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基础》是一门综合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内容安排上选取了导论、科技与社会、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文化。通过学习,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经济、伦理的影响,领悟科技与人文的辨证关系,树立科技时代的正确生活观;了解中国文学史常识,掌握各大文体基本常识与欣赏方法,提高文学艺术欣赏能力;了解历史的演进、文明的传承与区域文化的内涵、意义以及江苏区域文化的空间分布特点,树立正确的现代文明意识。
特色:在考虑到人文基础知识所包含的文、史、哲之外,进一步认识到现代社会,科技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考虑到对“人”的一个终极的关怀,把“科技与社会”作为一个部分组成。鉴于高职院校有专门的教学部门教学中涉及哲学部分,我们课程不再重复。
1.通过科技与社会的教学,认识到科技对社会的影响,养成个体生存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科技精神。树立正确的科技观、消费观,培养生态文明的观念。
2.通过文学与艺术的教学,了解中国文学史常识,掌握各大文体常识与欣赏方法,提高文学艺术欣赏能力。不断增强文化自信,进而自觉传承并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通过历史与文化的教学,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丰富学识,塑造品格,主动传承中华文脉,具备“家国情怀”,启发学生寻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人文基础成绩:线上60%+线下40%
科技与社会篇:第一单元 导论 科技与生活
导论
科技与人文的关系
科技改变生活之高铁
消费主义
科技与社会篇:第一单元测验
科技与社会篇:第二单元 科技与经济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各国科技与经济发展
中国科技与经济发展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
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科技与社会篇:第二单元 测试
科技与社会篇:第三单元 科技与伦理
科技与伦理冲突的历史
科技与伦理冲突的现状
科技与伦理冲突的成因与表现
科技与伦理的良性互动
高职院校大学生技术伦理教育
科技与社会篇:第三单元测试
文学与艺术篇: 第一单元 文学与生活 中国文学史概述
文学的本质
文学与生活的关系
文学真实与生活真实
先秦文学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隋唐文学
宋元文学
明清文学(1840年之前)
文学与艺术篇: 第一单元 测试
文学与艺术篇:第二单元 诗歌常识与诗歌欣赏
走近诗歌
诗歌欣赏方法
至尊典范 诗人屈原
叙与赞 ——《国殇》内容学习
诵出壮美 咏出情感——《国殇》诵读
文学与艺术篇:第二单元 测试
文学与艺术篇:第三单元 散文常识与散文赏析
散文基本常识
《游黄山记》赏析
《故都的秋》赏析
《匆匆》赏析
中国现当代散文发展史
文学与艺术篇:第三单元 测试
文学与艺术篇:第四单元 小说、戏剧常识与戏剧赏析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简史
“千姿百态”的人物
“一波三折”的情节
“不可或缺”的环境
戏剧基本常识
戏剧赏析《雷雨》片段
文学与艺术篇:第四单元测试
文学与艺术篇:第五单元 艺术常识与艺术赏析
走近艺术
艺术赏析
文学与艺术篇:第五单元测试
历史与文化篇:第一单元 历史的解读
中国历史简述(上)
中国历史简述(下)
历史记载的方法
历史与文化篇:第一单元 测试
历史与文化篇:第二单元 文明的传承
古希腊文明
古罗马文明
古印度文明
郑和下西洋
十字军东征
新航路开辟
拜占庭帝国
历史与文化篇:第二单元 测试
历史与文化篇:第三单元 文化的溯源
北京四合院
汉唐明清服饰的演变
中秋节的习俗
汉字的发展简史
世界三大宗教简介
历史与文化篇:第三单元 文化的溯源
历史与文化篇:第四单元 区域文化赏析
中国区域文化(上)
中国区域文化(下)
江苏区域文化
淮安地域文化
历史与文化篇:第四单元 测试
复习篇(一)
文学与艺术部分重点内容串讲
复习篇(二)
历史与文化部分重点内容串讲
复习篇(三)
实践活动作业
有一定文学、历史、哲学知识,了解当今科技时代的社会常识。
《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游国恩等主编)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戏剧出版社 曹余章)
《世界上下五千年》(华文出版社 翟文明)
“人文基础”课程的内容极为广博,根据课时我们只讲授大纲中选定的模块内容,所以希望选课同学除了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内容外,最好能够做到:
1.通读我们的“人文基础”教材。
2.了解生活中最新的科技发展给当今社会带来的影响深入思考一至两个有意义的科技与人文的问题。
3.联系教学内容,阅读的老师推荐的书籍或者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