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公安指挥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公安指挥相关问题的提出与理论研究的时间并不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公安科技工作的不断进步,公安指挥工作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许多公安指挥实践中的新鲜经验尚需进一步挖掘和总结。本课程从公安指挥的基本理论、手段方式、战术策略、警务协作等几个方面对当前公安指挥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基本概括,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公安指挥工作。
《公安指挥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公安指挥相关问题的提出与理论研究的时间并不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公安科技工作的不断进步,公安指挥工作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许多公安指挥实践中的新鲜经验尚需进一步挖掘和总结。本课程从公安指挥的基本理论、手段方式、战术策略、警务协作等几个方面对当前公安指挥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基本概括,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公安指挥工作。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公安指挥学》是公安管理学专业同学所学习的一门必修核心课程之一。
公安指挥学是一门以管理学为基础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一门课程,其基础理论大部分源于之前我们学习的管理学相关理论。其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公安指挥的基础理论是什么、公安指挥系统的组成、公安指挥的主要手段和方式是什么、公安指挥的过程、警务协作以及指挥谋略。通过对公安指挥学的学习可以基本了解当前我国公安指挥系统的基本运行方式、特点、要素,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公安指挥系统,从而有助于同学们更快适应公安工作。
本课程的特色在于公安指挥手段和方式,本课程将结合当前公安机关具有代表性的、最新的情指行一体化建设的成果,结合最新案例,帮助同学们掌握当前公安指挥工作的最新发展趋势。
授课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了解掌握公安指挥学的基本原理,了解掌握公安指挥的手段、方式和过程,了解掌握公安指挥过程中的常用谋略和战术策略。了解公安指挥实战工作的最新进展。
(二)能力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能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分析和处理相关公安实务、解决实际问题,胜任与公安管理相关的工作,特别是在公安指挥活动中具有一定的决策指挥、预测判断、问题处置和矛盾化解以及决策理解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公安指挥的重要意义,对公安指挥的相关基本定义能够理解,进一步加深对公安指挥相关工作的认识,对公安机关所面临的指挥实践问题能从新的视角去思考,为同学们拓展学科视野、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成绩 要求
按照教务处通知要求,本门课程线上教学共3周,线上教学内容占所有内容应在30%多。因此,本门课程的成绩由线上学习成绩(含单元测验、讨论等,占3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70%)构成。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公告,按时提交单元测验,以免影响线上学习平时成绩。
课程大纲
公安指挥学绪论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安指挥学研究的基础、概念与规范。
第一节 公安指挥学研究的基础
一、关于“指挥”的一般认识
二、公安指挥学研究的现实基础
三、公安指挥学研究的理论来源:
第二节 公安指挥的概念与特点
一、公安指挥的概念:
二、公安指挥的特点:
第三节 公安指挥学的范式
一、公安指挥学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
二、公安指挥学的研究内容与特点:
三、公安指挥学的理论体系:
四、公安指挥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第四节 学习和研究公安指挥学的目的和意义
一、学习和研究公安指挥学的目的
二、学习和研究公安指挥学的意义
三、学习和研究公安指挥学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公安指挥基础理论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安指挥要素、规律与原则。
第一节 公安指挥要素
一、公安指挥要素的构成:
(一)指挥者 (二)被指挥者 (三)指挥手段 (四)指挥环境 (五)指挥信息
二、公安指挥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指挥者与被指挥者的关系
(二)指挥者与指挥手段的关系
(三)指挥者与指挥环境的关系
(四)指挥者与指挥信息的关系
(五)公安指挥客体要素的关系
第二节 公安指挥规律
一、公安指挥的主管指导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一)客观实际实施是正确公安指挥的基础和前提
(二)正确的公安指挥有赖于对客观实际情况的科学认识和把握
(三)公安指挥的主管指导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二、公安指挥系统的性能影响着公安指挥的效能:
(一)优秀的公安指挥员是生成和发挥公安指挥效能的主导因素
(二)公安组织系统优化的组织结构是生成和发挥公安指挥效能基础
(三)公安指挥系统良好的内部机制是生成和发挥公安指挥效能的关键
(四)公安指挥系统中人员素质互补是生成和发挥公安指挥效能的重要条件
三、公安指挥中决策的质量决定着公安指挥活动的成败:
(一) 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效益是公安指挥决策的根本出发点
(二) 科学决策是提高公安指挥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
(三) 制定科学的处警指挥预案是提高公安指挥决策的有效途径
四、公安指挥活动的有序性有赖于不间断的协调控制:
(一)协调控制是实现行动决心,达到处警目的的客观需要
(二)信息反馈是实施有效协调控制的基础
(三)公安指挥要注意提高协调控制的时效性和精确性
五、公安指挥活动必须与相应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协调一致:
(一)正确处理所有时间和所需时间的关系,是把握战机,争取主动的关键
(二)空间因素是某事造势的基础
(三)公安指挥的时间和空间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具有可换新
六、公安指挥的主动灵活建立在信息优势基础上:
(一) 信息情报是公安指挥活动的基础
(二) 公安指挥谋略运用有赖于信息优势
(三) 取得信息优势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功能
(四)读取信息有时要注重信息积累、防止信息泛滥
第三节 公安指挥原则
一、公安指挥的主要原则
(一)信息为本原则
(二)集中统一原则
(三)快速灵活原则
(四)遇急先断原则
(五)稳妥为上原则
二、公安指挥原则的运用
(一)准确把握公安指挥原则的适用范围
(二)赋予公安指挥原则以可操作性
(三)善于针对处理行动现场的特殊情况灵活运用
三、公安指挥原则与公安指挥规律、处警原则的关系
(一)公安指挥原则与公安指挥规律的关系
(二)公安指挥原则与处警原则的关系
第四节公安指挥艺术
一、公安指挥艺术的实质:
(一)公安指挥艺术的实质
(二)公安指挥艺术与公安指挥科学理论的关系
二、公安指挥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施计用谋艺术
(二)调兵遣将艺术
(三)活用战法艺术
(四)妙取战机艺术
(五)善抓枢纽艺术
三、公安指挥艺术的生成和发展条件:
(一)渊博的知识
(二)丰富的实战经验
(三)卓越的智能
(四)优秀的心理品质
公安指挥系统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安指挥系统的概念,并掌握其相关应用。
第一节 公安指挥体制
一、公安指挥体制的组成要素及要求:
(一)公安指挥体系
(二)公安指挥关系
(三)公安指挥机构
(四)公安指挥职能划分
(五)公安指挥法规
二、公安指挥体制的特点与作用:
(一)公安指挥体制的特点
(二)公安指挥体制的作用
三、影响公安指挥体制的基本因素:
(一)重大警务处之行动的需求
(二)公安管理体制
(三)警用技术装备水平
(四)公安队伍的素质状况
(五)公安指挥理论现状
第二节 公安指挥机构
一、公安指挥机构的构成:
(一)层次结构
(二)人员构成
(三)部门构成
二、公安指挥机构的功能:
(一)决策功能
(二)组织功能
(三)监控功能
(四)反馈功能
三、公安指挥机构发展趋势:
(一)公安指挥自动化系统将大量使用
(二)公安指挥系统将趋向小型化、机动化
(三)内部结构合成化、职能化将更趋突出
第三节 公安指挥员
一、公安指挥员的基本职能:
(一)运筹谋划、定下处置行动决心
(二)监督控制,组织实现处置行动决心
(三)调兵遣将、合理授权
二、公安指挥员在公安指挥活动中的主要工作:
(一)了解任务
(二)指导公安指挥机构展开情报信息活动
(三)分析判断情况
(四)听取各种建议、定下处置行动决心
(五)下达命令
(六)指导组织处警协同行动和组织各种保障工作
(七)指导管理指挥部和组织指挥自动化系统
(八)检查指导处警部队完成处置行动准备工作
(九)协调控制处警部队处置行动
三、公安指挥员层级关系:
(一)公安指挥员的纵向关系
(二)公安指挥员的横向关系
第四节 公安指挥中心建设
一、公安指挥中心的建立与发展:
(一)提出建立公安指挥中心的基本构想
(二)公安指挥中心的创建
(三)公安指挥中心的发展
二、公安指挥中心的功能:
(一)指挥调度功能
(二)参谋助手功能
(三)信息综合功能
(四)协调控制功能
(五)接处警服务功能
三、公安指挥中心的机构设置:
(一)公安指挥中心的部门构成
(二)公安指挥中心机构设置模式
(三)公安指挥中心与公安业务部门的关系
四、公安指挥中心职责和权限:
(一)公安指挥中心的主要职责
(二)公安指挥中心的权限
五、公安指挥中心的“110”快速反应机制:
(一)接警快
(二)指挥调度要快
(三)处警要快捷稳妥和可靠
(四)信息要及时、准确和适用
(五)保障要及时有力
(六)处警队伍要精干、有战斗力
六、公安指挥中心的技术设备
第五节 现场指挥部的建立
一、现场指挥部地点的选择:
(一)易于观察现场全局
(二)便于指挥处警部队行动
(三)便于现场指挥部转移
(四)有利于隐蔽、稳定和安全
(五)有利于通信联络和处警部队集结、休整
二、现场指挥部的组成:
(一)公安指挥员
(二)公安指挥参谋人员
(三)各种公安指挥保障人员及相关物质装备
(四)机动人员
三、现场指挥部的工作职责
公安指挥手段与方式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公安指挥手段的方式方法。
第一节公安指挥手段
一、公安指挥手段的含义与作用:
(一)公安指挥手段的含义
(二)公安指挥手段的作用
二、公安指挥的基本手段:
(一)情报信息获取手段
(二)情报信息处理及指挥决策手段
(三)情报信息传递手段
三、电子警务对公安指挥手段的新要求:
(一)情报信息获取手段要多样化
(二)情报信息处理手段要自动化
(三)公安指挥决策辅助手段智能化
第二节 公安指挥自动化系统
一、公安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含义及特点
(一)公安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含义
(二)公安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特点
二、公安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一)公安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物理组成
(二)公安指挥自动化的系统结构
三、公安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和运作要求:
(一)公安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二)运用公安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公安指挥方式
一、公安指挥方式的含义和作用:
(一)公安指挥方式的含义
(二)公安指挥方式的作用
二、公安指挥的基本方式:
(一)集中指挥与分散指挥
(二)指导指挥与协调指挥
(三)按级指挥与越级指挥
三、未来的电子警务要求“网络式”指挥方式
公安指挥过程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安指挥的过程,以及收集处理情报信息。
第一节 公安指挥过程概述
一、公安指挥过程的含义
二、公安指挥过程的特征:
(一)阶段性
(二)有序性
(三)周期性
三、公安指挥过程的新变化:
(一)公安指挥过程各阶段的工作不断融合,阶段性日趋模糊
(二)公安指挥的“逐次作业发”正被“平行作业发”所取代
(三)公安指挥活动对指挥速率要求越来越高,指挥周期缩短
第二节 收集处理情报信息
一、收集处理情报信息的内容:
(一)警情
(二)我情
(三)处警现场的环境状况
二、收集处理情报信息的程序和方法:
(一)收集情报信息
(二)研究情报信息
(三)处理情报信息
三、收集处理情报信息的基本要求:
(一)时效性
(二)针对性
(三)完整性
(四)准确性
(五)连续性
第三节 定下处置行动决心
一、处置行动决心内容
二、定下处置行动决心的程序与方法:
(一)定下处置行动决心的一般程序
(二)定下处置行动决心的方法
三、定下处置行动决心的要求:
(一)处警目标明确
(二)依据条件充分
(三)运筹谋划科学
(四)决策及时果断
第四节 计划组织处置行动
一、计划组织处置行动的主要内容:
(一)制定处置行动计划
(二)下达处置行动命令
(三)组织协同处置行动
(四)组织建立指挥系统
二、计划组织处置行动的程序和方法:
(一)计划组织处置行动的程序
(二)计划组织处置行动的主要方法与方式
三、计划组织处置行动的基本要求:
(一)周密
(二)重点
(三)准确
(四)灵活
(五)高效
第五节 协调控制处置行动
一、协调控制处置行动的内容和功能:
(一)协调控制处置行动的内容
(二)协调控制处置行动的功能
二、协调控制处置行动的基本原理和程序:
(一)协调控制处置行动的基本原理
(二)协调控制处置行动的程序
三、协调控制处置行动的基本方法:
(一)目标调控法
(二)计划调控法
(三)随即调控法
四、协调控制处置行动的基本要求:
(一)有效
(二)及时
(三)把握重点
(四)适度
第六节 组织撤离处警现场
一、处置行动中途暂时撤离处警现场的指挥问题
二、处置行动结束撤离处警现场的指挥问题
警务协作与公安指挥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警务协作与公安指挥,并明确其重要性。
第一节 警务协作概述
一、警务协作的含义
二、警务协作的形式:
(一)警种间、区域间和国际间的警务协作形式
(二)警务协作的联合行动和合同行动形式
第二节 警务协作指挥关系
一、警务协作指挥关系的基本类型:
(一)种属控制关系
(二)主从制约关系
(三)平等协商关系
二、确定警务协作指挥关系的依据:
(一)依据公安指挥体制预先明确警务协作指挥关系
(二)根据处置行动编组临时建立协作指挥关系
(三)着眼处置行动需求随时调整正会关系
三、理顺警务协作指挥关系的措施:
(一)以完善的法律规章和制度,加以规范
(二)以灵活地运用方式加以调整
(三)以主动的协作意识加以配合
第三节 警务协作指挥方法
一、着眼于全局与重点的“总控式”指挥方法:
(一)明确意图,统一调控与“原则引导”相结合
(二)区分层次,突出重点与“按级施控”相统一
(三)掌握弹性,灵活应变与主动协调相结合
二、着眼于计划与变化的“导调式”指挥方法
三、着眼于任务与关系的“委托式”指挥方法
四、着眼于目的与效果的“联动式”指挥方法
五、着眼于需要与可能的“协商式”指挥方法
公安指挥谋略与战术策略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公安指挥的谋略和战术策略,并将其运用在今后的公安工作中。
第一节 公安指挥谋略
一、公安指挥谋略的含义与特点:
(一)公安指挥谋略的含义
(二)公安指挥谋略的特点
二、公安指挥谋略的思维方式:
(一)实现权变思维与科学手段的融合
(二)在系统思维中扩展创新空间
三、几种典型的公安指挥谋略分析:
(一)察情谋略
(二)示形谋略
(三)造势谋略
(四)出奇制胜谋略
(五)攻心谋略
第二节 公安指挥战术策略
一、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的指挥战术策略:
(一)一般指挥战术策略
(二)几种主要具体处置行动的指挥战术策略
二、处置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的指挥战术策略:
(一)临场处置阶段的指挥战术策略
(二)追击堵截阶段的指挥战术策略
(三)围歼擒敌阶段的指挥战术策略
三、大型活动安全保卫的指挥战术策略:
(一)大型活动会场区的现场指挥战术策略
(二)外场封闭的现场指挥战术策略
(三)外场控制区的现场指挥战术策略
(四)外围疏导区的现场指挥战术策略
四、重大治安灾害事故现场处置的指挥战术策略:
(一)现场疏散工作的指挥战术策略
(二)现场险情排除工作的指挥战术策略
(三)现场勘察工作的指挥战术策略
(四)事故调查工作的指挥战术策略
第三节 公安指挥处警预案
一、处警预案的特点和作用:
(一)处警预案的特点
(二)处警预案在公安指挥工作中的作用
二、制定处警预案的基本程序:
(一)领会上级意图,把握法律政策
(二)准备相关资料,调查研究问题
(三)划分处置行动阶段,设计处理行动计划
(四)合理分配资源,统筹科学安排
(五)灵活运用载体,完善各类处警预案
三、处警预案的内容:
(一)处警预案的结构内容
(二)处警预案的基本内容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以及必要的文化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参考资料
1.周三多,陈传明,刘子馨,贾良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2.斯蒂芬·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第13版)[M].刘刚,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3.海因茨·韦里克,哈德罗·孔茨.管理学——全球化、创新与创业视角[M].马春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4.侯世田.警务实战指挥决策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6.8
5.王光.公安决策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10
常见问题
1.线上教学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线上学习的真正情况,需要同学高度自觉。单元测验需要同学们按时提交,否则会影响线上学习成绩。
2.从以往的线上教学来看,参加线上讨论的同学往往见解相似或相同,同学们应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