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锻炼学生的动手造型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增强空间感与尺度感的总体把握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室内外空间的认识,提高设计水平,为后续专业课程、毕业设计以及从事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过程考核平均成绩×50%+考试成绩×50%。
(Model Design and Making)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931045
学 分:3
学 时:48(其中:讲授学时24, 课内实践学时24)
先修课程:《构成》、《设计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Ⅰ》、《计算机辅助设计Ⅱ》等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教 材:由授课教师指定
课程归口:艺术与设计学院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锻炼学生的动手造型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增强空间感与尺度感的总体把握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室内外空间的认识,提高设计水平,为后续专业课程、毕业设计以及从事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目标1. 理解模型的用途,了解室内外结构,学会从环境空间到图纸的分析理解。
目标2. 认识模型的种类,了解不同种类在设计各阶段的作用及表现方法,能够欣赏、评价不同种类模型对设计的影响。
目标3. 了解各种手动模型加工工具和机械模型加工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各种材料对工具的适应性。
目标4. 掌握综合材料的使用,了解制作模型所用不同材料的加工工艺及制作方法。
目标5. 能以模型制作的理论为指导,进行实际的模型制作,进一步理解模型制作的方式、方法和效果的把握;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线,从而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目标6. 能够根据设计指导书的任务要求,按比例制作选材适宜,具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符合审美的模型;能掌握模型表现三维空间中的真实体量、比例与效果。
目标7. 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能够正确认识团队成员之间的任务关系,明确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任务,并在团队中担任好自己的角色。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4-3、毕业要求6-4、毕业要求10-1,对应关系如表所示。
毕业要求 指标点 | 课程目标 | ||||||
目标1 | 目标2 | 目标3 | 目标4 | 目标5 | 目标6 | 目标7 | |
毕业要求4-3 | √ |
|
|
| √ | √ |
|
毕业要求6-4 |
| √ | √ | √ | √ | √ |
|
毕业要求10-1 |
|
|
|
|
|
| √ |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一)模型概论
1.教学内容
(1)模型基本概述
(2)模型的分类与表现
2.基本要求
(1)了解模型的基本概念。
(2)掌握模型的用途。
(3)了解模型的不同分类方法。
(4)掌握按设计阶段分类中各模型的表现方法。
3.重点难点
(1)初步模型、标准模型的作用及其表现。
4.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1)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2)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模型制作材料与工具
1.教学内容
(1)模型制作材料
(2)模型制作工具
2.基本要求
(1)熟悉模型的表现材料及其特性、用途。
(2)了解制作工具与技术
3.重点难点
(1)模型材料及对应工具的使用。
4.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1)培养学生创新运用材料的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
(三)优秀模型设计赏析
1.教学内容
(1)建筑、室内模型设计赏析
(2)景观模型设计赏析
2.基本要求
(1)了解建筑的室内外结构,学会从建筑环境空间到图纸的分析理解,提高审美能力。
(2)了解景观模型的制作方法及其材料的使用。
3.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1)培养学生开放的视野,善于发现、容纳、吸收、运用各种新知识和新技能,进而融会贯通。
(2)培养辩证的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四)建筑、室内模型制作程序与方法
1.教学内容
(1)建筑、室内模型的制作流程
(2)不同材质模型的表现方法
2.基本要求
(1)掌握建筑、室内模型的制作流程。
(2)能掌握各种工具、材料的性能和制作技巧。
3.重点难点
(1)建筑、室内模型的制作流程与方法
4.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1)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创新设计意识。
(五)景观模型制作程序与方法
1.教学内容
(1)景观模型的制作流程
(2)景观模型不同材料的使用
2.基本要求
(1)掌握景观模型的制作流程。
(2)掌握不同材料的表现技巧。
3.重点难点
(1)景观模型的制作流程与表现技巧
4.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1)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创新设计意识。
序号 | 教学内容 | 支撑的课程目标 | 支撑的毕业要求 指标点 | 讲授学时 | 实践学时 |
1 | 模型概论 | 目标1、2 | 4.3 | 4 |
|
2 | 模型制作材料与工具 | 目标3、4 | 6.4 | 4 |
|
3 | 优秀模型设计赏析 | 目标5 | 4.3、6.4 | 4 |
|
4 | 建筑、室内模型制作程序与方法 | 目标5、6、7 | 4.3、6.4、10.1 | 6 | 12 |
5 | 景观模型制作程序与方法 | 目标5、6、7 | 4.3、6.4、10.1 | 6 | 12 |
合计 | 24 | 24 |
四、课内实验(实践)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实验内容及要求 | 学时 | 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 类型 | 备注 |
1 | 建筑、室内模型设计与制作 | 内容:建筑及室内模型的设计表现。 要求:主体建筑材料的选用独到,色彩搭配整体统一、和谐;室内外模型制作比例统一,室内结构清晰;能掌握各种工具、材料的性能和制作技巧,做工细致。 | 12 | 4.3、6.4、10.1 | 综合性 | 必做 |
2 | 景观模型设计与制作 | 内容:景观模型的设计表现。 要求:模型比例大小适中,景观内容丰富、富有层次;制作主体突出、材料选择、色彩搭配和谐、统一;能掌握各种工具、材料的性能和制作技巧,做工细致。 | 12 | 4.3、6.4、10.1 | 综合性 | 必做 |
五、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三维空间的设计表现能力与动手能力,继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2.采取课堂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巩固所学,提高动手能力与审美意识。
3.课堂理论讲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案例分析等手段,实践环节可采用教师演示法、单组辅导法、整体讲评法等教学方法。
(二)课程实施与保障
主要教学环节 | 质量要求 | |
1 | 备课 | (1)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内容,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 (2)熟悉教学内容及教材内容,借助参考书籍,依据教学大纲编写教学进度计划,编写授课教案。教案内容包括章节标题、授课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设计以及时间分配、课后作业、教学效果分析等方面。 (3)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构思授课思路、技巧,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
2 | 讲授 | (1)要点准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熟练地解答学生问题。 (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讨论式教学、多媒体示范教学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力。 (3)表达方式应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力求形象生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保持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
3 | 作业布置与批改 | 学生必须完成规定数量的作业,作业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按要求完成模型制作,不缺交,不抄袭。 (2)模型制作认真、细致、有创意。 教师批改和讲评作业要求: (1)模型作业按时批改,及时讲评。 (2)教师批改作业认真、细致,百分制评定成绩并写明批改日期。 (3)学生平时作业成绩应作为本课程总评成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4 | 课外答疑 | 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改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任课教师灵活安排一定时间进行课外答疑与辅导。 |
5 | 成绩考核 | 本课程考核的方式为模型的设计制作表现, 具体由任课教师指定。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总评成绩为不及格: (1)旷考者。 (2)缺课次数达本学期总授课学时的1/3以上者。 |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形式
课程考核根据N+1考核方式,制定合理的N+1考核方案。
(二)课程总评成绩=“N”部分过程考核平均成绩×50%+“1”部分考试成绩×50%。”(考勤情况由任课教师酌情计入课程总评成绩)
具体内容和比例如表所示。
成绩组成 | 考核/评价环节 | 权重 | 考核/评价细则 | 对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
N部分 | 平时作业 | 50% | 以4次平时作业的平均分作为平时成绩,占该课程总评成绩的50 %. | 4.3、6.4、10.1 |
1部分 | 期末考试 (模型制作) | 50% | 考试内容可以是建筑模型的设计制作或景观模型设计制作(具体内容由任课教师灵活安排),综合评价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 4.3、6.4、10.1 |
七、有关说明
(一)教学建议
为提高教学质量,在条件允许下适当安排室外授课及外出参观。
(二)持续改进
本课程根据学生听课、课堂作业、现场示教、实践环节、平时考核情况和学生、教学督导等的反馈,及时对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并在下一轮课程教学中整改完善,确保相应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
(三)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
《建筑与景观模型设计与制作》、马春喜,谢芳、海洋出版社、2009。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李映彤,汤留泉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第2版。
《建筑模型制作》、远藤义则、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01。
《建筑与环境模型制作》、马晓雯等、河北美术出版社、2017.7。