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21世纪药学工作的重点是新药创制和药学服务,而药学服务正由面向药品模式向面向患者模式转变;由药学供应为主向合理用药为主转变。临床药物治疗学适应临床用药实践的需求顺势而生并发展起来。它以临床合理用药评价为基准,以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和重点疾病为线索,系统阐述药物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合理用药的基本知识和重要原则。
21世纪药学工作的重点是新药创制和药学服务,而药学服务正由面向药品模式向面向患者模式转变;由药学供应为主向合理用药为主转变。临床药物治疗学适应临床用药实践的需求顺势而生并发展起来。它以临床合理用药评价为基准,以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和重点疾病为线索,系统阐述药物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合理用药的基本知识和重要原则。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临床药物治疗学是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和必修课,同时也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要求学生在掌握药物作用与作用机制基础上,了解各系统解剖生理、疾病分类;熟悉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因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的特点;掌握药物的药效学以及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与具体药物治疗方法。根据病人的病理、生理、心理及遗传特征,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药学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具备面对作用相似的同类药物和临床表现相似的同类疾病,学会运用循证医学等科学思维方法,正确地选择和使用药物,对病人实施个体化治疗的能力;使得学生在将来的临床药学工作中能够协助临床医师把好合理用药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同时也为他们做好向患者提供用药知识咨询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达到促进我国临床药学事业开拓和发展的目的。
本学期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授课过程中突出案例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学生对特定案例的分析,将教材知识与具体患者的病情有机结合起来,提供给学生解决药物治疗问题的思路,促使其逐步形成和发展独立解决问题的技能,服务于药物治疗实践。本课程注重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临床药学人才,注重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课程目标上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在课程内容上体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在课程内涵上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渗透,在课程实施中注重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
授课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及其原则、药物不良反应、特殊人群用药、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等药物治疗的基本知识;
2.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3.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的常用治疗药物的作用及药物相互作用;
4.了解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治疗原则。
二、能力目标
1.熟练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制定和评价常见疾病、常见症状的药物治疗方案、正确推荐和介绍非处方药、进行用药咨询和用药指导的能力;
2.熟练掌握治疗药物监测、处方调配和处方分析等技能,运用循证医学等科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临床药学,不断获取新的药物治疗知识;
2.具有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成绩 要求
本学期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成绩分为线上线下两部分。
课程总成绩=线下成绩*50%+线上成绩*50%
线上成绩=单元测验*50%+参与论坛*20%+线上期末考试*30%
线下成绩=考勤*10%+课堂派阶段性测试*40%+调研报告*30*小组讨论*20%
各项成绩均为百分制。
课程总成绩60分以上为合格,85分以上为优秀。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内容和任务;(2)熟悉临床药物治疗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3)了解药物治疗学的发展概况。
1.1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发展概况
1.2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内容和任务
1.3临床药物治疗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
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当性和规范性的基本概念;(2)熟悉影响药物治疗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的因素;(3)了解药物治疗的规范性与个体化用药的关系。
2.1药物治疗的安全原则
2.2药物治疗的有效原则
2.3药物治疗的经济原则
2.4药物治疗的适当原则
2.5药物治疗的规范原则
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治疗药物的选择、给药方案制定的原则和方法;(2)熟悉治疗药物监测、给药方案的调整;(3)了解药物作用相关基因检测、药学监护的内容。
3.1药物治疗的流程
3.2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3.3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作用相关基因检测
3.4药学监护
药品不良反应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药品不良反应识别、监测、预防、治疗的基本原则;(2)熟悉药品不良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药品不良反应的类型;(3)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基本方法。
4.1药品不良反应的基本概念
4.2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和原因
4.3药品不良反应的识别和监测
4.4药品不良反应的防治原则
特殊人群的药物治疗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妊娠期妇女和哺乳期妇女、儿童及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2)熟悉儿童用药剂量常用计算方法及妊娠期妇女和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禁用的治疗药物;(3)了解妊娠期妇女和哺乳期妇女、儿童及老年人生理特点对药动学的影响和用药特殊性。
5.1妊娠期妇女用药
5.2哺乳期妇女用药
5.3儿童用药
5.4老年人用药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和基于MPC理论的临床治疗策略;(2)熟悉AUC/MIC(AUIC)、Cmax/MIC和T﹥MIC等PK/PD参数及其意义;(3)了解依据PK/PD参数的抗菌药物分类和不同种类抗菌药物的优化给药方案。
6.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6.2抗菌药物的PK/PD参数与合理用药
6.3防耐药突变浓度理论
临床常见症状的药物治疗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临床常见症状如发热、疼痛、咳嗽和咳痰、呕吐和腹泻等的药物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治疗方法;(2)熟悉临床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药物种类;(3)了解临床常见症状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7.1发热的药物治疗
7.2疼痛的药物治疗
7.3咳嗽、咳痰的药物治疗
7.4呕吐、腹泻的药物治疗
神经系统常见病的药物治疗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和方法;(2)熟悉神经系统疾病常用药物的种类、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3)了解神经系统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主要临床表现。
8.1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
8.2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
8.3癫痫的药物治疗
8.4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
8.5老年性痴呆的药物治疗
心血管系统常见病的药物治疗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的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方法; (2)熟悉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的常用治疗药物;(3)了解心血管系统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与主要临床表现。
9.1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9.2冠心病的药物治疗
9.3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9.4血脂异常及高脂蛋白血症的药物治疗
呼吸系统常见病的药物治疗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病的治疗原则和选药原则;(2)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病的常用治疗药物;(3)了解呼吸系统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主要临床表现。
10.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治疗
10.2肺炎的药物治疗
10.3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10.4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药物治疗
10.5肺结核的药物治疗
消化系统常见病的药物治疗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消化系统常见病的治疗原则和选药原则;(2)熟悉消化系统常见病的常用治疗药物;(3)了解呼吸系统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分类和临床表现。
11.1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
11.2胃食管返流病的药物治疗
11.3炎性肠病的药物治疗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常见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和方法;(2)熟悉常见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常用治疗药物;(3)了解常见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分类。
12.1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12.2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药物治疗
12.3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12.4痛风的药物治疗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具有一定的《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相关课程知识的储备。
参考资料
推荐教材:
《临床药物治疗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曹霞主编
参考教材:
《临床药物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姜远英主编
《临床药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印晓星主编
参考资料:
《古德曼吉尔曼治疗学的药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金有豫主编
《药理学(卫生部规划教材英文版案例分析系列)》,人民卫生出版社,周宏灏主编
《药物治疗病案手册》,人民军医出版社,施明格汉姆著
常见问题
Q : 我对这门课程感兴趣,老师能给一些学习建议吗?
A : (1)临床药物治疗学是一门强调应用、注重实践的课程,除了掌握临床常见病药物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外,还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利用一定的时间深入临床,参与患者用药讨论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学习和了解临床用药现状,并在实践中观察学习、学会与临床药师、患者交流沟通的技巧,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2)随着新药的不断出现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药物治疗学也在不断地发展。教材中的药物治疗原则和药物选用方法是编委们基于目前的认识水平写成的,它既不同于规范性疾病治疗指南,又有一定的时效滞后性,所以在学习本课程时,一定要避免教条主义的生搬硬套,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书中的内容,要把书中的知识和具体的患者、疾病和科学依据结合起来,灵活运用。特别在涉及具体药物的用法、剂量时,一定要结合实际,反复核对,避免因用药不当,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