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始建于1952年,是我国六个最早设置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之一。在徐达道、蔡梅雪、严文钰、陈孝曙、彭世理等教授为其早期发展倾注了心血,奠定了学科发展方向与研究的方向。本学科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主要进行人类营养和食品卫生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本教学团队成员均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科班出身,均获得了该专业的博士学位,在该学科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年龄上老、中、青分布合理,职称上教授、副教授、讲师等多层次的梯队构成,既有历史文化的传承,又具有时代精神的创新。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已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翻转课堂、研讨式教学、小班教学、PBL教学模式以及食品企业参观实践等,建立膳食营养评价综合实验课,建立食物模型陈列室。学生通过对自己的膳食采样的处理和营养成分的计算,以及对食品安全的案例的分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教学互动。
通过对“食品安全”课程的学习,对食品的安全问题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学习者食品安全意识,监督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为学习者今后从事公共卫生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的评价分为以下3个部分
1)讨论(10%):获得满分学生需要在“课堂交流区”中参加老师发起的讨论,回帖的数量总共达5条及以上。MOOC平台默认只有这个部分的讨论才能计算成绩。本课程每章节都会指定讨论题目,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参与。
2)测验(50%):每章测验包括5个选择题,每题1.2分,共6分。本课程一共有7次章节测验。
3)期末考试(40%):包括35个选择题,每题1.2分,共42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食品安全概述
1-食品安全概述—单元测验
第二章 微生物污染
第一节 案例分析
第二节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第二章 单元测试
第三章 化学性污染
第一节 食品化学性污染案例
第二节 食品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
第三章 单元测试
第四章 食品添加剂
第一节 食品添加剂概述
第二节 各类食品添加剂 - 漂白剂 着色剂 护色剂
第三节 各类食品添加剂 - 防腐剂 抗氧化剂 甜味剂
第四章 单元测试
第五章 各类食品卫生与管理
第一节 蔬菜水果的食品卫生管理
第二节 畜肉类食品卫生管理
第三节 案例分析-台湾“塑化剂”事件
第五章 单元测试
第六章 食物中毒
第一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第二节 动植物性和化学性食物中毒
第三节 案例讨论
第六章 单元测验
第七章 食品安全评价
第一节 食品安全评价理论和方法
第二节 食品安全评价案例分析
第七章 单元测验
适用所有关注食品安全的零基础的学习者
作者 | 教材名称 | 出版社 | 出版年月 |
厉曙光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13年 |
孙长颢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18年 |
郭红卫 | 《营养与食品安全》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5年 |
具体章节的参考文献,详见各个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