、阅读材料、在线讨论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不仅能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更能够在精神和情感层面得到丰富和满足,让我们一起开启这段探索体育运动之美的旅程吧!
授课目标:
知识掌握: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美学价值、历史发展、以及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审美培养: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中美学元素的感知与欣赏能力。
技能提升: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包括身体协调性、运动技能等。
文化认同:加强学生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价值塑造: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品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体育活动,增进社会和谐。
考核方式:
(一)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结构
本课程按照课程目标达成的需要,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组织课程考核,课程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平时表现考核成绩占20%(模块一),话题讨论占10%(模块二),线上结课考试和课堂表现成绩成占70%(模块三)。
(二)各项考核的成绩评定
按照课程目标达成的需要,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其中,线下平时表现考核成绩占20%(模块一),线上话题讨论成绩占10%(模块二),线上结课考试和课堂表现成绩占70%(模块三)。
课程为1.0学分课程,需要10周学完全部内容。课程采用百分制计分,分为两个模块完成:线上成绩*80%+线下平时成绩*20
线上成绩构成:完成课程视频学习占30%,单元测验占20%,课后作业10%,课程讨论占10%;期末结课考试成绩占30%。
(1)课程视频:30分 。需要听完全部视频内容方能满分。
(2)单元测验:20分。完成所有章节的单元测验即可获得单元测试部分得分。
(3)课后作业:10分。完成课后作业即可获得课后作业部分得分。
(4)课程讨论:20分。要求学生在“课堂交流区”参与回帖数量达到5个以上才能获得20分。
(5)结课考试:20分。结课考试形式线上理论试卷考核。
上述成绩总分为100分,成绩≥60分为及格。
线下平时成绩构成:
(1)网络学习参与及态度(10%):根据学生日常表现,在线上课堂以及课后的完成练习积极性、参与度、与教师和同学的配合协作程度,全部成绩10分。
(2)课堂考勤(10%):根据学生每次慕课堂签到情况;全勤位10分;要求学生尊重时间,尊重他人,加强纪律观念,树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习惯。
(3)提交作业参与度(10%):线上学习结束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全数提交10分。
预备知识:
基本体育知识:对体育运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文化背景:对中国及世界体育文化有一定的认识。
审美基础:具备基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欣赏能力。
身体条件:具备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身体条件。
参考资料:
教材:杜卫、周跃良. 美育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04; 丁晓昌、张凌浩.高校美育教程.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3.06
;汉斯.乌尔里希.古姆布莱希特. 体育之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07
等相关教材。
学术文章:关于体育美学、体育文化、体育心理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案例研究:著名运动员的传记、重要体育赛事的分析报告。
多媒体资料:体育赛事视频、纪录片、相关电影等。
网络资源:中国大学慕课网、专业体育网站、在线学术数据库等。
常见问题:
Q: 我没有任何体育背景,可以学习这门课程吗?
A: 当然可以。这门课程旨在介绍体育运动的美学价值,对体育运动的背景知识没有特别要求,我们鼓励所有对体育美学感兴趣的同学参与。
Q: 课程中的实践活动有哪些?
A: 课程中会安排体育活动体验、体育赛事观赏、体育文化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感性认识。
Q: 课程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A: 学习成果的评估将基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实践活动、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程结束时的考核。
Q: 课程是否涉及体育竞赛的规则和技巧?
A: 本课程的重点在于体育运动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传承,而非具体的运动技巧或竞赛规则。不过,我们会在一定程度上介绍这些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体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