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的建设发展历程
《食用菌栽培学》是我院师范专业特有的特色课程,也是我院江苏省品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的校本课程。至1999年本科招生伊始,该课程就成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保留课程,历经多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该课程由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到生物技术专业再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院内已成为了特色课程,该课程在2018年在全校范围内成为了跨专业选修课,选课人数每次都爆满,该课程培养的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2014)”,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江苏省一等奖(2015),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大赛一等奖(2018),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色之旅赛道江苏省三等奖等众多省级以上奖励。
二、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经历了多次改革与尝试,该课程实践特色鲜明,在课程开设伊始,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比为2:1(理论32,实践15),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我们调整为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比为1:1(理论24,实践24),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我们针对人才培养需求,调整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比为1:2(理论16,实践32),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我们针对人才培养需求,调整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比为1:4(理论8,实践32)让课程的实践特色在培养方案中充分体现。
为了实现实践第一的交割新思想,我们还在学校内的生物科技园建设了两座钢架大棚,保证校内实践课程的实施,同时我们还与淮安市国家农业科技园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园区建立了一个现代农业科技服务基地,让我们的课程走出校园,来到农村广阔天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服务三农。
《食用菌栽培学》为淮阴师范学院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生物技术专业”和江苏省重点专业类“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结合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社会对生物科学类人才素养的需求,以及食用菌栽培学实践性强的特点,制定课程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了解食用菌产业前沿动态,了解其在社会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2.理解食用菌及其栽培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掌握食用菌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基础理论知识。
能力目标
3.掌握食用菌栽培的相关实验与实践技能,学会菌种制作技能,掌握某一食用菌栽培技术,能将掌握的知识用于指导食用菌生产和食用菌教学实践,具备食用菌产品开发和一定的市场营销能力。
4.能独立或以小组形式完成生产实践,对生产中的一些高产栽培技术有一定的研究和运用能力。
素质目标
5. 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农村问题的职业素养,养成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三农的家国情怀。
6. 具备团队合作意识,能够就食用菌栽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交流与沟通。
学生的课程成绩评定包括:教学活动的参与表现+作业完成情况20%,实验(项目)设计方案30%,实验论文(项目完成报告)40%,汇报表现(10%)。
绪论 认识食用菌
2 菌类大家庭
1 这些食用菌你见过吗?
请通过实地考查、走访调查、网络调研等多渠道收集资料,形成一份当地食用菌产业报告。要求:在结论中能对当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给出建设性意见。,
第一讲 食用菌栽培基础
任务一 帮栽培户解决蘑菇生产问题
1 食用菌生物学特征
3 食用菌菌种制作技术
2 食用菌栽培条件
第二讲 食用菌加工与产品开发
食用菌加工技术
第三讲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实例
菌种制备
食用菌高产栽培方案设计。
基础生物学/微生物学
1. 建议教材
《食用菌栽培学(第3版)》,ISBN 978-7-04-046650-8边银丙,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07
暴曾海等主编.《食用菌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 主要参考书
杨新美主编.中国食用菌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王贺祥.食用菌栽培学(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
弓建国.食用菌栽培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11
胡化广,赵庆新主编.食用菌栽培实训指导.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 其他资源
部分视频来源与网络(央视影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