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只有在充分认识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从而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和临床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程详细介绍人体各系统器官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帮助记忆、理解和应用人体解剖学知识。
“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只有在充分认识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从而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和临床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程详细介绍人体各系统器官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帮助记忆、理解和应用人体解剖学知识。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中形态学范畴,是医学科学中重要的基础课程。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和各器官系统之间的联系,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本课程主要介绍人体的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九大系统内容,主讲老师结合PPT讲授相关解剖学知识,主要包括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功能意义及相关临床联系,具有直观、易于理解和记忆等优点.,适合临床医学、药学、口腔、检验、护理等专业人员以及人体爱好者学习。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系统解剖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认识人体各个系统器官构成与形态结构及它们的毗邻关系。培养自主学习、科学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临床医学、护理学、临床检验技术、影像医学和参加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打下牢固的基础。并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增强献身医学、救死扶伤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成绩 要求
课程大纲
骨学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骨的分类、构造;掌握各部椎骨的形态特点;掌握颅骨的名称及颅的整体观。
1.1 解剖学绪论
1.2 骨学总论
1.3 躯干骨
1.4 颅骨
1.5 上肢骨
1.6 下肢骨
关节学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掌握肩、肘、髋、膝关节的结构特点。
2.1 关节学总论
2.2 躯干骨连结
2.3 颅骨连结
2.4 上肢骨连结
2.5 下肢骨连结
肌学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肌的形态和构造;掌握腹肌及其形成的肌间结构。
3.1 肌学总论
3.2 头肌和颈肌
3.3 躯干肌
3.4 上肢肌
3.5 下肢肌
内脏学总论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内脏的一般结构和胸部标志线及腹部分区。
消化系统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各段消化管的形态、位置与结构特点;掌握阑尾的位置;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及肝外胆道。
5.1 口腔
5.2 咽
5.3 食管和胃
5.4 小肠和大肠
5.5 肝
5-6 肝外胆道和胰
呼吸系统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及开口;掌握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特点;掌握胸膜的分部、肋膈隐窝。
6.1 鼻
6.2 喉
6.3 气管、支气管和肺
6.4 胸膜和纵膈
泌尿系统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肾的形态、位置和被膜;掌握输尿管的三个狭窄;掌握膀胱三角。
生殖系统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精子的产生及排出途径;掌握男性尿道的狭窄、扩大及弯曲;掌握输卵管的分部及各部的临床意义;掌握子宫的形态、位置、固定装置。
8.1 男性内生殖器
8.2 男性外生殖器
8.3 女性内生殖器(一): 卵巢、输卵管
8.4女性内生殖器(二):子宫和阴道
8.5 女性外生殖器、乳房和会阴
腹膜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掌握腹膜形成的结构。
心血管系统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心腔内的结构;掌握心传导系的组成;掌握心包及心的体表投影;掌握全身各部动脉主干及一级分支、分布;掌握大小循环的途径。
10.1 心血管总论
10.2 心
10.3 动脉
10.4 静脉
淋巴系统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胸导管的行程及收集范围;掌握九条淋巴干的名称及汇入部位。
11.1 淋巴系统总论和淋巴导管
11.2 淋巴结的位置和淋巴引流范围
11.3 部分器官的淋巴引流和脾脏
感觉器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眼球壁的层次结构;掌握眼球内容物的组成;掌握眼副器的组成,眼球外肌的位置及作用;掌握鼓室的六个壁;掌握内耳的形态结构;掌握声波的传导途径。
12.1感受器、感觉器概述
12.2 眼球
12.3 眼副器和眼的血管、神经
12.4 外耳和中耳
12.5 内耳
中枢神经系统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脊髓的外形和内部结构;掌握脑的分部及各部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14.1 脊髓
14.2 脑干
14.3 小脑
14.4 间脑
14.5 端脑
周围神经系统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脊神经的构成、分支。脊神经前支的配布和重要神经分支(如膈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肋间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等)的走行和支配及损伤后的表现。掌握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连脑部位、神经纤维和分布。
15.1 脊神经
15.2 脑神经
15.3 内脏神经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感觉和运动传导路中各级神经元的位置、纤维束的名称、交叉部位和投射部位。
16.1 躯体深、浅感觉传导路
16.2 视觉、听觉传导路
16.3 运动传导路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掌握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17.1 脑和脊髓的被膜
17.2 脑和脊髓的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内分泌系统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主要内分泌器官的位置、形态。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1.具备基本的生物学知识
2.课前需要预习
3.学习方法: 进化发展的观点;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观点
参考资料
1.《人体解剖彩色图谱》(第2版) 刘执玉 田铧 科学出版社
2.《系统解剖学》(第9版) 丁文龙 刘学政 人民卫生出版社
3.《系统解剖学》(第5版)廖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
常见问题
1.尊重老师与同学,共创文明学习与交流平台。
2.不在平台内发布非法、违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