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以马列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优良的政治素质和独立的科研、教学能力。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学生能系统了解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世界经济、宗教学等方面的学科理论,能够很好地掌握世界近现代史的基本脉络、研究态势和研究手段、方法,能够从事学校、科研机构、外事机构等部门的工作。
重点:系统讲述世界近现代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对世界近现代史形成、发展脉络有深刻认识,掌握世界近现代史研究动态,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教学及科研能力。
无
课时
1.1 地理大发现
,
1.2 文艺复兴
,
1.3 宗教改革
,
1.4 近代早期欧洲诸国的专制君主制(上)
,
1.5 近代早期欧洲诸国的专制君主制(下)
课时
2.1 尼德兰革命
,
2.2 英国革命(上)
,
2.3 英国革命(下)
,
2.4 美国革命(上)
,
2.5 美国革命(下)
,
2.6 法国大革命(上)
,
2.7 法国大革命(中)
,
2.8 法国大革命(下)
课时
3.1 欧美各国工业革命
,
3.2 早期工人运动
,
3.3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时
4.1 英国自由主义改革
,
4.2 脾斯麦和德国统一
,
4.3 俄国1861年改革
,
4.4 美国内战
,
4.5 日本明治维新(上)
,
4.6 日本明治维新(下)
,
4.7 资本主义向垄断的过渡和近代世界体系的巩固
课时
5.1 20世纪初的欧洲列强与美日的崛起
,
5.2 俄国1905年革命与亚洲觉醒
课时
6.1 大战的起源及其性质
,
6.2 大战的进程及其影响
,
课时
7.1 俄国十月武装起义的胜利
,
7.2 苏俄政权的巩固与全欧革命浪潮
,
课时
8.1 巴黎和会:列强构想及会议的召开
,
8.2 凡尔赛和约签订和体系的建立
,
8.3 华盛顿会议与国际联盟
,
课时
91 战后的法国与英国
,
9.2 魏玛德国与意大利法西斯
,
9.3 战后美日与德国赔款问题
,
9.4 欧洲安全问题
,
课时
10.1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苏联的成立
,
10.2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
10.3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苏联的对外政策
,
课时
11.1 民族民主运动的不同类型
,
11.2 印度的非暴力运动
,
11.3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和世俗改革
,
11.4 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典型
,
课时
12.1 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12.2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
12.3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
12.4 英法的衰落
,
12.5 罗斯福新政
,
课时
13.1 意埃战争与西班牙内战
,
13.2 大战的迫近
,
课时
14.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开始
,
14.2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与二战的转折
,
14.3 太平洋战局的变化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课时
15.1 科学技术的进步
,
15.2 哲学社会科学与文学艺术
,
课时
16.1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
16.2遏制战略的酝酿与冷战的开始
,
16.3柏林危机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
16.4美国对西欧的援助——马歇尔计划
,
16.5美国对第三世界的援助——第四点计划
,
课时
17. 美国黑人争取权利的斗争
,
课时
18.1西方阵营的分化
,
18.2 尼克松主义
,
课时
19.1二战后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
,
19.2亚非会议的召开与第三世界的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